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答案及解析.pdf
9页1七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七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对比阅读一、对比阅读(共共 0 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耽:沉迷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哂:讥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斯是陋室()(2)无案牍之劳形()(3)不营产业()(4)其妻患之()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B当求之于上流C欢笑而谓之曰D学而时习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4刘禹锡和王欢都安贫乐道,他们的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2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铭,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注释: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铭:同“茗”,茶的通称仄:同“侧”,旁边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谈笑有鸿儒()(2)惟吾德馨()(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时有微风细雨()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从内容上看很像陋室铭里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这个断句是对的C甲文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D乙文描述的是作者在清贫中仍能用作画来享受雅趣的生活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性格和品质上有哪些相同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3(节选自唐白居易养竹记)本:根固:稳固树:树立善建不拔:培植坚定不移的品格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体道:体悟仁德应用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贞:坚定砥砺(dl)名行,夷险一致:磨练名节操行,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庭实: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爱者甚蕃_香远益清_夫如是_故君子人多树之_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竹似贤,何哉?11【乙】文和【甲】文一样,也采用_的写作手法,通过竹子本固、_、_、_等方面的特点来表现君子之风,韵味深长12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许多共同特点,请写出你感触最深的两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逼:接近,迫近氲氲(yn 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名:表达1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1)可爱者甚蕃蕃_(2)不蔓不枝 蔓_(3)亭亭净植 亭亭_(4)纯以情韵胜 以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氲氲无所,故称瑞耳15读完甲乙两个选段,文文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则短评,请你和小语帮他修改完善周敦颐爱莲爱它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爱它庄重质朴,“濯清涟而不妖”;爱它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它芳馨远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张大复品兰嗅其味,那是 A 的幽香;研其踪,那是飘忽不定的吉祥;观其色,那是清新淡雅的色彩;叹其形,那是难以描摹的神韵莲之爱,兰之味,实是君子之品行、先贤之风骨,此乃由花及人也!(1)A 处可填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小语认为画横线句子不符合原文意思,请谈谈你的看法:_甲】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乙】闽有带鱼5明谢肇肃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
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选自五杂组)【注】不以登俎(z):意为上不了台面啖(dn):吃16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17【甲】【乙】两文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阅读启示,请按照下面的要求谈一谈你的感悟1)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你通过阅读【甲】文得到怎样的启示?_(2)【乙】文中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_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节选)【乙】6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梦溪笔谈权智)【注】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1)用讫再火令药镕_(2)持就火炀之_(3)善用矛_(4)适值偷在市饮酒_1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则以纸帖之A久之,各未能进B何陋之有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D弓手应声刺之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7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这对感到担忧2A3(1)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平民2)王欢更加坚守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4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4结合乙文内容,从“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中可知,王欢不以贫穷为意,以读书为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专心于学问,最终成为一代大儒5博学的人品德高尚空闲,闲暇常常6(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2)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7B8刘禹锡住的是陋室,却认为“何陋之有”;郑板桥住的是三间茅屋,却感到“适适然”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都表达了高洁的志趣6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8考查对比阅读能力。
从两篇文章来看,甲文刘禹锡居于“陋室”,乙文郑板桥住“三间茅屋”,但刘禹锡认为“何陋之有”,郑板桥“适适然”可见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品格上都有高洁的志趣和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据此理解分析作答9多更加这栽种10(1)(人们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啊2)竹子像德才兼备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11托物言志性直心空节贞12示例:意志坚定,豁达正直,不趋炎附势,志洁行廉,为人虚心,有气节等1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重点字词:可:只能;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8(2)重点字词:似:像;贤:德才兼备的人;何:为什么1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借莲花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清高自持的君子风度,这是托物言志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夷乙文结合“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分析,作者用对竹子的赞美,以竹喻贤人,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的高贵品质,决心坚定不移、正直无私、虚心体道、砥砺名行的志向,同时渴望当权者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使他们得以施展才华,对于人才不被重视的现实流露了隐忧。
这同样是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君子贤者高贵德行的仰慕和追求根据“竹本固。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