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必修一三四单元选择.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450660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36.2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选择题1、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2、18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 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治至上 B.分权制衡 C .责任内阁 D .虚位君主3、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 7550 5430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4、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各州代表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A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B .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自治权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D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5、 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的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 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像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A.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B.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D .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6、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 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其“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A.直接民主 B .人民民主C.法律至上 D .分权制衡7、( 2014 · 北京文综 ·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

      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9、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①人民主权原则②邦联制原则③分权制衡原则④民主共和原则A.①②③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0 、一般来说,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它主要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但美国资产阶级认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A.①② B.③④C.①③ D .②④11 、(2014 · 江苏单科 · 14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12 、(2014 · 广东文综 · 22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选择题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上述材料中两个角度和体现的史观对应正确的是①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社会史观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革命史观③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结果——全球史观④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现代化史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2、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3、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 扶清灭洋 ” 口号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D .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 灭洋 ”4、( 2014 · 广东文综 · 16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5、1919年 5 月 9 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 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6、 (2014 · 四川文综 · 5)殷海光认为,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 “技术的反应”、 “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 B .②③C.②④ D .③④7、“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8、“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 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 .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10 、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 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

      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D .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11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选择题1、( 2014 · 广东文综 · 21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2、“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 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 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

      引自《共产党宣言》)这段论述表明A.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B.无产阶级队伍是从市民等阶级阶层中得到补充的C.扩大产品销路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D .工人革命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3、19 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A. 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 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C. 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D.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4、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一次和平示威游行,并提出了游行的口号:“面包,和平,自由”,“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打倒10 个资本家的部长”这次游行应该发生在A.二月革命前B.二月革命中C.四月提纲发表前D.十月革命前5、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 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 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性 B. 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6、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 “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 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 这里所说的 “ 革命 ” 是指A.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 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 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