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2).doc
18页29. 数星星的孩子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2.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3.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4. 指导书写生字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再次优化一、写出课题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三、学习本课生字词四、作业提示“数”(sh()的读音1.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2.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2.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第四声,在“数星星”中读第三声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u,在“斗争”中读d^u (2)字形: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3)词意: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板书设计: 29. 数星星的孩子 坐 靠 仰 指 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2. 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再次优化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二、学习1、2、3自然段三、学习4、5自然段四、总结全文五、作业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3.齐读第6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3.学习2、3自然段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1.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2.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4.出示投影,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1.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2.总结板书设计: 29. 数星星的孩子 分成一组一组的,分别给他们起了名字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第3 课时学习目标1. 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2. 完成课后练习(2)3.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再次优化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二、巩固字词的训练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
四、作业按小组读,全班读) 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1.看拼音写词语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锤( ) ( )祖 ( ) ( ) 棵( ) ( )距( ) ( ) 3.用多音字组词语4.选字填空棵 颗 组 祖 斗 抖 一( )星星 一( )树苗一( )小草一( )珠子一( )红豆小( ) 发( )( )园 一( )米( )合 北斗( )( )传 烟( )( )先 ( )动(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2.按课文原句填空1)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3)北斗星总是绕着( )转1.订正错字,各改三遍2.把课上没做完的练习题做完板书设计: 4.选字填空棵 颗 组 祖 斗 抖一( )星星一( )树苗一( )小草一( )珠子一( )红豆30.爱迪生救妈妈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再次优化一、揭题引课二、初读感知三、朗读想像感悟四、指导写字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及发明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题) 2、演示:利用课件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引出爱迪生,自然过渡到课课文内容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同座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4、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读通顺流利。
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7、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2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板书设计: 30.爱迪生救妈妈 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有两千多项发明妈妈生病,情况非常危急,爱迪生想到了用镜子聚光的方法救了妈妈第2课时学习目标1.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2.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教 师 预 设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巩固二、研读理解三、讨论深化四、拓展延伸五、总结、作业1、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方面理解随机演示镜子聚光实验)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 观察、动手的好品质课件对比出示:爱迪生用镜子聚光的前后情景)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2、收集爱迪生说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3、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或做过哪些小实验说一说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把你观察到的有趣想象或做过的小实验写一篇日记3、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31.恐龙的灭绝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的9个字,积累课后词语,并有积累和运用的兴趣。
2.自主识字、读书、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启发对科学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深刻感悟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录音机、磁带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导一、激活思维,开放空间 二、揭题三、初步感知,认读字词四、再读课文,找恐龙信息五、精读课文,理清说法六、小结七、巩固字词,书写生字1.问题抢答,激活思维同学们,我听说你们课外知识可掌握了不少,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有)(出示恐龙骨骼模型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设计抢答的方式,上课伊始,就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期盼新知的强烈欲望)2. 我们就一起谈谈“恐龙”怎么样?关于恐龙,你都知道什么,都说出来吧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学了这篇课文,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关于恐龙的知识1.齐读课题2.学习生字“恐”3.课文中告诉我们哪些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