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 狄尔泰.docx
5页第三章狄尔泰精神科学的哲学家;“历史理性批判”,即“对人认识自身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和历史的能力的批 判威尔海姆•狄尔泰(Wilhelm Dilthey , 1833-1911)出生于德国莱因省一个笃信宗教的家庭父亲是一个不 固守传统天主教的褊狭观念,并有某些泛神论倾向的神父,母亲有较高艺术素养,酷爱音乐这种家庭环 境使狄尔泰从小就把对上帝的崇敬与对大自然的生命力的信念完全融合在一起,他的世界观的形成也与他 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不可分割他兴趣广泛,学习了神学、哲学和历史,力图把哲学与历史、文化等诸多 领域的研究结合起来,摆脱抽象和思辩的形而上学气息,使哲学具有生活和艺术的光辉Dilthey's Main Philosophical Works [狄尔泰主要哲学著作]1.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Sciences of 1883 [《精神科学引论》,1883]2. The 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World in the Human Sciences [《精神科学中历史世界的重构》]3. Poetry and Experience [《体验与诗》]一、精神科学理论(一)精神科学的独立性近代主体形而上学是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典范并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建立起来的。
在狄尔泰看来,近 代哲学实际上只回答了自然科学是何以可能的问题,根本没有触及精神科学的问题因此,要破除近代以 来的主体形而上学,必须首先将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分开,使各门具体的精神科学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统 一整体,进而为精神科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基础二)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en) 一词的内涵真正赋予“精神科学”一词深刻内涵并用之统一以“社会一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的是狄尔泰1、 “Geist”一词在狄尔泰哲学中的含义:“Geist” 一词包含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或层次:一是人的主观心理方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欲望、意向 等;二是由这些心理内容所引起或所伴随的人的各种活动;三是人的心理和活动的客观产物,狄尔泰称之 为客观精神在狄尔泰看来,不仅语言、宗教、法律、而且花园、房屋、工具、装饰品都属于客观精神的 世界2、 具体来讲,狄尔泰的精神科学概念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东西包括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 学、法学、史学、文献学和美学等二生命认识论生命”在狄尔泰哲学中的含义及其地位:狄尔泰所指的生命是人类的共同生命,也就是他常说的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性因此,他把社会和历史当作精神 科学的研究对象,洞察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性是其目的,通过对社会和历史真实性的具体和系统的分析,精神科 学的各个具体学科就成为这门科学的不同环节。
对狄尔泰来说,认识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性,也就是对人本身的认识,更确切地说,对人的生命的认识精 神科学在狭义上就是生命哲学建立“生命认识论”的必要性只有对精神科学进行认识论的解释和论证才能保证精神科学及其各学科概念的完整和清晰原理正确而重 要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基本结构上有显著的区别,因此,精神科学的认识论不可能建立在自然科学认识论的可 能性条件之上,而是应当回到哲学本身,而且还应当用一个崭新的认识逻辑去证明精神科学的自主性生命认识论要解决的问题“内在经验的客观实在性之证明;外在世界的存在之证明;外在世界中的精神事实和精神本质如何借助于我们 内在的转化过程进入自身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支撑点是:狄尔泰称之为“自省”的意识,它涉及意识事实、意识关联、内在经验、外在经 验等,它们不仅构成精神科学的认识论基础,而且还是狄尔泰生命哲学的中心内容一)“现象性原理”1、 “现象性原理”:一切都是我的意识事实,一切都从属于意识的条件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事实意识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也不只是一个理智过程,对于一切事物包括我的思想和情感来说,我所能作出 的最一般的断定就是:它们都是意识的事实狄尔泰关于“意识”与“意识事实”的论述“意识这一表达是不能被定义的。
我们只能将其展示为一个无法对之进行进一步分析的终极质料在我自 身之中,我体验到某物(一系列事实)为我在那儿存在的方式不管存在于我心中的这些事实多么不同, 它们所共同的并造成为我在那儿存在的东西,我称之为意识对象和意志行为一事实上,整个无限的外部世界以及与之相区别的自我一都是我的意识的体验在这里, 我把这种体验称为‘意识事实’2 )"意识事实不是现象”,现象性原理不等于现象主义意识事实是终极事实,在它们背后没有一个不进入我们的意识、从而不为我们所知的事实序列、物自身 (意识内容与意识行为是不可分的,或意识客体与意识主体是不可分的)两种意识事实:情感和对象两种意识状态:内省和表象情感是我的直接体验,对象是外在于我的物在我意识中的呈现,具有同样的实在性,对象的本质并不会为 感觉所吞噬承认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区别,承认自我意识与客体之间存在对立现象音乐与对音乐的 感受都是意识事实,但是,它们如何存在于意识之中,却是不同的对"现象性原理”的评价在解决作为认识论基本问题的意识现象方面,狄尔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既想承认外在世界的客观性,又 想说这种客观性受到主体意识的规定,虽然比先前的唯心主义有进步,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2、 “哲学的第二个主要原理”一分析、解释意识事实的方法论原则,即对意识事实的任何分析都要“有意识 地参照心理生命之整体以及在这一整体中发现的关联”包含了一切意识事实一包括知觉、记忆、对象、对象的表象和概念一的关联是心理学的关联,就是说,这 种关联包含在心理生命的整体中,因此,对这一关联—知觉和其他心理过程都在于这种关联中一的解释必 须建立在对作为整体的心理生命的分析基础之上所谓从心理生命整体考察、分析意识事实,即是要破除用理智代替心理生命整体的错觉,也就是要破除西 方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传统心理活动、意识状态不只是表象的,而且是情感和意志的;世界不仅是认识的对象,而且是情感和意志的 对象知、情、意三者的有机结合是狄尔泰认识论的出发点,也是其生命哲学最具特色的部分狄尔泰在这里用人的心理生命的整体去说明人们关于外间世界实在性信念的起源,他认为人们关于外间世 界实在性的信念不仅仅是建立在认识活动基础上的,而且建立在意志活动和情感活动之上,从而有别于传 统认识论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认知的角度论证外间世界的实在性意识事实本身就是生命的存在生命不仅是意识的根据还被狄尔泰视为意识的整体,生命、体验、意识事实 是最直接的真实性。
3、 “自我反思”狄尔泰把对意识事实的整体内容和关联的分析称为“自我反思”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不是知识而是自我反思自我反思面向意识事实的关联以发现行为和思想的基础如何理解"自我反思"?可以把“自我反思”看作一种历史性的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本身是对主体历史行为及其各种成就的历 史发生的把握和理解,简言之,对历史经验的把握和理解,这是历史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自 我反思”有其历史的过程,它是历史地进行的自我反思”既应当为思维和认识(反思论证原则)、也应当为行动(历史--实践原则)奠定基础由此克服理 论知识和实践生命相互分离的问题总之,狄尔泰赞同康德哲学和英国经验论的下述观点:我们不能认识超出经验范围以外的任何东西,哲学 不应致力于建立关于存在的独断的科学即形而上学,而应致力于对使经验得以可能的条件的批判性研究三、生命解释学(一) 生命表现或表达1、 生命表现或表达是理解和解释活动的直接对象,从而也是狄尔泰生命解释学的基础2、 狄尔泰认为,我们关于精神世界的大部分知识,包括关于我们自己的知识,都依赖于它们获得表达的方 式1) 自我的认识需要通过生命表现或表达自我的每一种体验,每一种认识的、情感的和意志的活动都倾向于产生一种表达。
尤其是那些深藏在我们 的潜意识之中的东西,只有通过表达或表现,通过我的言行,才能为我所知2) 对他人的理解,关于他人的知识,更是以表达为中介的其他人的心理生命不能直接为我所知,只能通过某些我可以知觉和理解的'生命表现”传递给我正是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表现,人、人的生命才是可以理解的,人的历史才是可以通达的3、 表达的特征表达既不是纯物理对象,也不是纯心理对象,而是二者的混合物因此,作为表达而存在的行为、对象和 非表达性事物就有了分别前者是有意义的,后者则是无意义的表达的这一特征为理解的可能性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它构成了精神理解精神、生命理解生命的中介4、 表达的类型第一类是“概念、判断和更大的思想构成(组成了表达的第一个等级)”其优点是可以精确地将一个人的思 想传递给另一个人;不足之处是没有表现出心理生命的丰富性和特殊性第二类是“行为(构成了生命表现的另一等级)”其优点是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意图其不足之处是行为不仅 受动机支配,还受外在环境的制约第三类表达是体验表达,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表达,指一些下意识的言语和行为这类表达受习俗和规则的 支配最小,这就使得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的人们之间的直接的相互理解成为可能。
这种表达事实上可以包含任何反省所能显示的更多的心理关联,它将生命从未被意识照亮的深渊中提升出来二) 理解1、 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通过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重新体验他人的心境,从而再现他人的内心体验和作品的意愿理解 的本质和真实过程是,在他人生命表现的引导下,在我意识中重新体验他人的体验2、 个人经验与理解的客观性理解他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理解的过程,而在自我理解的过程中,内部经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狄尔泰认为,理解不应设法致力于摆脱个人的经验,以求达到一种超经验的客观知识,理解应回到经验中 不是经验妨碍了历史理解的客观性,相反,客观理解历史的可能性正是由经验提供、由经验来保证的如何保证理解结果的准确性?3、 “客观精神”(1) “精神”所涵盖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的领域,而是整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历史世界”2) 客观精神的内涵及处延客观精神实质是指人类共同的本质,这种共同本质通过不同方式客观化于感性世界客观精神的范围极为广泛,从生活方式到经济方式、从道德、法律、宗教到国家、艺术、科学甚至哲学都 属于“客观精神”之列,都凝结了人类的共同性狄尔泰关于“客观精神”的论述“所有人都有一个同样的外部世界,都产生同样的运算系统、空间关系、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他们生活 在这个外部世界和共同的结构心理关联的关系中,于是产生了同样的爱好和选择方式,同样的目的和手段 间的关系。
在客观精神领域里,每一种生命表现都表达了一种共同的东西每个字、每个句子、每个表情或客套话、 每一种艺术品以及每一历史行为之所以可以被理解,是因为有一种共同性将表现出这些东西的人和理解这 些东西的人联系起来3广客观精神”的意义借助于“客观精神”,即共同的人类本质,我们便可以与他与他人对话,与历史对话,因为这实际上是精神与 精神之间的对话,是生命理解生命每个人都是在一个共同性的领域中体验思想、行动,也只有在此一领域中才能进行理解所以被理解的东 西都带有源于这种共同性的‘熟悉的标记’我们就生活在这个范围中,这个范围随时环绕着我们我们都在 这个范围中受到熏陶,在我们所理解的这个历史里,我们到处都很熟悉,我们理解这一切的含义和意义, 我们自己就交织在这些共同的事物中”4、 “先天”原理一维柯原理精神世界和历史世界是人自己创造的,是人的本质的客观化,所以,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