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艺术源于生活.doc
7页《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长春市晨宇希望中学 张 旺一、教材分析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人美版美术课本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二、学情分析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认为艺术应真实的反映生活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不明白了尤其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仅不能理解,而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所以此课为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所以学生对此较认同和喜爱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认可表现性艺术存在一定困难 根据以上规律和学生特点,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法和学法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认识表现性艺术和再现性艺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具备接纳多元文化的心态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二)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表现性艺术也源于生活五、教学方法:七年级学生在认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趋于成熟,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但由于经验、认识能力所限,有些看法和观点也许幼稚、肤浅和不够全面,并且易受他人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慢慢理解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①准备教学课件,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辅助教学。
②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感知→理解→应用→拓展③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导入课题,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易于学生理解④图片对比赏析,锻炼学生观察思考能力⑤巧妙提问、设问、反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⑥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相结合,有张有弛、有收有放,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⑦尊重学生的观点,评价时给学生留有空间,不给学生的思维套框子,不束缚他们的个性六、教学工具:PPT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过程1、 导入用学生喜爱的国产动画《喜羊羊和灰太狼》导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羊和动画中艺术加工的羊的形象进行对比,问题:你喜欢动画中的羊还是生活中真实的羊?为什么?生:喜欢动画中的羊,因为它们很可爱!问题:动画中的羊和生活中的羊有何不同?生:动画中的羊进行了拟人化,把羊的形象和人的形象进行了综合加工师:动画中艺术加工过的羊的形象源于生活中真实的羊的形象,但却比生活中真实的羊更可爱----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板书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环节目的:初步使学生感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2、 以绘画作品齐白石的《虾》为例,师生互动具体赏析,理解课题① 学生自读课文,认识齐白石作品中的虾源于生活中的长臂虾。
②课件图片展示,学生比较真虾和画中虾的不同之处并发言例如:虾眼、虾腿、虾头和虾身的曲线等,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要对生活加以提炼加工,作品形象要更典型更有代表性,要有意识地进行创造,艺术不是对生活的原样照搬③引导学生赏析齐白石的技法运用:墨色的层次感,虾壳的透明感,用笔的丰富性和虾的质感等,使学生领悟好的作品要进行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创造出一套技法,才能使所创作的作品高于生活此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教师适时板书:生活→提炼加工→艺术形象→高于生活本环节目的: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课题含义3、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根据书中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赏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听取学生的讨论结果即可,适当进行总结和点拨,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环节目的: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4、 提问启思,知识拓展提出问题:①你还能举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例子吗?(检验知识运用的情况)生:张萱《捣练图》、徐悲鸿《奔马图》、郑燮《墨竹图》、达芬奇《蒙娜丽莎》等② 除了美术,其他类型的艺术源于生活吗?(知识拓展、延伸)生:书法艺术、文学艺术、舞蹈、戏剧等③你能举出不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吗?(学则需疑,不死学)生:抽象作品不是源于生活,因为看上去它完全反映的不是生活中的东西,看不懂。
希望班学生能答而普通班学生答不出来】师:抽象作品真的不是源于生活吗?大家带着问题,咱们在下一环节找到答案设疑、悬念)本环节目的: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又各有侧重①问题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理解掌握情况;②问题打破局限,引导学生认识其他艺术形式,例如戏剧、音乐、书法、舞蹈、文学艺术等都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这为学生以后对其他作品的赏析打下了基础;③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出学生的疑问:抽象作品源于生活吗?引出下一环节再现与表现性作品的讲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课5、再现性作品与表现性作品的讲授①教师讲解再现性作品的含义,课件展示再现性作品的图片:靳尚谊《塔吉克新娘》、列宾《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学生举例再现性作品:例如罗中立油画《父亲》②教师讲解表现性作品的含义课件展示毕加索《牛的变形》,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表现性作品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抽象作品亦如是,前面学生的疑问得到了解答课件展示其他抽象的作品以加深学生印象:吴冠中《松魂》、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毕加索《哭泣的女人》学生举例再现性艺术作品:例如13册学过的《格尔尼卡》本环节目的:解决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也是源于生活6、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或心的7、教师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 用本课已学的知识赏析书中的梵高和塞尚的作品,小组之间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提炼加工→艺术形象→高于生活再现性作品:客观写实表现性作品:主观表现九、课后反思:优点: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对本课内容很感兴趣,并且在循序渐进的知识讲授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解答了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的困惑,还认识到了所有的艺术都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基本达到了本课学习目标和解决了重难点不足:有一些地方没有分析到位,学生主要认识到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源于生活,但是艺术作品的表现技法是不是源于生活并没有特别强调和理解;虽然每一环节都有优秀的国画作品分析或展示,但德育目标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具体分析表现性作品高于生活的地方;现今有一些伪艺术作品打着艺术的旗号欺骗观众,学生如果一味运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就会受到蒙蔽改正方向:今后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且技法也是源于生活;导入部分学生很感兴趣,但是不能说的太多,占用太多时间会影响后面的授课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表现性艺术高于生活的地方,可以以学过的《格尔尼卡》为例,学生会理解的较快些;教师要点到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是高于生活的,赏析时鼓励学生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个性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长春市晨宇希望中学 张 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