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参考书第15课.doc
19页15课 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2、态度: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运用: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教材分析一、本课地位、内容结构与逻辑关系(一)本课在单元中地位本课是本单元的结束,也是全书的归结点,讲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及人人有责的具体要求,从人们最为关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谈起,通过概念、内容、要求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党中央相关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归结点是学生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
所以,本课内容也是教材的重要板块之一二)内容结构与逻辑关系本课在结构上设三个目,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立足点是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正确认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必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及发展途径因此,第一目是“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及发展途径谈起,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及意义第二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内含和实质等基本理论,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作用第三目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发展”,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青年学生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这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紧密相联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概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具体内容:经济建设是根本任务、Q7FH)t$HT#nK-klW*ms9quwT&W民主政治是必然要求、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本质属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意义:是长期历史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1、道路的选择决定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救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生命力、对世界各国解决发展道路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1、科学发展观的内含: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实现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发展及各个构成要素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共同持续发展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内含和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2、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发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1、 明确使命2、 志存高远3、 勤奋学习4、 投身实践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本课重点难点(一)重点点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v%7V0sq33wug VT11I$J-qYin^eGLMRYYZwEoYsN6H这个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V(O7Z#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DHjEdoAP#Yai bY&L9rE5U(oL5dkZgh14PjbDds义和谐社会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现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难点剖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四位一体”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v%7V0sq33wug VT11I$J-qYin^eGLMRYYZwEoYsN6H这个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V(O7Z#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DHjEdoAP#Yai bY&L9rE5U(oL5dkZgh14PjbDds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问题;经济建设是发展cTR4#YnvBV@RB&u^p%ZQl7CCXs46N8#^Zzp$2N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Q7FH)t$HT#nK-klW*ms9quwT&W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h%MIokqPfZIkZW5EuH8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1%VwCnTnhISp&tUHLQwA2R#OolQ0v2mj6nYis^GIo(68p7yMS!x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3、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发展及各个构成要素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求全面发展所包括的各个构成部分不仅得到发展,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的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既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连续性、持久性。
4、如何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公民,应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实际行动参与身边和谐社会的建设勤奋学习,努力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立足本身,从我做起,自觉、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潮中去三、案例分析与思维拓展-(一)案例分析本课在教材中有4个案例,基本涉及了本课内容的主要方面,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教师根据需要可以寻找相关的如选择一些很有教育启发意义的寓言故事:象古代有个寓言故事叫歧路亡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名事,启发理解共同志向、和谐关系建立对远大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等等1、案例引导●政府的制度构建和政策的引领、推进有哪些方面?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以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倡导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得到尊重、支持、肯定健全、完善社会组织机制、社会管理,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而且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一位当代公民,应如何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微尘,由一位普通的市民,数次向灾区捐款,发展成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出现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代表着每一个关爱他人的人,代表一种社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角色,都各守其则,尽职尽责我们每一个人,就像社会中的一粒微尘,一砖一瓦应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厦贡献力量2、 极推进和谐社会发展(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这段话体现的是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中的博爱精神.其含义简单说,就是要求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要让人们在年老时有人奉养,以终天年,年轻的时候,社会提供条件来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年幼的未成年的孩子在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