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人口中的“扁食”是馄饨还是饺子?等作文1900字.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75006697
  • 上传时间:2022-04-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75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人口中的“扁食”是馄饨还是饺子?等作文1900字古人口中的“扁食”是馄饨还是饺子? 沧溟道人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北方特别风行,不过,出现“饺子”这个专有名词,已经是很晚近的事儿了在很久以前,我们的饺子还不叫饺子,而是被称为“饺饵”“粉角”“角子”“扁食”等等,直到明清时期,才确立了“饺子”的称呼说到这里,可能福建等地的朋友就会不乐意了:这“扁食”指的明明是馄饨,怎么突然又变成饺子了?的确,在福建等南方地区,馄饨才被称为“扁食”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人口中的“扁食”,到底是馄饨还是饺子呢?“扁食”,或曰“匾食”,这个名称,最迟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三朝北盟会编》中有记载:“金人供送上左右寝食皆如法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被金国人俘虏的宋朝徽钦二帝,所吃的金国“御膳”,竟然是馄饨和扁食在这里,馄饨和扁食是分开记录的,那么,馄饨与扁食就应该是不同的两种东西了无独有偶,明朝的《酌中志》,也将馄饨与扁食分成两种不同的东西:“此月,糟腌猪蹄尾、羊肉包、扁食、馄饨扁食既然与馄饨不是一个东西,那它究竟是不是饺子呢?《酌中志》对“扁食”的描述,可是太简略了,只有三个字:“水点心”这水里的点心可多了去了,谁知道水点心是不是饺子呢?幸好,作者还补充了一笔,说当时的明朝宫廷过新年时,会在某一个扁食的馅儿里包上碎银子或是铜钱,吃扁食的时候,谁吃到这个包着铜钱的扁食,谁来年就会有好运气(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上一年之吉),这个习俗,如今北方过年吃饺子时仍有留存,看来这个“扁食”,与饺子还是比较接近的。

      可是,清朝人写的《六道集》中,却又说了:“馄饨……内有饀(馅),或圆或匾(扁),亦名匾食怎么到了清朝,扁食又变成馄饨了?这个变化多端的“扁食”,到底是馄饨还是饺子呢?《清稗类钞》里的一句话,倒是无意间做了解释:“北方俗语,凡饵之属,水饺、锅贴之属,统称为扁食什么是“饵”?其实,“饵”最初的意思,指的是糕饼而“饺子”“馄饨”“锅贴”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带馅儿的面饼所以在最初,这些东西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它们互相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如今这么明显,所以在古代,饺子与馄饨,其实都可以称作扁食,“扁食”二字,就是对“面皮里包馅儿”的食物的统称,至于你到底是把馄饨当作扁食,还是把饺子当作扁食,那就随各人的意了雕虫小技”原指一种书法 刘锴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呢!“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是金文中的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的形状,起装饰作用,突显一种美感虫书起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即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的记载。

      到了王莽统治时期,则将“秦八体”变成了“汉六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说明当时虫书还是大行其道的虫书最大的特点是:回环盘曲,工整华丽,变化莫测,极难辨识它们多刻于兵器、铭器、容器、玺印、瓦当等上,如传世名器越王勾践剑上刻的铭文,便是虫书虫书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波及中原一带从目前国内出土的相关文物上看,虫书这一书体兴盛于古代的吴、越、蔡、楚、曾、宋、齐、徐等国由于虫书难学、难写、难识,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普及,使得当时的古人认为它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书法技艺,久之,学、写的人越来越少,虫书便被视为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以至于到了西汉时期,虫书逐渐被易写、易识的隶书夺走了锋芒,最终逐渐沦为一种“华而不实”“难而无用”的字体,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尤其是到了汉末,虫书居然被装点在大纛旗幡上,以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作为国家、宗教、军队、将帅的表征此时的虫书虽曰“书”,但从本质上讲,已经失去了文字功能,而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图腾”了作为一种古字的特殊书写方式,虫书虽然无法在书本上一展身手,但其超强的书写技艺,却在中国古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席位——“雕虫小技”其实并非人人所通,實乃下一番功夫方能掌握的“神技”。

      《北史》中载,有着“北地三才子”之美誉的北齐史学家、文学家魏收擅长虫书,北齐东郡太守李浑对魏收的虫书神技自叹弗如:“雕虫小技,我不如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