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人教实验版 试题.doc
9页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一、方法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它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包括一般的记叙文,也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本文指导大家阅读分析的是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广义的记叙文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近年来,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的题型稳步发展,从命题规律看,记叙文的常规考点主要涵概了以下几个方面:①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的分析理解;②对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及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③对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辨识与理解;④对词语、句子、段落在文章结构和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品析理解;⑤对文章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初步赏析;⑥分析文中人物,评价文中事件,领会文章主旨,进行与阅读文段有关的拓展性的个性化表述,等等 怎样在中考中快速有效地阅读分析记叙文呢?这要求我们平时的阅读训练必须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两种: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文章材料的详略处理取决于文章中心,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联系语境揣摩分析生动的词语和深刻的语句的特定含义和表达效果,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第九、重点强化个性化表达题的训练,在平时阅读中,尝试着对文中的人物和现象进行评说,对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道理进行思考,对文中事件的发展趋向进行预测,对文章的艺术手法或文章的某一方面的美点进行赏析小说的阅读分析 小说是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分析小说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特点,了解反映的社会生活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 1、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如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对话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3、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包括明线,暗线 6、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7、小说的层次和结构,中心和语言 8、小说人物形象的评析等散文的阅读分析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与象征想象和联想都是形象思维,两者的区别是:想象是无中生有,联想是由此及彼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艺术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读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要注意把握其象征意义,找准本体和象征体的相似点要注意的是,象征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不同于比喻,比喻属修辞格阅读散文主要从以下入手: 1、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析散文的意境及已经开拓的过程 3、分析散文的哲理 分析散文的哲理首先要抓住文章的警语来分析;其次要从散文的形象入手,因为有些散文的哲理思想是渗透在对象的描述中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文章中形象的特点 4、分析散文的感情及语言特色二、典例剖析(黄冈市2002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生日》,完成1-7题。
生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
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吸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1、(3分)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分)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线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分)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分)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6、(2分)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
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分)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小说的阅读,命题者从整体感知的角度布点设题,将理解、感悟、赏析、探究结合起来,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记叙文阅读水平如1、2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第3题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在阅读中抓住蛛丝马迹,找到深入理解的切入点,实际上也是对小说行文中悬念手法的考查;2题考查的是记叙线索,小说的题目是“生日”,答好这道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线索和内容有一个宏观整体的把握,对“生日”的含义有全面的理解。
3题设题的角度是揣摩分析生动的词语的特定含义和表达效果,要求答题时能联系具体的上下文4、5两题要求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能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6、7两题是一种和阅读文段相关的往外拓展的个性化表述题,6题侧重于思想内容方面,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主旨正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美德的感化熏染,是一道文道合一的好题;7题让学生读后就小说值得品味的地方自选一处进行初步赏析,这一题较为开放,学生可以任选角度,可以充分调动各类考生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从结构、手法、语言、主旨等等方面加以赏析答案:1、30岁生日却点燃了53支蜡烛;生日提前两天过;摆放了母亲生前喜爱的炒花生2、①妻儿为“我”过生日②“我”为母亲过生日3、不能互换莫名”指说不出,“莫大”指极大,前者突出了母亲的难言之情,后者突出了“我”的深深忏悔4、a处:虔诚的忏悔和自责b处: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 c处: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憾、自责5、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善良6、略7、略(提示:可赏析的内容很多,如构思、描写方法、语言……答题时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