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doc
5页《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5(1)低水位体系域(2)下切谷(3)T-R层序(4)新增可容空间(5)进积式准层序组:(6)密集段(7)高水位体系域(8)整合(9)I型层序(10)层序地层学(11)准层序(12)敞流湖盆(13)可容空间(14)不整合(15)层序(16)Ⅱ型层序(17)陆架边缘体系域(18)绝对海平面(19)湖侵体系域(20)体系域(21)海浸-海退旋回(22)海泛面(23)基准面(24)凝聚(缩)层二、填空题1. 层序地层学中主要有四个控制变量,它们控制了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沉积作用和岩性, 它们是: , , , 2. 当海平面相对上升并且低速物源供应时,形成海侵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底界为 ,顶界为 ,其准层序组多为 3. 层序是 所组成,其顶、底界为 。
4. I型层序边界是在海平面 期间形成,在地震剖面上可见明显的 反射结构;具有 等地表暴露标志5.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或下降控制了新增可容空间的变化,海平面相对上升, 可容空间 ,相反可容空间 6. 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因素有 ; ; ; 等7. 低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 ,上界为下一个 低水位体系域则由一个或多个 准层序组构成8. 在典型的向上变粗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 ,砂岩、泥岩比例 ;在向上变细的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薄,砂岩颗粒变 ,砂岩、泥岩比例 9. 根据沉积速率与新增空间速率之比,可将准层序组中的准层序叠加模式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准层序组的形成条件为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10. 依据粒度变化,准层序的类型有 及 ;在典型的 中,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粗,砂岩、泥岩比例向上增加11. 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发育一个理想的 型层序,具有 、 和 体系域12. 低水位体系域发育 , 和 13. 层序地层学发展简史可以划分为 , , 等3个阶段14. 地震地层学应用反射波的终止或消失现象划分层序反映层序底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 和 ;反映层序顶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 、 15. 高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 ,上界为下一个层序的边界早期的高水位体系域通常由一个 准层序组所组成,晚期的高水位体系域则由一个或多个 准层序组构成。
16. 基准面是一个抽象的动态平衡面,在此面以上沉积物 ,在此面以下 ;在该面附近沉积物 海洋环境的基准面就是 ,陆相湖盆中的沉积基准面大致相当于 17. 湖侵体系域的底界为 ,顶界为 湖侵体系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 准层序组构成18. I型层序由 体系域、 体系域和 体系域所组成;其下伏边界为 及其对应的整合,即 层序边界19. 根据盆地的几何形态可以将盆地划分出两种类型: , 20. 陆相盆地中,层序界面类型有: , , , 等21. 密集段又称缓慢沉积段,它缺少陆源物质,是由薄层的半远洋或远洋沉积物所组成,含丰富的 等。
密集段一般很薄,沉积物聚集速率 ,经历了很长时间,其沉积作用是 22. 闭流湖盆是指注入湖盆的水量 ,湖平面的位置常低于 的湖盆三、问答题1、简述湖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2、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3、依据粒度变化,准层序的类型有哪些?其特征?并简述准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4、I型层序和II型层序有何区别?其边界如何识别?5、钻井资料层序地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6、沉积层序、成因层序、T-R旋回三种层序的差异?7、与碎屑岩层序相比,海相碳酸盐岩层序有哪些特点?8、与大陆边缘盆地相比,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特点四、作图题1、图示Ⅰ型层序的结构组成,并标出层序边界和体系域边界在上图中标注出:(1) 识别层序边界、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2) 划分出体系域并确定层序类型3) 标注出低水位体系域的三种沉积体系类型2、 图示全球海平面、相对海平面、水深的基本含义3、层序边界及层序划分分析上图是某剖面地层分布形式示意图,它是根据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变量计算后用地质年代线绘制的,每条线上的数字代表时间顺序,间距为10万年。
做出: (1)识别出层序边界,进行层序划分2)做出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划分出体系域并确定层序类型五、论述题1 简述准层序组的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2 I型层序和II型层序有何区别?其边界如何识别?3 陆相盆地中,层序界面类型有哪些?4 Vail等人建立的沉积层序与Galloway建立的成因层序有哪些差异?5根据盆地的几何形态可以将盆地划分出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和斜坡边缘型盆地两种类型,简述两种盆地各自的特点,形成的层序类型有何差异?6 与传统的岩性地层学相比,层序地层学的优势及特点有哪些?7 简述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素?8 简述三大学派层序及层序边界9 简述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和斜坡边缘型盆地各自的特点,及其层序体系域构成模式?10简述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11 简述陆相层序地层学的主要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