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举例比较课程前后你的语文教学发生的变化 教学感悟.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六***
  • 文档编号:319096647
  • 上传时间:2022-06-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M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次作业1.举例比较课程前后你的语文教学发生的变化答:以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为例:一、指导朗读的变化 朗读作为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体现语文味的最佳途径语文课,不能读死书,更不能死读书朗读要做到正确,要有情感,更要有实效正确的朗读对于孩子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如何正确读,首先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师不能按照常规步骤布置预习,不同题材、内容的课文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此吸引学生朗读的兴趣有了读的兴趣,又怎么惧怕孩子不去好好的、正确的朗读富含感情的朗读,将文章读出“温度”才更有利于孩子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片断一:1.同学们已经将诗文读得很流利,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诗读得更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与文中的人物一起高兴,一起悲伤,一起笑,一起哭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感到很难过,心里就有一种凉凉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温度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设计意图】文字的温度对于学生理解诗人当时的身境及心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以下教学中,将文字的温度不停的渗透,为学生适时地提供了良好的朗读方法,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诗人进行情感交流。

      2.(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谁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凉的?请你读给大家听真的有点凉告诉大家,为什么是凉的?生:因为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乡,(师插话:15 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两年多少天?对,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心里是多么思念啊,心情是多么难过啊,所以这句话是——)凉的指名读3.读出了这句话的温度,你能读出这句诗的温度吗?(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什么温度:哪些字最能表现这种温度? “独、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再读给大家听生读略)对,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4.文字真的是有温度的,你们的感觉非常正确那么我们来感觉一下这句的温度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5.你读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语让感到高兴,心里热热的?(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扶老携幼”什么意思?(扶着老人,带着小孩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走到一个学生身边):那我采访你,你们全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你的心情怎样?6.对,这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读得还不够高兴,再读。

      师:这回听出特别高兴了你们还有什么时候是“兴高采烈”的?你能用“兴高采烈”说句话吗?7.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读出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吗?请试一试8.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谁来读出你的“更加思念”?10.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不由叹道——(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生读)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请你们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问一个学生):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谁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高兴?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课件出示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读出了什么?11.是啊,你们体会得真好。

      想读这句话吗?(指两名学生读王维的兄弟们真的在头插茱萸,登高西望,(出示课件:兄弟登高图)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是啊,又是一年重阳到,思念兄弟愁煞人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他不禁写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什么意思?遍呢?少了谁?(生:王维从前兄弟欢聚,如今独少一人,谁再读?12.诗人王维漂泊他乡,两年没见到亲人的面,没听到亲人的声音此时他想得很多,书上用了哪个词?读好这个词13.他只能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二、指导课文留白写话的变化片断:重现心声,学习吟诵1.其实,诗还有一种读法,也是古人读诗的最基本的读法:平长仄短,也就是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师范配乐读)指生读,纠正,再读2.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配乐吟诵古诗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吟育,感受诗歌优美的间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

      现在让我们在来齐读一次课题,感受一下王维的心情设计意图】本课的课题就是这首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也是本文的中心句,读好课题更能体现出对本文及本诗的理解四、试当作者,升华主题1.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吗?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为下面的写诗打下基础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是美好的佳节春节,吃饺子,放鞭炮春节也是举国团圆的日子,这两年多里,这些节日王维也是独自一个人过的,当这些佳节到来时,他也会——2.他也会思绪万千,他也会提起笔来写下一首——诗诗是什么?左边是言字旁,就是心理想说的话,右边上边是个“土”,就是大实话,心里想什么说什么,下边是个“寸”,寸就是短的意思,把我们想说的大实话,写短一点,写的精练一点,这就是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理解的诗的特点,去了解诗的写法3.假如你是王维,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写下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来,静静地写出一首诗,诗的字数和格式要与文中的诗一样你可以填后两句,也可以全部自己写,还可以引用一些别的诗句播放音乐)4、割不掉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于是,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

      配乐集体诵读古诗)【案例分析】课的最后,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这也是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一个识字内容,对于孩子并不难,然后通过这些传统节日及风俗,想像一下:假如你是王维,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写下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来,静静地写你可以填后两句,也可以全部自己写,还可以引用一些别的诗句写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可能比较难,但孩子们依然兴趣盎然,写下许多优美的诗句:1、仿照写后两句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家倍思亲遥知兄弟放鞭炮,欢度春节少一人 ——高贾佳思亲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家倍思亲遥知兄弟吃粽子,独自在外万千里 ——王袁2、完全自创只见家家庆重阳,人脸满面笑盈盈这时我见心里痛,满身泪花在心头 ——何曼曼思念之情难以忘,想念之情也难忘头插茱垫少一人,一人少了多人想 ——潘昊凯思念故乡探亲人,但愿能吾思故乡天长日久回乡情,中秋节日希团圆 ——杨洋中秋月饼真好吃,独自在外不好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永不忘。

      回忆以前好时光,何时能回我故乡 ——吴佳怡像这样的、出自孩子们手的诗还有好多好多,也许,他们的诗并不压韵,读起来不能让人有琅琅上口感觉,所以,读后便忘记了;也许,他们没有骆宾王、寇准的水平,能写出名扬古今的诗句,但我知道,这节课,他们的收获是令人惊叹的5.谈谈你对语文课堂“五个度”的理解有效课堂的“十度”(摘自拓展学习资料《有效教学的现实》)1. 活动度:学生自主性活动占课时50%2. 参与度:参与活动的学生达100%3. 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浓厚的程度4. 生活度:是否发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5. 开放度:是否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开放的空间6. 生成度:学生掌握的知道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的结果7. 掌握度: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是否为学生所掌握8. 合作度:是否安排一定时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否有实效9. 整合度:三维目标整体达成度、知识整合度、方法多样度10.亲合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是否具有亲合力从以上“十个度”,以及我个人对这些“度”的理解,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1. 课堂提问要有“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哪里呢?就是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

      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转换提问视角,采取“一例多问”,即对同一例句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以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用力,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对比练,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2. 课堂内容要有“度”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两种现象一是目标设计狭窄就知识讲知识,就文本讲文本,就赏析讲赏析,不懂前后知识的衔接,不会从整套教材、整个单元的角度解读文本,不能从培养学生“全能”的角度去设置每篇课文的能力点二是教学内容少字词、课文大意、重点段落赏析、课堂练习,基本上是四部曲缺少勾连,缺少比较,缺少与生活的联系,缺少对学生体验的唤醒。

      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浩瀚无边、波澜壮阔,让他们常常处于学有所得又学无止境的“上下求索”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紧扣文本,适当地增加如写作背景、作者写作风格、相关作品等丰富多彩的助读资料,为学生的思维发散创造一个宽广的空间,即增加“广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