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内地综艺节目“台湾化”之弊端新闻传播学论文.doc
2页浅谈内地综艺节目“台湾化”之弊端_新闻传播学论文 台湾综艺节目以敢玩敢整、尺度限制少著称,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收视率很高,被越来越多的内地综艺节目仿效 一、模仿无罪,原创不强 国内综艺节目的开端,是1990年央视《综艺大观》的开播,发展至今,仅有二十年历史即使是从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算起,也不到三十年而台湾的综艺节目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各种形态的发展较为充分因此,内地综艺节目对其进行借鉴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借鉴时却缺少必要的创意台湾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凌峰谈到内地目前综艺节目的现状时觉得“有抄袭,没创意抄袭说白了就是偷,这不是做电视综艺的态度”[1]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台湾综艺节目在内地的“山寨版”很多内地主持人也难逃模仿台湾主持人的道路在台湾,“综艺天后”小S以麻辣幽默著称,内地的著名主持人谢娜也常常因其搞笑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表演欲望被人们拿来与小S进行类比温文尔雅的何炅“何老师”也被人们拿来与“读书人”蔡康永进行比较 许多电视台还直接引进台湾主持人入驻主打综艺节目,使内地的综艺节目与台湾综艺节目越发相似如《周末不加班》的阿雅、《天天向上》的欧,他们语言犀利,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具备极强的搞笑功力,且能身兼数职,主持、模仿、唱歌、跳舞等才艺信手拈来,再加上他们对节目制作流程比较熟悉,且在内地观众中拥有一定知名度,“拿来就可以用”的台湾综艺主持人成了内地各大电视台的抢手货。
二、生搬硬套,恐难长远 台湾已进入后综艺时代,表现为综艺界渐露疲态,进入了节目内容循环复制、同质化严重、收视率急剧下跌、观众大喊审美疲劳综艺主持人阿雅表示,“我对目前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很不看好这些年来,台湾除了类似《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这样的老牌娱乐节目,很久没有什么新创意了做什么节目都是一窝蜂,同质化趋势太严重,我觉得很难在那里有更好的发展,不如转战综艺形式更为多元化的内地[2]台湾的主持人、制作人纷纷转战内地市场,业内人士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台湾“后综艺时代”需要拓展市场 台湾本土培养出的主持人虽然在风格上自成一格,但节目内容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层的文化素养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文化价值体系有一定差别,如果台湾主持人无法理解内地价值观,他们该如何打动内地观众?内地综艺节目如果只注重表面热闹的泡沫文化,一味模仿不求创新,走下坡路是迟早的事 再说内地综艺节目的鼻祖《正大综艺》在开播后的前几年,《正大综艺》的收视率一直高居央视二套的首位,原因在于其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由《动物神趣》、《真真假假》、《中国真奇妙》、《世界真奇妙》、《猜猜看看》等演播室现场节目和《正大剧场》组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既有文艺性又有故事性,在当时是综合性最强的综艺节目。
近年来,《正大综艺》收视率逐年下降据调查统计,经常收看这一节目的人占40%,偶尔看看的占30%,而过去经常收看,现在不太收看的占27%,[3]《正大综艺》已失去了超过四分之一的观众《正大综艺》失宠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电视频道日益增多,人们有更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之类的外部原因,节目缺乏新意也是最重要原因 台湾在90年代进入综艺节目发展的黄金时期,更多电视台的开播,使节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台湾综艺节目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形态日趋成熟多元由此可见,形式内容的创新使90年代的台湾综艺节目胜过了内地综艺节目 因此,模仿台湾综艺节目,要学习其创新的精神,如果停留在节目形式的简单复制,随着从节目样式到节目内容的趋同,这些综艺节目不可能吸引人们长久的关注 三、致力创新,另求发展 过多引入台湾综艺节目的元素,并不能满足内地观众的需要很多电视台正在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努力从打造自己的金牌主持,到节目编排、舞台美术等方面,内地的综艺节目正在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当然,仅仅变革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内地综艺节目应有创新意识,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勇于尝试新技术,打造符合自身特色,易于被受众接受的有发展前景的综艺节目。
2010年以来,江苏卫视已经推出了多档全新的综艺节目 [1]倪自放.内地综艺模仿台湾路线图:原创太弱拷贝为主.齐鲁晚报,2010-5-30. [2]同上 [3]张凤铸.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