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指导意见.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00251382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3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7 桥涵测量7.1 一般规定7・1・1桥涵测量应路控制网(CPI、CPII和线路水准基点)基础上进行 当线路控制网尚未建立或有其他特殊需要时,应按本章要求先行建立桥涵测量控 制网复杂特大桥应建立独立的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7・1・2 工作开展前应按下列要求收集桥址区域已有的测量资料:1 近期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及其所属系统2 国家系统、地方系统的 GPS 点、三角点、导线点和水准点数据及系统间 的换算关系3 桥梁与铁路、公路、水文、水利、电力及航运等有关部门之间高程系统 的换算关系7・1・3 桥梁工程勘测设计各阶段测量宜采用与线路一致的坐标系统,并应符合本 规范第 1.0.3 条的规定桥梁施工控制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桥梁施工独立坐标 系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 基于国家或线路坐标系统的桥梁施工独立坐标系:以施工控制网中一个 稳定的控制点(宜为桥中线点)的国家或线路坐标作为起算坐标,以该点至另 一点(宜为桥中线点)在国家或线路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为起算方位,取桥 梁墩顶或轨底平均高程平面为坐标投影面2桥址里程坐标系统:以桥中线为坐标纵(X)轴,里程增加方向为其正 向;与X轴垂直的方向为坐标横(Y)轴,X轴左侧为负,右侧为正;选定桥轴 线上较为稳定的一点作为坐标起算点,设其里程值为 X 值,取桥梁墩顶或轨底 平均高程平面为坐标投影面。

      7・1・4 桥址里程系统宜与线路里程系统一致当采用假定里程系统时,必须与线 路里程系统进行联测并确定换算关系7・1・5 桥址控制点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联测:1 两岸桥址控制点应与线路控制网联测,并宜与国家、地方控制点进行联 测2 当线路测量已先行通过桥址时,桥位两端的线路控制点应纳入桥梁施工 控制网,并计算里程和高程的换算关系当为双线桥或多线桥时,应明确桥轴线和线路中线的关系7.4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7.4.1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可结合桥梁长度、平面线型和地形环境等条件选用GPS、三角形网、导线方法及其组合法测量高程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测量,条件困难的山区可采用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7.4.2 跨河正桥施工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的坐标中误差及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 误差应满足按(7.4.2)式估算的精度要求:m (m ) < 0.4Mxy< 0.4/2M或 S7.4.2)式中 M 施工中放样精度要求最高的几何位置中心的容许误差(mm);S 最弱边的边长(mm)7.4.3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等级应根据式( 7.4.2)估算出的必要精度,按表7.4.3 选定表 7.4.3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精度测量等级桥轴线边 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GPS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导线测量等<1/250 0001/180 000一寺<1/200 0001/150 000三等 三三等一寺<1/150 0001/100 000四等三等 三■等三等 三■等<1/100 0001/70 000注:对于桥长小于800m的桥涵,当桥址两岸已有足够数量的CPI、CPU控制点且能满足桥梁施工精度要求时,可直接利用之,无需另行建网。

      7.4.4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应按本规范第7.1.3 条的规定建立桥梁施工独立坐标 系各等级施工控制点宜埋设强制归心观测墩控制测量精度及主要技术要求除 应符合本规范第 3.1 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导线控制网应由多个闭合环组成,每个导线环的边数宜为4〜6条;2 导线边长应根据桥式布置、地形条件和使用仪器来确定在方便桥梁墩台施工定位的原则下,宜采用长边,最短边长不宜小于 300m3 光电测距边必须加入气象、加乘常数改正,然后化算为水平距离,最后按式(7.4.4)归算至墩顶(或轨底)平均高程面上H - H、D = D (1+ 0 m)7.4.4)0RA式中D —归算到墩顶(或轨底)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测距边两端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m);0——墩顶(或轨底)平均高程面的高程(m);测距边两端的平均高程(m);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的法截弧曲率半径(m)7.4.5 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统一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应符合本规范表4.1.1、表 4.2.1 的相关规定跨河两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应满足式(7.4.5)的 要求:7.4.5)m < 0.2何H H式中 "h 跨河两水准点间咼差的中误差(mm);H ——施工中放样精度要求最高的几何位置中心的高程容许误差( mm ) 。

      7.4.6 施工水准点应沿桥轴线两侧均匀布设,每岸不少于 3 个水准点沿桥线 方向的间距宜为400 m左右,并构成连续水准闭合环桥墩较高、两岸坡陡时, 可在陡坡上一定高差内加设辅助水准点,其精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7.4.7 施工水准点标石应根据地质情况和精度要求埋设,可采用混凝土标石、钢 管标石、岩石标石、管桩标石、钻孔桩标石或基岩标石对复杂特大桥,宜在江 河两岸各埋设至少 1个深桩水准点,水准点埋置深度应达到有利于稳定的土层7.4.8 施工高程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测量精度及其它技术要求应符 合本规范第 4.1 节、4.2 节的有关规定外业观测完成后,应对水准网中各条件 方程式的不符值进行检验,限差检算合格后,进行全桥的整体平差全网高程宜 以一个稳定可靠的高等级已知水准点起算7.5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复测7.5.1 桥梁施工前,应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施工期间应对其进行定期或 不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根据控制网等级、测区地质条件等综合确定,首级控制 网及其加密网不应超过一年,更低等级的加密网不应超过三个月7.5.2 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当发现控制点的 稳定性有下列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1 当控制网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围其它控制点仍然可靠时,可进行局部复测,将已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与周围的稳定点联成插点网2 当控制网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它控制点的稳定性难以判断 时;或者当控制网中较多控制点发生位移时,均应进行全面复测7.5.3 施工控制网全面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全面复测宜在原网的基础上进行复测网精度等级应与原网相同,复测 方法及技术要求宜与原测保持一致2 原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不得更动,控制网的起算点应与原网一 致当原网起算点发生明显位移时,可改用其它稳定可靠的控制点起算,但必须 保持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尺度基准和高度基准不变7.5.4 复测完成后,应进行严密平差,并采用现场勘验与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施工控制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定,也可采用(7.5.4)式的简便方法进行稳定 性分析和评定:7.5.4)= ±2Jm 2 + m 2原 复式中A限一复测坐标(高程)与原测坐标(高程)较差的限差,mm;原测坐标(高程)中误差, mm;复——复测坐标(高程)中误差, mm7.5.5 经复测后的施工控制网,应根据施工进度和控制点稳定等情况合理采用复 测成果,并提出控制点保护、加固及监测措施。

      1 对开工前的复测,或当控制点位移量不影响已施工工程的质量时,应全 部采用复测后的平差值2 对开工后的复测,当控制点位移量影响到已施工工程的质量时,对稳定 点应采用原测成果;对不稳定点不宜继续使用,直至确认其已趋于稳定,必要时 可在稳定点下进行插点加密,并应对不稳定点的放样成果进行检测和分析,根据 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7.5.6 桥梁施工控制网复测完成后,应参照本规范第 5.7.8 条的规定编写复测报 告7 桥涵测量条文说明7.1.1 一般桥涵系指一般特大桥、一般大桥、中桥、小桥和涵洞;复杂特大桥系 指水面较宽且有高墩、大跨、深水基础或基础施工难度较大,梁部结构类型复杂, 测量定位、放样精度要求较高的特大桥、大桥一般桥涵可利用线路控制网(CP I、 CPII和线路水准基点)建立施工控制网,复杂特大桥应按本章7.4节的规定建立 独立的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7.1.3 桥梁施工独立坐标系中的尺度基准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建立:1 当国家或线路控制点的可靠性、兼容性良好,并与桥梁控制网的精度 匹配时,可由已知点确定网的尺度基准;2 采用 GPS 测定的长度作为控制网的尺度基准,宜采用精密光电测距方 法进行校核;3 采用精密光电测距方法测量网中的一条长边,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尺度 基准。

      7.4.2~7.4.3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必要精度主要由跨河正桥施工精度确定实 际工作中,可按式(7.4.2)估算出控制网中最弱边的相对精度后,再根据表 7.4.3 的规定选定控制网测量等级平差后,控制网中桥轴线边的测量精度必须满足表 7.4.3的规定对于复杂特大型桥梁,由于其施工精度要求高,一般不允许出现长度变形, 而且对施工控制点的密度和位置均有严格要求,因此,通常需要单独建网而 对于桥长小于800m的桥涵,当桥址两岸已有足够数量的CPI、CPH控制点且 其点位分布合理,同时投影变形不大,不至于影响施工放样精度时,可直接利 用之,无需另行单独建网单独建网时,必须联测线路控制网(CPI、CPID,建 立桥梁施工控制网与线路控制网的关系,供接线设计使用,以保证桥梁与其两 端线路中线正确衔接表7.4.3的精度等级(说明表7.4.3-1)系根据本规范第3章表3.1.5-1 卫星 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1.6-1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3.1.7 三 角形网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99)中表6.6.4控 制三角网等级和精度(说明表 7.4.3-2)综合制定。

      该表合理地兼顾到桥梁施工控 制网的必要精度和 GPS 网的高精度特点,在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101—99)中表 6.6.4的基础上,融入数十座大型桥梁工程的控制网测量精度统 计结果,并充分考虑到对本规范第 3 章控制测量一般性技术要求的正确引用等规 范衔接问题说明表 7.4.3-1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精度测量等级桥轴线边 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GPS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导线测量等<1/250 0001/180 000二等<1/200 0001/150 000三等二等<1/150 0001/100 000四等三等三等<1/100 0001/70 000说明表 7.4.3-2 原《测规》中桥梁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精度等级测角中误差(")桥轴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等0.71/175 0001/150 000二等1.01/125 0001/100 000三等1.81/75 0001/60 000四等2.51/50 0001/40 000五等4.01/30 0001/25 000具体说明如下:(1)说明表 7.3.2-2 主要针对三角形建网方式而制定的,目前已基本上采用 GPS 建网技术。

      由于 GPS 静态定位技术的精度高,比传统的三角形网测量方法更容 易达到比较高的测量精度,同时考虑到高速铁路工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因此, 表 7.4.3 中的精度指标(桥轴线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比原测规中 相应等级略有提高,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这种提高是合理可行的;(2)本规范表 7.4.3(即说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