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活着》等的文学常识.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039513
  • 上传时间:2018-08-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59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活着》 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影片的结尾虽然很温和,但颇引人深思 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片中对大跃进、 文革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影片中的绝望、无助、 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 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 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

      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 年)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2002 年) 著有短篇小说集 《十八岁出门远行》 、 《世事如烟》 ,和长篇小说 《活着》 、 《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他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书中记叙了: ‘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 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然而,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女校长血型相同,为救女校长(在医院里生孩子后大出血) ,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生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 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 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 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 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 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 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余华先生说: “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作出了有一个判断《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简介:程浩的文字集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 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 日记、 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让人感慨的是,他有很多计划未完成,电脑中还有很多未完稿,和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这几十万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 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文字里流露的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思考, 让人为之震动书中不但有生死大问这样的严肃话题,还有很多风趣的文章、对答,以及少年的怅惘和对爱情的憧憬。

      作者简介《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作者简介: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1993 年生, 2013 年 8 月 21 日去世二十年间,他没有下地走过路,疾病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 ”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他对生的渴望和对命的包容,震撼了无数网友这本书即是他的生命之作玛丽·居里(1867~1934) ,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 1867 年 11 月 7 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 “居里研究所” 的创始人 她与丈夫皮埃尔· 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她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 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 年 7 月 4 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 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居里夫人( 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名叫玛丽亚,原籍波兰她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在极其简陋、 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丈夫去世以后,她强忍悲痛,继续对镭和其他多种放射性元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由于她在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显著1903 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 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一生共获得10 项奖金 ,16 种奖章 ,107 个名誉头衔 ,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和三克镭的故事:第一克镭是由居里夫人自己提炼出来的;第二克镭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美国公众被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无私精神而感动,特地捐献给她的;第三克镭也是美国公众们捐献的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