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的洪涝灾害.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78977941
  • 上传时间:2024-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的洪涝灾害1 一、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作东西两局部,那么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部地区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部河段造成灾害暴雨洪水是我国洪水灾害的最主要来源我国大局部地区在大陆季风气候影响下,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很大全年降雨量,除XX北部和南部以外,绝大局部地区50%以上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地区和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南部,大部有70--90%,淮河到华南北部的大局部地区有50--70%集中在5至9月在我国东部地区,有4个大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XX十万大山南侧,包括和岛,24小时点雨量可达500毫米以上;(2)自辽东半岛,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的海河、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4小时暴雨量可达400毫米以上;太行南麓、伏牛南坡曾有600--1000毫米或者更多一些的暴雨记录;(3)盆地,特别是川西北,24小时暴雨量常达300毫米以上;(4)与交界处也曾屡次发生大暴雨。

      高强度、大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在东部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地面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有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洪水严重威胁然而,这些地区为—厂开展农业,扩大耕地,修筑堤防,围湖造田,与水争地,从而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滞洪场所不断受到限制,自然蓄洪能力日趋减少和萎缩;加上山丘区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形成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状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汇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受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 1.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局部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XX、、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2.发生频繁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3.突发性强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较低,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7月底还大面积干旱,8月2日至8日,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使这一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山区泥石流突发性更强,—旦发生,人民群众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1年华莹山一次泥石流死亡200多人,1991年一次也死亡200多人风暴潮也是如此,如199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天文高潮及16号台风影响,从的沙城到的瑞安、敖江,沿海潮位都超过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潮位潮位达5.04米,XX潮位达6.14米,许多海堤漫顶,被冲毁 4.损失大如1931年江淮大水,洪灾就涉及、、、、、、、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总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

      1991年,我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局部江河发生了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展厂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达3.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元,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 二、建国以来的洪涝灾害损失 建国以来,洪涝受灾面积年均1.34亿亩,成灾面积0.76亿亩,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从1950年至1994年的45年中,受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年份有1953年、1954年、1956年、1957年、1960年至1964年、1975年、1977年、1979年至1994年,共27年;成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年份有1954年、1956年、1963年、1964年、1985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共8年 建国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损失,有以下特点: 1.大江大河发生大洪水(包括较大和特大洪水),洪涝灾害损失最大 建国以来,我国大江大河发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954年(长江、淮河),1956年(海河、淮河),1963年(海河、淮河),1985年(il河)、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1994年(珠江)。

      在这几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都突破2亿亩,成灾面积都突破1亿亩,分别是多年平均值的1.5—2.8倍(见表2—1) 在这些年份,发生大洪水的江河,其流域的洪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分别占该年全国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的47—90%如1963年海河和淮河流域发生了较大洪涝灾害,两河流域、、、、、等省市的受灾面积16898万亩,成灾面积14247万亩,分别占当年全国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80%和90%;1985年东北地区发生较大洪涝灾害,、、三省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7%和53%这就充分说明,这些年份之所以灾害损失大,主要是大江大河发生较大洪水造成的 表2--1 大江大河发生洪水年份的洪涝受灾面积及成灾面积 单位:万亩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备 注1 950—1994年平均 1954年 1956年 1963年 1985年 1991年 1994年 13 754 24 197(1.8) 21 566(1.6) 21 107(1.5) 2l 296(1.5) 36 894(2.7) 28 288(2.1) 7 811 16 958(2.2) 16 358(2.1) 15 719(2.0) 13 424(1.7) 21 921(2.8) l7 234(2.2) 缺1967一1969年资料 长江、淮河发大水 海河、淮河发大水 海河、淮河发大水 辽河发大水 淮河、太湖流域发大水 珠江发大水 注;括号中数字为该年受灾和成灾面积是1950年至1994年年平均数的倍数。

      2.七大河流流域中—厂游及沿海诸河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总损失的比重大 据1950年至1 994年的洪涝灾害统计资料(缺1967—1969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总共为563554万亩,成灾面积总共为320237万亩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流域中下游的、、、、、、、、、、、、、、、、、XX、、XX、、以及长江上游的、、珠江上游的等25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25省、区、市,下同)的洪涝受灾面积为555351万亩,成灾面积为308084万亩,分别占全国洪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总数的99%和96%其中受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XX、、等16省(简称16省,下同)的洪涝受灾总面积和成灾总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和89%(见表2—2) 表2—2 洪涝受灾及成灾面积阶段统计 单位:万亩  项 目  全 国 25省、自治区、直辖市 16省 面 积占全国的% 面 积占全国的%1950年至 受灾面积 563 554 555 351 99 498 880 89 1994年 成灾面积 320 237 308 084 96 289 030 94 1955年至 受灾面积 299 307 296 572 99 265 203 89 1980年 成灾面积 177 698 168 323 95 162 964 92 1981年至 受灾面积 264 247 258 779 98 229 448 89 1994年 成灾面积 142 539 139 761 98 124 896 89注:①25省、自治区、直辖市指、、、、、、、、、、、、、、、、、XX、、XX、、、、、。

      ②16省指、、、、、、、、、、、、、XX、、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这些地区年降雨量较大,而且一半以上集中在5—9月,因而经常发生洪水;二是这些地区有占全国35%的耕地、40%的人口、60%的工农业总产值,一旦发生洪水,损失就较大 3.在1981年至1994年因洪涝灾害死亡的56541人中,、、、等易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省份有20045人,约占35%;、、、等受台风经常袭击的省份有9999人,约占18%;、、、等灾害频繁的省份有13500人,约占24%上述13省共死亡43544人,占全国死亡人数的77%(见表2—3) 表2--3 1981至1994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 占全国死亡人数的% 全国总计 四省小计 () 三省小汁 五省小计 56 541 8 668 4 839 3 669 2 869 20 045 3 406 3 880 2 713 9 999 2 596 3 682 2 488 2 286 2 448 13 500 100 15 9 6 5 35 6 7 5 18 5 7 4 4 4 24 这说明,除了大江大河发生超标准洪水,致使河道堤坝溃决、水库垮坝、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外,在一般年份,山洪、泥石流、滑坡、岩崩等山地灾害以及台风灾害,对人民生命威胁较大。

      4.除、XX、、、、6省、市外,其他省、自治区1981年至1994年洪涝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年平均值大于1950年至1980年的平均值1981年至1994年全国年平均受灾面积18875万亩,成灾面积10181万亩,分别比1950年至1980年的年平均受灾面积(10698万亩)、成灾面积(6346万亩)多77%和60%其中25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多75%和66%;16省分别多73%和53%(见表2—4)这就说明,8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对我国绝大局部地区危害加重其主要原因,一是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加,经济开展迅速,防洪建立落后于人口增长、经济开展速度更有甚者,盲目开发,侵占河滩地,减少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二是现有防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