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云南迪庆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23页2021年云南迪庆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1. 氢气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无色、无气味B. 密度比空气小C. 难溶于水D. 可以燃烧【答案】D【解析】【详解】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均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可以燃烧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2. 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该成分是A. 氧气B. 氮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详解】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虹灯等3.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A. 牛奶B. 面粉C. 花生油D. 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详解】A、牛奶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牛奶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C、花生油不溶于水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D、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4. 某《食物成分表》显示一些食物的能量值如下,其中能量最低的食物富含的营养素是食物菠菜稻类牛奶豆油能量(单位:kj/100g)10014352263761A. 蛋白质 B. 糖类 C. 油脂 D. 维生素【答案】A【解析】【详解】其数值越大,即食物所含能量越高,上述食物中,菠菜含的能量为100kj/100g,其数值最小,因此其能量最低,而绿色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D5. 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说明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的体积很小D. 分子的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详解】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水气味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腔被我们感受到,所以有香水味,故选:A6.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A. 佝偻病B. 贫血C. 甲状腺肿大D. 龋齿【答案】A【解析】【详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A正确B、缺铁容易引起贫血,B错误C、缺碘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C错误D、缺氟容易引起龋齿,D错误故选:A7. 在pH=10的肥皂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A. 无色B. 红色C. 蓝色D. 紫色【答案】B【解析】【详解】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B8.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C. 量取液体 D. 加热液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A不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B不符合题意;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故C符合题意;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A. 1 B. 2 C. 3 D. 4【答案】B【解析】【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10. 草木灰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其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属于A. 钾肥 B. 磷肥 C. 氮肥 D. 复合肥【答案】A【解析】【详解】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含磷元素属于磷肥,氮磷钾同时含有两种或以上称为复合肥,碳酸钾含钾元素,为钾肥,故选:A11. 如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 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 氟原子易失电子D. 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答案】C【解析】【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详解】由分析可知: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说法正确;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说法正确;C、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说法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说法正确。
故选C12. 纳米医学上可用四氯金酸(HAuC14)制备包裹药物的外壳,四氯金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金元素的化合价为A. +2 B. +3 C. +4 D. +5【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氢元素+1价,氯元素-1价,设金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x+(-1)4=0,x=+3,故选:B13.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某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铒属于金属元素B. 铒的元素符号是ErC. 铒的原子序数为68D. 铒原子的质量为167.3g【答案】D【解析】【详解】A、铒带“钅”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B、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右上方符号为元素符号,铒的元素符号是Er,B正确C、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铒的原子序数为68,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D错误故选:D14.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B. 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C.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D.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若酒精量太多易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实验安全事故,符合题意;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不能使用浇水的方法灭火,尤其是大量酒精着火时,不符合题意;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灯帽使得酒精灯与空气隔绝,当灯帽内氧气完全耗尽后,酒精灯因为缺氧而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着火点,酒精灯具备氧气、可燃物两大要素,燃着的木条则可以使酒精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15. 白屈菜酸(C7H4O6)具有止痛、止咳的功效下列关于白屈菜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白屈菜酸属于氧化物B. 白屈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4gC. 白屈菜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 白屈菜酸中碳、氢、氧原子总数为17【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含有氧元素,白屈菜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B错误C、白屈菜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7):(14):(166)=21:1:24,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正确D、一个白屈菜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总数为17,D错误故选:C16. 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A. 探究NH4NO3溶解时的温度变化B.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C. 验证木炭的还原性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A、烧杯中放入温度计,随着硝酸铵的溶解,溶液温度改变,可以通过温度计时时观察体系温度变化,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取用、左物右码称量,用量筒量取溶剂,但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有能量变化,可能损坏量筒,比如稀释浓 硫酸 ,放出的大量热容易使量筒炸裂,量筒的口径小,不方便搅拌,所以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方案错误,符合题意;C、碳与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能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氧化铁还原为铜单质的过程也伴随着颜色变化,黑色到紫红色,现象明显,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D、从左至右,试管一铁钉生锈,试管二、三不生锈,试管二因为缺乏氧气而不生锈,试管三因为缺乏水而不生锈,实验做到控制变量、互为对照,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17. 甲醛是一种防腐剂,下图是甲醛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5:16C. 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D.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有一个“”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CH2O+O2CO2+H2O详解】A、由分析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0:32=15:16,说法正确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说法正确故选:A1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羊毛纤维和蚕丝灼烧后闻气味B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C鉴别NH4C1和(NH4)2SO4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D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 羊毛纤维和蚕丝均含有蛋白质,灼烧后均有烧焦羽毛味,不能鉴别,错误;B、加入足量稀盐酸和氧化铁充分反应,木炭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木炭,洗涤,干燥,正确;C、氯化铵和硫酸铵均含有铵根离子,加入熟石灰,研磨,均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不能鉴别,错误;D、氯化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杂质,错误。
故选B19.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A、B、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A、B属于同类别的物质;C物质在固态时俗称干冰;A、E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经略去,其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会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与C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 B一定是NaOHC. D一定属于酸D. E→C只能通过E与D反应实现【答案】C【解析】【分析】C物质在固态时俗称干冰;C为二氧化碳,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故F为碳酸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碳酸钠可以转化为E,且E含钙元素为碳酸钙,A含钙元素且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为氢氧化钙,A、B属于同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