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对策探究.doc
9页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对策探究摘要:推进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是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 化的内在要求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具有良好的基础条 件,但也存在一些障碍文章认为一体化规划、政策扶持是 关键,并提出了加快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关键词:长株潭;区域物流;物流一体化;措施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力量最强的地区,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株潭区域物 流一体化已经成为整合三市资源、促进更大范围内城市合 作、产生更大整体效应、形成更具优势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基础条件(—)政策支持早在1982年湖南省就提出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2007年12月, 国家批准设立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长株潭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走到了国家 “两型社会”建设的最前沿,为长株潭区域物流一体化提供了 良好的政策条件 )) 经济要素集中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拥有 显著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增长潜力2007年,长株潭城市 群实现GDP346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1% ,占全省经济比重为37.86%O(三)区域优势明显 长株潭三市呈品状分布,且城乡结合部已基本连成一片,是一个典型的近距离“金三角,,,三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均在40 公里左右,极易连为一体。
由于长株潭立足“长三角”,南接“珠 三角”,与武汉城市群成椅角之势,因此是支撑沿海、沿江开 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发展的先导城市,有着无可比 拟的区域优势四)“五同”初见成效“五同”是指“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目前,长株潭之间、长株潭与周边相邻城市全部 实现了高速公路相连;长株潭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500端环网、220环网架覆盖三市;长株潭一体化金融电子网络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覆盖长株潭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 已建成五同”效应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五)城市互补性强长沙在高新技术、工程机械、电子技术产品方面有显著 优势;湘潭以钢铁、机电和建材居优;株洲则以交通设备制 造、有色冶金和化工为优势;三市产业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有利于三市构建互有特色、互为补充的物流产业二、存在的主要障碍由于长株潭物流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宏观环 境,还是微观条件,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都具有较大差距 从宏观来讲,区域物流业整合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通道”还没 有形成;从微观来看,物流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可逾越 的具体困难一)管理体制障碍从现行体制来看,存在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的 问题。
由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行政管理 分属不同部门,难以统筹规划,同时还面临海运、铁路、公 路、航运标准及有关税费标准、通关手续不同等诸多难题; 长株潭作为三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各个城市行政区划管理指 标体系评价标准不同,在行政执法、市场管理、政策体系等 各个方面,包括各地的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的各类证照审批等 都是各自为政,各地难以协调,同样也形成了区域管理上的 条块分割二)缺乏整体规划区域物流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从全长株潭经 济一体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还应站在全国、中部地区、泛 珠三角地区的高度来制定长株潭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但 由于物流对相关产业形成巨大推动效应和资源聚合效应,出 于各自的利益考虑,长株潭三市都制定了各自物流发展规划 和发展重点,三市之间物流项目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优势 抵消等现象明显,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阻碍了长株潭物流 —体化的建设三、长株潭物流一体化实现途径顺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长株潭融城的发展趋势,物流 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基于物产业的 发展前景和其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政府有必要制定积极的 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发 展。
一)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由于对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各物流功能和要素的管理涉及到经贸委、计委、交通部、铁道部、民 航总局、外经贸部、国家内贸局、海关、工商、税务等十几 个部门,且目前上述部门在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方面都十分积 极为避免政出多门和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有 必要建立起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以下有两种建议方案:第一,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协调各个相关部 门的政策第二,组成由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部门联席会议或部 门间的促进物流发展政策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和协 调物流成员发展的相关政策,其具体办事机构可以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来承担二)物流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调整第一,要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活动的 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特别是对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市 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相对宽 松的政策环境第二,要研究和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 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有关政策,以保障中国物流 产业在规范管理制度环境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结合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在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 策、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上,研 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三)培育物流产业市场需求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现代物流 管理的宣传,引导工商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提高企 业物流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组织结构, 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四)统筹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求并制定规划=1目前,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本领域和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同时也要注意协调不同部门、地区、城市之间 的物流设施发展规划,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 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可有选择地、有针对性 地加大对物流设施的资金投入,并制定一些鼓励多元化市场 主体投资物流设施的政策,以加快物流设施系统的形成和完 善五)采取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1、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政府应首先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 术,如ERP、MRP等在物流企业和广大工商企业内部物流 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 术,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 效创造条件2、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
1 )在 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 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2)加强标准化工作协调 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 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托盘、集装箱、 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 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 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六)做大城市群,延伸价值链1、做大做强城市群,首先必须做强内核城市所谓内核, 就是城市群中经济能量、辐射能力、经济势能较集中、辐射 较强的区域做强内核城市,就是要抓好城市群的领头羊 就“3+5”城市群来说,就是要提高长株潭的一体化程度,提升 省会城市长沙的综合实力,使其在城市群中起着核心作用, 更好地发挥着调控、集聚、辐射功能,促进整个城市群内资 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等更趋向合理,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密切城市交流联系2、做大做强城市群还必须有效延伸价值链城市群区别于城市的特点,就是在集聚的过程中形成了分工与协作,形 成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分工和协作就是要不断地在城市 群中衍生新的产业链条,延长城市的价值链在这个价值链 中,每个城市要先决定自己的分工,然后再进行资源配置所以,城市群不仅要有领头羊,同时每个城市个体也要自我 定位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当主角,主角可能只有一个,但是 配角不等于没有竞争力,不等于就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只 有当区内城市按照既定的协议协调发展,城市价值链才能有 效地延伸要打破各城市之间的制度门槛,消除各城市之间的制度 矛盾,创立一系列有利于各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制度,尤其要 在土地集约化、农民市民化、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实现制度创 新,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激励与约束作用的制度平台要加快 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提高长株潭一体化程度,提升长株潭综 合实力,使长株潭真正成为“3+5”核心,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要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有效地引导人口、城镇和产业在 城市群区域范围内的合理布局,促进和形成高效的区域性基 础设施体系,建立支撑持续增长的能源生产与供给系统四、结束语现代经济和物流是密不可分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长 株潭物流产业一体化的经济动因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不 断推进,必将推动物流产业一体化的形成长株潭物流产业 的一体化必须充分整合和开发三市经济资源,密切三市之间 各产业的联系,克服三地中存在的“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 义”等弊端,建立相互协调沟通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之间的 相互渗透和整合,加强区域协作与联合,形成具有影响力的 优势产业群和超大型企业集团,避免产业结构雷同,提高产 品附加值;促进长株潭物流产业形成统一的市场、规范的行 业竞争,打造多元化的人才群体;拓展物流产业的发展空间, 强化物流的经济辐射功能,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的大物 流产业格局;促进长株潭物流产业的改革改组力度,加强长 株潭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整体规模水平。
参考文献:1、 李慧芳.让区域交通一体化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力 [J].湖南城乡信息港,2006(11).2、 赵静.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环境立法问题研 究[J] .湖南日报,2006-09-20.*本文为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07C224 )b(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