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荣成市志-23劳动人事.doc

35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4827836
  • 上传时间:2019-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0.50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十三编 劳动人事  第一章 管理机构 荣成市劳动局 1947年2月,荣成县人民政府单设民力动员小组1953年春,改称民力组织动员科, 1956年10月撤销,同时成立劳动科1958年3月,劳动科并入县计划委员会1959年8月复设1961年6月,劳动科再次并入县计划委员会1975年6月, 成立荣成县革命委员会劳动局 1980年2月,改称荣成县劳动局1988年12月撤县设市,改称荣成市劳动局 1995年底,荣成市劳动局内设办公室、计划调配科、工资福利科、安全监察科、劳动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劳动监察处,有工作人员22人辖属荣成市劳动服务公司、荣成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荣成市技工学校、荣成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有工作人员195人 荣成市人事局 1950年1月成立荣成县人民政府人事科1956年1月改称荣成县人民委员会人事科1964年4月改称荣成县人事监察局,1967年2月撤销,工作并入荣成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组织组 1978年12月, 成立荣成县革委人事局1980年12月, 改称荣成县人事局1987年7月,成立荣成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人事局合署办公1988年12月撤县改市,改称荣成市人事局。

      1995年底,荣成县人事局内设办公室、干部调配科、工资福利科、奖励任免科;下设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事业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科技干部管理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40人 第二章 劳动力管理  第一节 用工形式和安置 用工形式清末至今,境内先后实行过雇佣工、固定工、亦工亦农工、合同制工、 企业职工、临时工等制度199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37726人,市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24345人,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1496人,共63567人其中固定工14572人,占总数的23%1995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41217人,市以上集体企业职工21658人,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职工1746人,共64621人其中合同制工56742人,占总数的87.8% 雇佣工清末、民国时期,个体手工业户和私营商业主雇佣徒工1935年,全县较大商号229家,雇工1387人1940年2月,日军侵入荣成,使境内一些私营工商业倒闭, 雇工失业1945年8月,荣成全境解放在抗日民主政府的扶持下,私营工商业发展到378家、 行商497家,雇工达13000人为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政府实行监督下的雇佣制建国后,逐步建立起新的劳动就业制度,雇佣工制度被取消。

      1983年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度出现1995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雇工2300人 固定工固定工的招收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招工指标执行,不得突破1949年建国初期,县内国家固定工2809人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原私营工商业职工转为固定工6134人,手工业社转为固定工1073人 1958年,各行各业“大跃进”,劳动力管理失去控制除使用大批合同工、临时工外,是年还从农村招收固定工2483人 1961年开始精简职工支援农业生产 1961-1963年,全县各行业共精简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社办企业工人)10159人 1970年从农村招收固定工1456人 1971-1972年,临时工转固定工1950人1978-1983年,从农村招收固定工3693人 1964年始,老职工退休后,可照顾招收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接班顶替,成为固定工,但在执行中曾数次变更1975年恢复执行时,照顾招收1112人,照顾招收职工子女一律改为合同制工 1980-1983年照顾招收1540人, 其中给因“右派” 或受家庭成份影响的499名职工子女落实政策,补办了子女顶替手续。

      1986年后,照顾招收子女一律改为合同制工 1978-1983年, 从城镇青年中招收固定工1851人1984年始,对荣立三等功以上的退伍战士办理固定工手续志愿兵分配到企业单位,亦按固定工对待 1987年, 集体所有制企业劳动工资改按全民单位管理的企业4个,转为全民固定工565人1992年末,荣成市属以上企业固定工1429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9644人、集体所有制企业4653人 亦工亦农轮换工1964年,为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试招亦工亦农轮换工职工保持社员身份,不转户口和粮食关系,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工资收入与生产队结算,参加生产队收益分配,实行定期轮换人选1983年末,全县共有亦工亦农轮换工7461人,除因病、工伤或犯错误被辞退外,其余一直留单位工作,并未轮换1984年对亦工亦农人员进行考核,只要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原则上都转为农民合同制工人亦工亦农制度废止 合同制工1984年后,随着国家劳动制度改革,用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制工分两种:一是农民合同制工从农村招收,不转迁户口,其他待遇与企业固定工基本相同合同期限3年、5年、10年不等。

      1984年从亦工亦农工和计划内临时工中转招农民合同制工9344人 1988-1991年,又从计划内临时工中转招农民合同制工9258人1994年,将市供销社自招的3272名农民合同制工纳入劳动部门管理二是城镇合同制工1984年后,招收城镇户口的待业青年全部实行合同制 1986年起,县劳动局试办劳务市场,坚持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每年开办1-2次 凡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城镇待业青年,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经体检合格后,持成绩单到劳务市场根据个人特长选择用工单位,用工单位选择录用需要的合同制工人 1995年未, 市属以上企业共有合同制工55269人,占职工总数的87.9%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5953人,集体所有制企业19316人 企业职工为改变“国家包揽、行政隶属、身份差别、终身固定”的不合理状况, 1992年4月,市政府发布了《荣成市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办法》和《荣成市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按照市政府的指示,首先在市属以上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这种新型的用工制度将企业全体职工包括干部、固定工人、合同制工人、计划内临时工统统称为企业职工,打破干部与工人、全民工人与集体工人、固定工和合同制工、计划内临时工的界限,均以企业职工的身份与企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用法律手段确立双方的劳动关系。

      至1995年底,全市市属以上企业的62875名职工全部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为100% 在抓好市属以上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基础上,市劳动局又在镇办企业中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组织专门力量,划片包干,督促指导,工作进展很快至1995年底,全市已有120处镇办企业的18000名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镇办企业的劳动力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凡实行劳动合同制的企业,企业职工享有国家规定的劳动、工作和学习、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获得劳动报酬、政治荣誉和享受劳动保险的权利 临时工企业生产人员不足,可以招收临时工临时工分计划内临时工和计划外临时工两种计划内临时工由劳动部门下达计划指标,由企业自行招收,纳入劳动工资计划管理1956年企业临时工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1958年临时工管理失去控制, 企业从农村中招收临时工1万余人,后来大部分被精简回农村参加劳动1965年贯彻“多用临时工,少用固定工”的指示后,临时工数量逐年上升1978年后,各行各业迅速发展,临时工数量有增无减有些单位不经劳动部门批准,私自招用临时工1984年底,山东省劳动局在荣成县进行计划外用工整顿改革试点,辞退计划外临时工348人。

      此后,在1986-1988年间,对企业私招临时工的问题进行过三次整顿和清理1995年末,全市市属以上企业使用计划外临时工1477人 安置军转干部家属1975年7月31日前复员回乡的军队干部家属全部安排适当工作此后对军转干部家属实行部分安置1983-1995年共安置军转干部家属288人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荣成县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64年10月,止于1980年,共动员483名,接收外地知青462名另为108名补办了知青手续1974年始,陆续在知青中招工,至1980年,将上述1053名知青全部安排就业 归侨自1953-1995年,共安置旅朝华侨110名,旅蒙华侨1名,旅美华侨2名  第二节 调配 建国后,对各部门劳动力实行统一调配制度1958年劳动力调配失去控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受冲击1976年恢复劳动力调配的原则:一是坚持按计划调节余缺,支持重点、新建单位,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生产发展二是照顾职工家属困难,如父母年老,身边无子女照顾、军转干部家属等三是照顾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四是技术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 1993年始,逐步简化调配手续职工在市内企业之间流动,不分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只要企业双方同意且缴纳了养老金的,由企业自行办理。

      调入本市内或调出本市外的, 仍由劳动部门办理有关手续1972-1995年,调入本市内职工4665人, 调出本市外职工3618人其中1991年后,为770人解决了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生活的问题  第三节 培训 徒工培训解放前,徒工培训是以师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学徒期为2-3年解放后,学徒期满后,对其所学工种的技术理论、实践操作、安全生产及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合格后发给《徒工结业证书》,并予以转正 转正定级一般为二级 不合格者延期一年, 仍不合格者予以辞退1990) 鲁劳薪字第090号《关于调整企业学徒工生活津贴和熟练工工资待遇的通知》中规定“学徒期间的生活津贴标准,第一年为本企业、本工种一级工工资额,第二年为二级副工资额,第三年为二级工工资额学徒年限两年的,按上述第一、二年的生活津贴标准执行期满合格的,转正时执行本工种三级副工资标准满一年定级,执行本工种三级工工资标准上述规定,自1989年10月起执行 在职培训文化技术补习1951年1月成立了荣成县职工教育委员会, 具体负责职工业余教育,“文化大革命”中止1975年3月恢复1981年2月,县职工教育委员会下设职工教育办公室,专司职工教育具体事宜。

      补习方法分职工学校和补习班两种1951年,县政府于崖头、石岛两地设职工文化补习学校各一处, 内设高小、初中班共6个,由专职教师授课,形式比较正规,成绩稳定文化大革命”后,除县工会主办的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外,凡有条件的部门和企业积极创办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 落实县委提出的“在5年内将全员轮训一遍” 的要求,以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供电、商业等7个系统先后办起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拖拉机厂、橡胶厂等14家企业办起小型夜校14处,对1966-1980年入厂的职工参加文化基础程度测验不合格的, 分期参加文化、技术双补习学习 1984年, 县委规定:凡在厂矿关键岗位上的青壮年职工,经过“双补”后,文化、技术达不到要求水平者,不能参加本年度调级,限期重补;再不及格者,调离技术岗位使“双补”学习活动迅速掀起高潮其次,试办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