
土地流转背景下某区农村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研究.doc
4页1土地流转背景下某区农村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研究土地流转背景下某区农村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研究[ [摘摘 要要] ]随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土地流转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农村人 口的流动性加大,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较为突出某区农村的医疗保障方式主要为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本文调查了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某区农村人口健康状况,发现土地流转背 景下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1.土地流转的运行成效与政策初衷不一致;2.农民医 疗费用负担较重;3.医疗保障对接障碍,异地就医受益少;4.经办管理体制不健全;5.医 疗服务能力较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农村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提供参考 [ [关键词关键词] ]土地流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就医;管理服务 Study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Rural Medical Security in Luzhou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Land Circula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s indispensible. In this case, there is a further fluidity in rural population and medical security has become an outstanding issue for fluid population. The dominant way of rural medical security in Luzhou is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land circulation, this paper has made an investigation to find the situ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s health in Luzhou and it sums up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with rural medical security as follows. Firstly, the progress of land circulation doesn’t fit in with its original intention. Secondly, farmers burden much medical care cost. Thirdly, link - up between several kinds of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difficult and people hospitalized out-of-line obtain little compensation. Furthermor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Last but not least, medical service ability is still low. It puts forward to some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above problems, to improv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rural medical security. Key Words land circulation; medical security;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hospitalize out-of-line; management and service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承担着农民的养老、医疗、 失业等各项保障功能。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从事非农业生产,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弱化 在此国情下,《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 简称《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 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偿的方式可以填补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土地的部分保障功能,不过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加大,跨属 地就医在所难免某区农村的医疗保障方式主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 称“新农合”),以区(县)区为单位属地化管理,随土地流转而来的异地就 医、农村医疗保障转移接续问题有待探索本文分析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村医 疗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完善农村医疗保障的管理服务手段一、一、土地流转背景下某区农村人口现状土地流转背景下某区农村人口现状 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大规模、高比例青壮劳 力向城市转移,老人、小孩则留守农村以泸区(县)为例,超过一半的劳动 力外出就业,大多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或沿海其他城市。
他们主要从事建筑2业、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几乎包揽了城市里最脏、最累、最危险 的工作,其发生工伤、职业病、传染病等疾病风险较高,医疗保障需要极为迫 切而留守人群大都是医疗风险相对较高、患病频繁的老人、小孩,其较多的 医疗服务利用可能会给新农合基金运行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二、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流转的运行成效与政策初衷不一致 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法规尚未建立以及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致使 农户之间的转包、转让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必要的公证和管理,转出户的利益 一般得不到适宜的保障在贫困的地区,供求双方信息流动受阻,信息辐射面 狭小,土地流转难以实现,致使“有买找不到卖,有卖找不到买”的局面有 农民急于脱手以不至于土地撂荒,将土地由熟人代管或以每年每亩少于500斤稻 谷的价格交换在此形势下,对多数转出地农民来说,土地生产功能消失,社 会保障功能弱化这部分人群一旦生病特别是重大疾病时,将失去换取经济收 入的唯一筹码——身体劳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难以扭转 (二)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较低。
如东兴区乡镇、区级、区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 分别为 90%、80%、55%,但实际结算时,由于报销范围较窄、起付封顶政策限 制、定点医院违规等因素,各级医院实际报销比例很低 (三)医疗保障对接障碍,异地就医受益少 某区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涵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 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等制度,这些制度是按照户籍所在地、就业 与非就业把参保人划分为三六九等,不同身份的参保人在缴费标准、财政补贴 标准、报销比例、目录范围等政策方面都不同,致使已在外打工多年、在城市 有稳定工作或住处的农民工不能参加输入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甚至是城镇职工 医疗保险,在户籍所在地、打工地、居住地多处参合及缴费的参合农民没有受 益,以及几种社会保险制度之间转换时缺乏缴费年限互认、险种出入限制、账 户余额结转使用的系统管理办法,医疗保障制度对接陷入困境 同时,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尚未满足异地就医参合农民需要某区对异地就 医参合农民实行事先登记、事后报销的管理模式,但大多数农村流动人口,收 入较低,常见病、职业病、工伤等多发,若要他们先垫付现金,势必增加其就 医负担区(区(县))外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出院后要凭《新农合证》、户 口簿、身份证、住院发票、每日费用清单、出院证明等材料到区(区(县))新 农合服务中心或户口所在地镇卫生院才能报销。
由于异地就医缺乏区域协作机 制,致使一些异地就医参合农民因报账资料不齐、往返路程费用较高、非公立 医院住院等原因未能得到及时补偿 (四)经办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际经验认为,医疗保险经办人员与服务人数之比在 1:2000~3000 较为 适宜,一般不应该超过 l:5000以某区某区为例,59 名区(县)级、镇级合 管中心经办人员(尚有部分编制未落实)需要为 100 多万参合农民提供服务, 管理工作十分繁杂尚有部分区(县)合管站挂靠在卫生院,亟待加强科学、 规范的管理与此同时,定点医院作为合管中心政策宣传和提供服务的延伸机 构,经办人员数量也明显不足笔者走访的某二级医院,按照其月均住院人次 数,需 3-5 名工作人员负责对账、报销服务、统计分析及政策咨询等医院管理 工作,实际配备不足 1 人(兼职财务、职工医保管理)3(五)医疗服务能力较低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医护人员缺乏培训、医技人员流失、医疗手段 不多,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农村小病就诊率较低,来就诊的多数病人病情 已较重.他们最盼望的就是医生出诊上门看病但目前农村医疗机构通讯设施 不全,大多实行坐等病人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出诊巡诊较少。
而危重疑难病 人即使送往基层医疗机构,受诊疗条件、技术水平限制也只能进行简单处理, 现有医疗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参合农民医疗服务需要 三、政策建议三、政策建议 (一)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议在各地区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信息、咨询、预测、和评估等中介组织, 培育农村土地经纪人或经纪公司,以降低土地交易费用,消除“有卖找不到买, 有买找不到卖”的局面及减少土地撂荒同时逐步建立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招商引资,搭建投融资平台,解决发展规模经营中普遍 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为推动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某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决 定了土地流转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2]转出户土地的部分社会保障功能消失, 要保证农民与土地、农村分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除坚持《决定》中“依法有 偿自愿”的原则外,还应该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健全新农合制 度,确保流转土地农民病有所医,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 (二)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使农民群众更多受益 一是及时调整补偿标准,坚持以收定支、量人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 的新农合补偿标准基本原则,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
二是要结 合门诊补偿政策,合理调整住院补偿起付线,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适 当扩宽可报销的药物品种和服务目录范围三是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门诊大 病统筹的报销比例,扩展可报销的病种范围,以缓解慢性病病人的费用负担 (三)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对接,建立区域协作和异地就医管理模式 考虑到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为实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可探索各 种医保制度的对接试点按自愿原则,农村有条件的农户可选择办理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城郊经济较困难的也可选择办理新农合;在城镇有稳定工作的农村 人口,可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返乡后,按照 一定折算办法选择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流动到其他城镇的异地安 置人员做好医保基金转移工作 提高统筹层次,建立异地就医的区域托管协作试点成立市级异地就医协 管机构,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支付政策,统一协作管理,替代区(县)级统筹 事后报销的管理模式[3]做好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记录工作,对农村流动人口 长期聚集的地区,如广州、深圳、温州,通过与集聚地新农合经办机构就双方 职责、托管费用进行协商,按照当地的管理办法代为管理异地就医人员,方便 农民工异地就医及时报销。
(四)完善经办管理制度 一是规范区(县)市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的设置,抓紧落实新农合经办机构 人员配置方案通过加强经办机构人员培训,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明确其职 责和权限,实现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