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声名远扬的传是楼新编.docx
5页声名远扬的传是楼杨瑞庆清初,昆山城里的徐氏名门创造了震撼全国的“三鼎甲〞科举奇迹——三子徐元文率先摘取状元桂冠,随后,长子徐乾学、次子徐秉义分别高中探花由于都在朝廷谋得大官,既有势,又有财,因此都有条件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豪宅,以表现出引人瞩目的望族身价特别是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官至刑部尚书,当他退职还乡后,离开了东塘街上的来复堂老宅,选取了西塘街上塘玉峰山之阳的一方风水宝地,建起了威震一地的尚书第,其间楼台亭阁、石坊牌楼应有尽有,特别是显赫一地的传是楼,更以藏书宏富而名闻遐迩由于传是楼的藏书可与宁波天一阁相媲美,因此声名远扬,令人向往不但主人自己陶醉于书楼,而且吸引了周边众多鸿儒的眼球,他们穿梭其间,有感而发,包括主人在内的名师大家留下了多篇流芳百世的经典美文,闪烁着传是楼曾经的辉煌徐乾学编?传是楼书目?由于受到舅舅顾炎武读书万卷、著书立说的影响,徐乾学也酷爱藏书、读书、写书当他在京城担任明史总裁官后,且富有资财,有条件搜集各类珍本典籍那时正值清初乱世,社会上流传着大量因战乱而散佚的珍贵图书,徐乾学趁机广采博收经过20多年的积聚后,不觉洋洋洒洒,数量逾万当他回乡建宅设计尚书第时,有意腾出空间,准备建造一座用于藏书的传是楼,争取为社会,也为家人留下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
落成后,楼有七楹,共设56个专橱,每橱分4格,按经史子集四部井然有序地排列,大多为宋、元、明不同时期的刻本,格外珍贵从此以后,徐乾学置身于书海之中,每天读书不止,其乐无穷但他想到如此丰厚的藏书不能只给自己及自家享用,应该公开书目,提供应广阔学者参考,才能发挥出传是楼更大的作用于是,徐乾学不厌其烦地翻书编号,撰成?传是楼书目?四卷,合计楼中藏有珍贵图书七千余种传是楼藏书号称有一万余卷,但为何?传是楼书目?中只列七千?原来,主人为了标榜传是楼的藏书之精,而剔除了一些司空见惯的常见书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引发贪婪目光,因此一些特别珍贵的图书没有出现在?传是楼书目?中,如顾炎武的手抄本?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深藏不露,秘而不宣这部由顾炎武花费半生心血著成的鸿篇大著来之不易——当他在山西曲沃逝世后,嗣子衍生就将这部抄本带回了昆山,徐乾学得悉后,认为该书价值连城,应该代为保管才稳妥,便将其收入囊中由于责任重大,所以没有透露藏书信息,以防不测传是楼不幸在雍正年间遭遇了一场大火,家中知情人首先抢出手抄本?天下郡国利病书?,后来辗转收藏,才使这部经典著作保存至今其他抢出的余书,不知什么原因后归清怡亲王胤祥所有。
传是楼虽然早已毁弃,但?传是楼书目?后来得到多轮印刷出版,一方面记录了传是楼曾经的收藏业绩,另一方面,也可由此提供线索,以寻找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珍本、善本、抄本的下落汪琬作?传是楼记??传是楼书目?公诸于众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徐乾学的同人、好友立即慕名传是楼,纷纷前往一饱眼福其中就有大散文家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庵〕,长洲〔今苏州〕人,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顺治十二年考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后因病辞官归家,闭门不出,在读书作文中度过寂寞时光当他得悉昆山传是楼藏有经典著作的消息后,立即破例外出,登门造访汪琬参观了传是楼中的藏书后,不禁感慨万千他很想了解徐乾学的造楼初衷和传是楼的命名出典主人推心置腹地讲述了他留书育人的目的,传经读典的追求当汪琬看到传是楼中“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的对联后,就明白了一切触景生情,创作了一篇意味深长的?传是楼记?文中首先介绍了藏书楼的简况,然后着重表达了藏书的意义,最后赞扬了徐乾学留书于后代,用心良苦的教育方法文章夹叙夹议,引人入胜特别是有一段主人语重心长的独白深受启发:……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那么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这段话点明了建造传是楼的用意:传知识比传家产更为重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软件应该强于硬件,而且还必须是优秀的软件,这才是“传是〞的初心传是楼首先得益了徐乾学,他沉浸在书库中,完成了多部鸿篇大著,成为中华文坛的厚重遗产;其次是他的五个儿子,由于吸取了书库中的经典营养,后来先后考中进士,创造了声誉播送的“五子登科〞奇迹黄宗羲作?传是楼藏书记?主人徐乾学编撰的?传是楼书目?的卷首就是黄宗羲所作的?传是楼藏书记?,以作代序,可见徐乾学对黄宗羲的?传是楼藏书记?是十分推崇的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县人明末清初大学问家,思辨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坚守生命不息、求学不止的信条当他得悉昆山传是楼藏书犹为丰富的消息后,不顾年老体衰,立即赴昆访书每次登门,都废寝忘食地驰骋在传是楼的书海中,黄宗羲如鱼得水,在书海中尽情遨游。
即使日以繼夜地蹲守在书楼中,还有读不完的善本精品,还有摘不完的珍本文献徐乾学十分敬重这位大文豪,也感动他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格魅力,每次回程都破例容许他借书数百,前后往来足有三次之多,成为文坛刻苦求学的美谈由于黄宗羲长期与传是楼接触,对书楼的藏书情况和主人的治学态度了如指掌,因此写出了为传是楼树碑立传的?传是楼藏书记?,书中不乏对书楼和徐乾学的由衷赞叹文中载:“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古代“畜〞同“蓄〞,意思是,徐乾学也是“兼收并蓄〞者,他把不同门派的书刊全部收藏保存,显得功德无量黄宗羲认为徐乾学没有门户之见,书楼中藏有不同观点的著作,难能可贵后来“兼收并蓄〞成为常用成语,典故出处就在这里黄宗羲还认为:“世之藏书家未必能读,读者未必能文章,而先生并是三者而能之,非近代藏书家所及〞言下之意,能藏、能读、能写者,世所罕见,而徐乾学即是少有的能藏、能读、能写者之一这是前辈对后生的竭力推崇黄宗羲又说:“健庵先生生乎丧乱之后,藏书之家多不能守,异日之尘封未触,数百年之沉于瑶台牛箧者,一时俱出于是南北大家之藏书尽归先生先生之门生故吏遍于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缇帙,而先生为之海假设〞这段话道出了传是楼藏书和守书的不易,对主人的崇敬心情油然而生。
万斯同作?传是楼藏书歌?清初有位著名史学家,名叫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州人,曾参与编撰著名的二十四史,在文坛留下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师事黄宗羲,学识渊博万斯同也有反清志向,康熙年间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但他坚决不就一生博览群书,年轻时膜拜天一阁藏书后,博通诸史,受益无穷年老时,慕名传是楼的藏书当他置身于传是楼的经书大观后,情动于衷,不禁诗兴大发,留下了内容丰富的组诗?传是楼藏书歌?:东海先生性爱书,胸中已贮万卷馀更向人间搜遗籍,直穷四库盈其庐先生珍奇百不好,闻书即欲探其奥故此网罗遍东南,犹复采访穷远道楼高百尺势矗天,两楼并峙如比肩左右以书为垣壁,中留方丈容人旋光华入夜烛天汉,斗府东壁在户牖琅嬛秘藏缺乏奇,鸡林贾人都惊走即今海内藏书家,残编散落如春花钱氏绛云归一炬,祁园缃帙亦堪嗟但闻白下黄氏室,亦有吾乡范氏楼两家卷帙盈数万,高视亦足霸一州此皆小邦自倔強,中原初未当强侯假设将此楼相絜量,何异八百归西周玉峰当代盛人物,君家昆弟真英杰论才宇内原无双,积书寰中亦第一忆昔汉代有曹曾,石仓置书何峥嵘邺侯之架唐世羡,牙签万轴亦足称放翁嗜书有书巢,作文自记意颇骄遥遥今古千百载,仅此数者擅名高。
先生后起书亦富,彼哉自欲呼儿曹只此风流当世绝,眼前何人堪并豪昨年招我置其下,亦欲啜醨还餔糟恍如上林看春卉,目不给视徒郁陶奇篇异本多未见,到此翻令人意乱宝山身入还空回,至今追想足流汗何日重来此室居,拓我心胸启我愚欧九不学虽自愧,犹愿其中作蠹鱼这首组诗?传是楼藏书歌?刊于万斯同的?石园文集?中,用曼妙诗语对徐乾学和传是楼极尽美言,在文人圈中引发共鸣只要通读全文,就会对书楼主人的杰出和书楼藏量的宏富肃然起敬尤以第一首和第八首诗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因为书优,可以“直穷四库〞;因为人杰,可数“寰中第一〞,只要读到此歌,就会催人登楼,一饱眼福虽然传是楼早已废弃,但是这些经典文字还留于人间,只要浏览字里行间,徐乾学的高大形象和传是楼的伟岸身影就会浮现眼前上世纪40年代昆山祭祀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的“三贤堂〞曾建在这里〔现已拆去〕,50年代的江苏省立昆山中学的一座红楼也被命名为传是楼,这里仍是昆山的文化厚土,还在传承着悠悠文脉〔责任编辑: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