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我的母亲阅读训练苏教版.doc
4页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答: 2.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答: 3.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答: 4.“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答: 1、(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2、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3、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5、吃苦耐劳、坚强、乐观你的眼泪是一条河李东辉①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两件事。
每件事的概括不超过30字)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此时流泪的原因 3.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划线句子1)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加点词) [注] 加点词:踉跄 扑 抱 (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5.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示例: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②我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新棉絮;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④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2.示例:①我的不幸给母亲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不理解母亲的付出而愧疚流泪;②为母亲默默照顾我,独自承担一切痛苦而感激流泪;③为我曾经的迷茫和自私而懊悔流泪;④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而欣慰、激动流泪3.(1)“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获悉孩子病重后焦急、牵挂、心疼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地爱2)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奉献,为我愁苦的一生,赞美母爱的无私和伟大4.示例:一方面写出母亲的泪水伴随我的成长,我给母亲带来不尽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每当我遭遇挫折﹑磨难,母亲总是坚定地守护我,安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表达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伟大5.示例:①我每次患重病,母亲绝不放弃,不被我的病灾击垮,可见母亲的执着和坚强②考上大学时,母亲为我增添一层新棉絮,连夜为我缝制棉被;大学毕业后我患重病,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生活的信心,可见母亲的慈爱。
③每次重病,母亲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可见母亲的无私④我失明后想抽烟,“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忙把烟放到我手上,还找来火柴,可见母亲的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