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docx
48页室外排水设计主要符号A1 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b 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C 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F 汇水面积Fr 曝气池的B0D5的容积负荷Fw 曝气池的B0D5的污泥负荷h 水流深度I 水力坡降i 降雨强度Lj 进水B0D5m 折减系数Nw 曝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n 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粗糙系数no 截流倍数P 设计重现期第3.10. 5条倒虹管进出水井内应设闸槽或闸门第3.10. 6条 倒虹管进水井的前一检查井,应设置沉泥槽第十一节渠道第3. 11. 1条在地形平坦地区、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渠道(明渠 或盖板渠)排除雨水盖板渠宜就地取材,构造宜方便维护,渠壁可与路侧石联合砌筑第3. 11. 2条明渠和盖板渠的底宽,不宜小于0. 3m,无铺砌的明渠边坡,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按表3.11. 2采用;用砖石或混凝土块铺砌的明渠可采用1:0. 75〜1:1的边坡明渠边坡 11 <2地 质边坡粉砂1 • 3〜】« 3.5松散的细砂、中砂和粗砂1• 2〜U 2.5密实的细砂.中砂.粗砂或粘质粒土1 • 1.5-1 « 2粉质粘土或粘土砾石或卵石1 > 1.25-1 • 1-5半岩性土11 0・5〜】« 1风化岩石1 « 0. 25~1 « 0.5号石1 « 0・17 < 0. 25第3. 11. 3条渠道和涵洞连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渠道接入涵洞时,应考虑断面收缩、流速变化等因素造成明渠水面壅高的影响;二、涵洞断面应按渠道水面到达设计超高时的泄水量计算;三、涵洞两端应设挡土墙和护坡、护底;四、涵洞宜做成方形,如为圆管时,管底可适当低于渠底,其降低局部不计入过水断面。
第3. 11. 4条渠道和管道连接处应设挡土墙等衔接设施渠道接入管道处应设置格栅第3. 11. 5条明渠转弯处,其中心线的弯曲半径一般不宜小于设计水面宽度的5倍;盖板渠和铺砌明渠可采用不小于设计水面宽度的2. 5倍第十二节管道综合第3. 12. 1条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道和建筑物、构筑物等相互间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 求:一、在敷设和检修管道时,不应互相影响;二、排水管道损坏时,不应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或污染生活饮用水三、排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敷设,并宜尽量设在快车道以外第3. 12. 2条 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下面 注: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必须有防止污染生活给水管道的措施第3. 12. 3条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或构筑物)的水平和垂直最小净距,应根据 两者的类型、高程、施工先后和管线损坏的后果等因素,按当地城市或工业企业管道综合设 计确定亦可按本规范附录二采用第二节水力计算第3. 2. 1条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以下公式计算:v =上 R: I*n式中v 流速(m / 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 粗糙系数第条 管渠粗糙系数宜按表3. 2. 2采用。
管集类别粗铺系数I」-1管单类别组播系数 n石楠水泥管、钢管0.012浆那么昔索道!0.015木槽0・ 012—0.0)4 J!浆苑块石渠遭0.01; •网土管.势狭管0.013 ।—1干砌块石电道 j0・ 020—0.025短凝土青、钢筋混凝土管水泥砂浆抹面型道0< 013-0. 9141 土明津1 (包括带草友). 一 —— —10. 025-0. 030管渠粗糙系数表3.2・2第条排水管渠的最大设计充满度和超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污水管道应按不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应按表3. 2. 3采用二、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或集高 (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350〜45500—900>1 0000. 550. 650・700. 75注:在计算污水管道充满度时,不包括沐浴或短时间内突然增加的污水量,但当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时,应按满流复核三、明渠超高不得小于0.2m第3. 2. 4条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应遵守以下规定:一、金属管道为10 m/s;二、非金属管道为5 m/so第3.2. 5条排水明渠的最大设计流速应遵守以下规定:一、当水流深度为0.4~1. Oni时,宜按表3. 2. 5采用。
明柒类别 j最大设计该速(m/>>♦砂或低低性物预站土0.8 ■一质粘土4.0■粘土1.2石灰岩或中砂装 14.0柒皮沪面( 1.61 一干利块石I2.0浆期块石或浆助传3.0混茶土1 4.0明察最大设计流速表3・2.S二、当水流深度在0.4〜1. 0m范围以外时,表3.2. 5所列最大设计流速应乘以以下系数:h<0.4m时系数二0・85;l.0
第条 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宜按表3. 2. 9采用管别位置1最小管径(mm)最小设计城度污水管在街坊和厂区内1 2000. 004在街道下3M0・903雨水管和合漉管3001 ___0. 0V3雨水0连接管 11: 2000. 01压力输泥管 〔. _I 150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表3・2・9注:①管道坡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酌情减小,但应有防淤、清淤措施②自流输泥管道的最小设计坡度宜采用0. Olo第3・2.10条管道在坡度变陡处,其管径可根据水力计算确定由大改小,但不得超过2级,并不得小于最小管径第三节管道第3. 3. 1条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水面或管顶平接第3. 3. 2条管道转弯和交接处,其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度注:当管径小于等于300mm,跌水水头大于0. 3m时,可不受此限制第3. 3. 3条管道基础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或 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管道接口应采用柔性接口第3. 3. 4条设计合流管道时,应防止在压力流情况下,使接户管发生倒灌第3. 3. 5条污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根据需要设通风设施第3. 3. 6条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和土的冰冻情况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宜小于0. 7m o注:当土的冰冻线很浅(或冰冻线虽深但有保温措施),且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其覆土厚 度可酌情减小。
第3. 3. 7条冰冻层内污水管道埋设深度,应根据流量、水温、水流情况和敷设位置等因 素确定,一般应符合以下规定:一、无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管道或水温与生活污水接近的工业废水管道,管底可埋设在冰冻 线以上0. 15m二、有保温措施或水温较高的管道,管底在冰冻线以上的距离可以加大,其数值应根据该地 区或条件相似地区的经验确定第3. 3. 8条在冰冻层内埋设雨水管道,如有防止冰冻膨胀破坏管道的措施时,可埋设在 冰冻线以上第3. 3. 9条设计压力管时,应考虑水锤的影响在管线的高点以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 设排气装置;在管线的低点以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排空装置第3・3.10条承插压力管道应根据管径、转弯角度、试压标准和接口的摩擦力等因素,通 过计算确定是否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转弯处设置支墩第3.3・11条 压力管接入自流管渠时,应有消能设施第四节检查井第条 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 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注:结合地区规划,在规划建筑物附近宜预留检查井,增设预留支管第3. 4. 2条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按表3. 4. 2采 用。
检查井会大间距 表3.4・2管税或暗渠净高 最大同庵<m)(mm)污水管道雨水(合液》 管道200-4003040500〜700। 50608007 00070801 100-1 50090100>1 500.且42 000100 120注:管径或暗渠净高大于2000mm时,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第3. 4. 3条 检查井各部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应便于养护和检修,爬梯和脚窝的尺寸、位置应便于检修和上 下平安;二、检修室高度在管道埋深许可时一般为L 8m,污水检查井由流槽顶起算,雨水(合流) 检查井由管底起算第3. 4. 4条 检查井井底宜设流槽,污水检查井流槽顶可与0. 8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雨 水(合流)检查井流槽顶可与0. 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流槽顶部宽度宜满足检修要求第3. 4. 5条在管道转弯处,检查井内流槽中心线的弯曲半径应按转角大小和管径大小确 定,但不宜小于大管管径第3. 4. 6条位于车行道的和经常启闭的检查井,应采用铸铁井盖座在道路以外时,根 据具体情况可高出地面第3. 4. 7条在污水干管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需要时可设置闸槽第3. 4. 8条接入检查井的支管(接户管或连接管)数不宜超过3条。
第五节跌水井第3. 5. 1条 管道跌水水头为1〜2nl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大于2. 0m时,必须设跌 水井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第3. 5. 2条 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nl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 为300〜400mm时,一次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一般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管径大于400 mm 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及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第六节水封井第3. 6. 1条当生产污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 水封井位置应设在产生上述污水的排出口处及其干管上每隔适当距离处第3. 6. 2条水封深度应采用0. 25m,井上宜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沉泥槽第3. 6. 3条水封井以及同一管道系统中的其它检查井,均不应设在车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并应适当远离产生明火的场地第七节雨水口第3. 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