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监测技术课件.pptx
41页7.1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理论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理论 7.1.1盾构法施工简介盾构法施工简介图7.1盾构法施工概貌图7.1.2盾构施工地层变形的原因造成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层损失;其二是盾构隧道周围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再固结7.1.2.1地层损失地层损失是盾构施工中实际开挖土体体积与竣工隧道体积之差周围土体在弥补地层损失中发生地层移动,引起地面沉降引起地层损失的施工及其他因素是:(1)开挖面土体的三维移动 (2)盾构对土体的挤压和剪切摩擦 (3)盾构刀盘的超挖 (4)改变推进方向引起的超挖 (5)土体挤入盾尾空隙 (6)盾尾同步注浆与及时注浆 7.1.2.2受扰动土的固结 盾构隧道土体受到盾构施工的扰动后,便在盾构隧道的周围形成超孔隙水压力区(正值或负值)当盾构离开该处地层后,由于土体表面压力释放,隧道周围的孔隙水压力下降,引起地层移动和地面下降此外,由于盾构推进中的挤压作用和盾尾后的压浆作用的施工因素,使周围地层形成正值的超孔隙水压区其超孔隙水压力,在盾构隧道施工后的一段时间内消散,在此过程中地层发生排水固结变形,引起地面沉降土体受扰动后,土体骨架还会有持续很长时间的压缩变形,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地面沉降称为次固结沉降。
在孔隙比和灵敏度较大的软塑和流塑性粘土中,次固结沉降往往要持续几年以上,它所占的沉降量比例可高达35以上 7.1.3地层位移的特征 按地层沉降变化曲线的情况,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可分为5个阶段:1盾构到达前的初始沉降2盾构到达时的沉降或隆起3盾构通过时的推进沉降4盾构通过后的盾尾空隙沉降5地层后期固结变形一般来说,随着地质条件和施工措施的不同,上述各种沉降并不同时发生,并且沉降的大小和类型也不相同随着盾构施工技术水平的改进,盾构机对正面土压力的控制技术和同步注浆技术可以极大的减小地面沉降 7.1.47.1.4地面沉降及影响范围的预测地面沉降及影响范围的预测 派克横向地面沉降分布公式为派克横向地面沉降分布公式为距隧道中线处的地面沉降量(m);隧道中线处(即)的地面沉降量(m);距隧道中线的距离(m);沉降槽宽度系数,即沉降曲线反弯点的横坐标(m),派克并假定横向沉陷曲线为正态分布曲线当横向沉陷曲线为正态分布曲线时,和沉降槽体积(一般认为横向沉降槽体积等于地层损失)有下列关系:横向沉降槽宽度系数取决于接近地表的地层的强度、隧道埋深和隧道半径根据在均匀介质中的试验,可以从几何关系中近似地得出:派克纵向沉降分布(根据上海软土隧道情况修正)公式:图图7.27.2地面沉降量及范围预测图地面沉降量及范围预测图沉降影响范围估算公式:地面至开挖面中心距离(m);隧道外半径(m);系数,见表7.1;土质盾构类型砂砾土砂性土粘性土气压式盾构0.900.550.601.151.250.65土压平衡式盾构0.950.600.651.201.300.70泥水加压式盾构1.000.650.701.251.350.75表表7.1 系数系数 , 表表7.2盾构隧道监测的意义和目的由于盾构所穿越的地层地质条件千变万化,而施工前的工程地质勘察的局限性,依据工程地质勘察不可能完全揭示地质条件和岩土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因此盾构法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总是存在一些不足。
通过对盾构推进全过程的监测,掌握由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层的移动规律,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技术措施,可以极大的减小地层位移,确保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施工监测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积极保护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安全经济的完成整个隧道工程的一个重要保证条件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隧道和周边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确认或修改设计或施工参数,减少地表和土体变形提供依据;(2)以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为目的,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3)根据监测结果,预测下一步的地表和土体变形,以及对周围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4)检查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和隧道沉降是否达到控制要求;(5)控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减少工程保护费用;(6)建立预警机制,保证工程安全,避免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造成工程总造价增加;(7)为研究岩土性质、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与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8)发生工程环境责任事故时,为仲裁提供具有法律意义的数据。
7.3盾构隧道监测内容及项目选取7.3.1岩土介质和周围环境的监测岩土介质和周围环境的监测岩土介质和周围环境的监测包括:地下水监测、土体变形监测、附近建筑物的监测等内容1、地下水监测根据对地下水的监测结果,可提出开挖面可能失去稳定的警报,可以检验降水效果,并能为使用压缩空气的压力提供依据,还有益于改进挖土运土等施工方法监测地下水情况的工作内容包括:地下水位变化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监测井点降水效果;监测隧道开挖面、隧道及其它渗流处的地下水渗流水量及带有土粒的渗流2、土体变形监测土体变形观测可包括如下项目:(1)地表变形用普通水准仪观测隧道中心线上预设的地表桩以及观测与隧道中心线相垂直的地表桩,进行纵向和横向地面变形监测2)地下土体沉降观测盾构顶部正上方土体中一点的沉降量和在盾构正上方的垂直线上几个点的沉降量,以确定影响地层损失的因素特别是对盾构正上方一点的沉降观测,比观测地表沉降更为敏感,对确定施工因素更为有效为了研究的目的,还要观测离开盾构中心线的深层土体的沉降量3)地表水平位移及应变观测这种观测主要是对设在垂直于隧道轴线的断面上的地表桩进行观测,以随时分析建筑物的安全问题4)地下土体的水平位移量测。
沿盾构前方、两侧设测点,用测斜仪以量测盾构推进中由于扰动引起的土体水平位移,从中可研究减少盾构扰动的施工措施5)土体回弹观测为了观测在盾构施工中盾构底部以下土体的回弹量,以分析这种回弹量可能引起的隧道下卧土层的再固结沉陷(这种隧道的再固结沉陷也要引起地表沉降),可在盾构前方的一侧埋设深层回弹桩6)盾尾空隙中坑道周边向内移动的观测通过衬砌环上的压浆孔,埋置观测桩于衬砌环外的土体中,观测隧道周边土体自开始脱出盾尾后的位移发展过程,了解土体挤入盾尾空隙的速度;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隧道内的气压压力或改进压浆工艺,以尽量减少盾尾空隙导致隧道周边的内移,从而减少对隧道周围土体的扰动及地表沉降3、附近建筑物的监测对附近建筑物的监测可以确定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保证重要建筑物和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用,并对处理损坏问题取得法律依据,监测包括:监测建筑物在盾构穿越前后的变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应变量测;建筑物墙身和地板的倾斜观测;公用管道的应变观测及其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当穿越铁路时,监测两条轨道的轨面和轨道枕木下地基面的沉降量、水平位移、沉降差及沉降速率 7.3.2盾构隧道结构的监测盾构隧道结构的监测盾构隧道结构的主要监测内容包括:隧道各衬砌环自脱出盾尾后的沉降观测;隧道应变的量测,包括用应变计量测结果计算结构构件的轴力和弯矩;隧道收敛位移量测;隧道外侧的水土压力或水压力的量测;预制管片凹凸接缝处法向应力量测。
7.3.3施工进程中的监测施工进程中的监测为了能够充分分析各种问题和现象,并且为施工阶段控制盾构的姿态提供资料,需要有一整套有关施工程序的记录与相应的观测数据记录每环隧道施工记录应包括以下项目:记录各环压浆时间、点位、压力、数量及浆配比;盾构偏离设计轴线的水平及垂直偏差;盾构千斤顶推进记录,包括各环每一次推进的开始和停止时间,干斤顶开启只数、编号和压力;从设计图中估计曲线隧道的理论土层损失,仔细量测并记录排土量;影响观测数据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及附近的施工活动等;意外的不正常土层损失序号监测对象监测类型监测项目监测元件与仪器1隧道结构结构变形隧道结构内部收敛收敛计,伸长杆尺隧道、衬砌环沉降水准仪隧道洞室三维位移全站仪管片接缝张开度测微计结构外力隧道外侧水土压力压力盒、频率仪隧道外侧水压力孔隙水压力计、频率仪结构内力轴向力、弯矩钢筋应力传感器、频率仪、环向应变计螺栓锚固力、管片接缝法向接触力钢筋应力传感器、频率仪,锚杆轴力计2地层沉降地表沉降水准仪土体沉降分层沉降仪、频率仪盾构底部土体回弹深层回弹桩、水准仪水平位移地表水平位移经纬仪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仪水土压力水土压力(侧、前面)土压力盒、频率仪地下水位监测井、标尺孔隙水压孔隙水压力探头、频率仪相邻环境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铁路、道路沉降水准仪水平位移经纬仪倾斜经纬仪建(构)筑物裂缝裂缝计表表7.2盾构隧道施工监测项目和仪器盾构隧道施工监测项目和仪器7.3.4监测项目的选取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项目的选取一般要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特殊要求、经费投入等因素综合确定,目的是要使施工监测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周围土体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避免出现周围环境的破坏。
监测项目的选择时,考虑因素较多,如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或大型公用管道与隧道轴线的相对位置及其结构特点等,另外设计提供的变形控制值和安全储备系数也是考虑因素之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施工进程中的施工观测和记录,在所有情况下都是需要的监测项目地表沉降隧道沉降地下水位建筑物变形深层沉降地表水平位移深层位移、衬砌变形和沉降、隧道结构内部收敛等地下水位情况土壤情况地下水位以上均匀粘性土砂土含漂石等地下水位以下,且无控制地下水位措施均匀粘性土软粘土或粉土含漂石等表表7.3 盾构隧道基本监测项目的确定盾构隧道基本监测项目的确定注:注: 必须监测项目;必须监测项目;建筑物在盾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基础已作加固,建筑物在盾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基础已作加固,须监测;须监测;建筑物在盾建筑物在盾 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但基础未作加固,须监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但基础未作加固,须监测 上表中建筑物的变形系指地面和地下的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沉降、上表中建筑物的变形系指地面和地下的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和裂缝水平位移和裂缝监测项目地表沉降隧道沉降地下水位建筑物变形深层沉降地表水平位移深层位移、衬砌变形和沉降、隧道结构内部收敛等地下水位情况土壤情况地下水位以下,用压缩空气软粘土或粉土砂土含漂石等地下水位以下,用井点降水或其它方法控制地下水位均匀粘性土软粘土或粉土砂土含漂石等续表续表7.3 盾构隧道基本监测项目的确定盾构隧道基本监测项目的确定注:注: 必须监测项目;必须监测项目;建筑物在盾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基础已作加固,须监建筑物在盾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基础已作加固,须监测;测;建筑物在盾建筑物在盾 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但基础未作加固,须监测。
构施工影响范围以内,但基础未作加固,须监测 上表中建筑物的变形系指地面和地下的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上表中建筑物的变形系指地面和地下的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和裂缝位移和裂缝 7.4.1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方案的制定步骤:(1)收集和阅读有关场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相邻结构物构造的有关材料;(2)现场踏勘,重点掌握地下管线和道路的走向,相邻结构物的状况;(3)拟订监测方案初稿,提交建设单位等讨论审定初步通过后提交由市政道路监察部门召集主持各相关主管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方案通过后,监测工作始能正式实施4)监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当调整与补充,但大的原则一般不能更改,特别是埋设元件的种类和数量、监测频率和报表数量等应严格按商定的方案实施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目的;(3)监测内容;(4)监测方法:元件埋设、监测仪器、监测频率;(5)监测成果:当日报表、监测总结报告;(6)监测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成果整理费用上述内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