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婉约词之女性词.doc
7页辛弃疾婉约词之女性词学院: 人文传播学院 班级: 中文(2)班 学号: B082 姓名: 王 璐 辛弃疾婉约词之女性词【摘 要】:辛弃疾戎马半生,壮志难酬其报国之志,平乱之心,多借助豪放词吟诵抒发,总的来说,豪放词是他诗意栖居的基本方式,而他的婉约、多情、细腻之作虽不能豪放词相比,但在他所做的629首词中,仍然有一部分是婉约之作,其中女性词就有183首,这些词的存在,从温婉、细腻的角度呈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的辛弃疾关键词】:辛弃疾;女性词;类型;美人文化意蕴 自从清代陈廷焯在其《云韶集》中称“稼轩词极英雄之气”以来,辛弃疾便被冠以英雄词之美名,因此,他的婉约词也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从他的婉约词能够更真实、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远大抱负和细腻情感的立体的辛弃疾本文将从他女性词中六种类型的女子和美人文化意蕴来分析一、辛弃疾笔下六种类型的女子1、纯真活泼女子辛弃疾戎马半生,壮志难酬,满腔抱负常常被现实击得粉碎,这些坎坷和挫折所带来的郁闷之情都需要通过在生活中寻找快乐来排遣,于是,侍女便成了他——也是南宋文人——调节生活的快乐元素侍女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宋时的侍女既不同于侍妾又不同于婢,她们的地位比妾低又比婢高,她们往往多才多艺,色貌俱佳,主要以才艺服务于主人,除了陪主人宦游、宴饮、登临、远足等,在主人得意时一起分享快乐,失意时共同承担忧愁,因此颇得主人赏识。
[1]许多的士大夫家中都有歌姬、舞妓、笙妓、侍儿等等,辛弃疾也不例外,家中蓄养了六个侍女:卿卿、钱钱、整整、田田、香香和飞卿[2]岳珂在《桯史》卷三中曾有记载:“稼轩以词每宴必命侍妓歌其所作……特置酒召数客,使妓迭歌,益自击节这些侍女们的年龄一般在12—16岁之间,她们不谙世事,在辛弃疾的眼中那些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少女们都是那么的俊俏、可爱、活泼、聪明,与她们在一起,辛弃疾常常能够忘却仕途中带来的不顺意,生活中存在的烦恼,陈晓芸在《论辛弃疾女性词美的意蕴》中说道:“他的作品中就有好些是涉及到这些侍女的,如他的《鹊桥仙送粉卿行》、《西江月题阿卿影像》、《临江仙侍女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等,通过这些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个把侍女当朋友看待的词人而舒红霞与刘欢的《<稼轩词>“美人”的文化意蕴》一文中说:“辛弃疾作为封建男权社会之一员,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视女性等同于‘物’的思想他<好事近>词曰:‘医者索酬劳,哪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合盘盛得’”在上文中已提到,整整是辛弃疾侍女之一,在我看来,且不说是朋友,如果辛弃疾把整整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也不会因为医药费不足而把整整当成所属之物来当掉,辛弃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家里再怎么贫困也不用把侍女卖掉来付药费,由此可见,辛弃疾并没有视侍女为朋友,她们只是他失意时获得快乐的来源而已。
2、欢场卖笑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因为家境贫穷不得不卖身于青楼的女子从未消失,她们能弹会唱,身在青楼仍然保持自身的贞洁,一般来说,宋人社交宴集之时常常会招来这些歌姬舞妓,或给他们表演助兴,或陪他们喝酒玩乐,辛弃疾亦是其中之一他在福州时作的《满江红》词云:“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三五钟?颜如玉[3]这是他对早年携妓歌饮生活的总结,学者沈松勤在《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里考证:辛弃疾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与歌妓有不尽之情,共计73首,由此可见辛弃疾与歌姬交流之频繁,关系之密切歌姬舞妓一般都被当作玩物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地位极其卑微,辛弃疾对待女性的态度虽有局限性,但相对于其他封建社会的男性来说,他的等级观念并没那么强,他把她们当作心灵的慰藉,情感的寄托,生活中的伴侣而当他看到她们被玩弄、被抛弃时,作者则对她们的不幸和怨苦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如《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趁得春风汗漫游,见他歌后怎生愁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眉黛敛眼波流十年薄幸说扬州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此首词描写了浪子与歌妓的短暂相爱的故事,情过之后,“人似浮云影不留”,“眉黛敛眼波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玩弄之后的女子的凄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悲情伤春女子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女子的地位随着她们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而渐渐下降,《大戴礼本命》中说:“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从四德、贞洁观念等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所特有的压迫和禁锢女子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女子常常是男子的附属品,一旦出嫁,便由从父转为从夫,自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以来,下层知识分子有了一个进入仕途的好机会,女子没有读书考科举的权力,因此当丈夫远赴京城时,她们就只能独守空房,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并且,有些男子在高中科举之后又另娶妻子,因此出现了思妇、弃妇、闺怨等词作辛弃疾也有描写这类人物的词作,如《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首句用一“愁”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文中女子看到“柳塘新绿”想起了那时温柔甜蜜的时刻,而现在却只能独自回忆着当初,“肠已断,泪难收”,女子已无法忍受着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于是登上了小红楼,希望能在高处看到丈夫归来的身影,却只能望见连绵不断的山辛弃疾用细腻的笔法刻画了一个缠绵悱恻、凄楚动人的思妇的形象辛弃疾不是一个专注于感情世界中的人,即使是婉约的女性词,也不能离开政治上失意的抒发,“词中所刻画的寂寞孤苦的伤春女子实是作者自身形象的真实写照。
辛弃疾因言官弹劾而落职,退居江西上饶,表面上悠闲自得,实际上内心愤愤不平与那些伤春女子一样,有着被他人(朝廷)抛弃的怨恨[1]4、 典故传说中女子辛弃疾一生只想抗击金国,收复失地,但从23岁进入仕途开始,之后有20年退居在带湖、瓢泉,这段期间的压抑郁闷之情不言而喻,他善于用典,因而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的主人公是仙女,她们有 “洛神”、“嫦娥”、“昭君”、“西子”、“玉环”、“飞燕”、“寿阳”等,她们都有着尊贵的身份,或为可望不可及的仙子,或为高高在上的后、妃,“词人在描述她们时,有时纯是抒情,表示赞美;有时也别有寄托,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注入这些女性形象之中,强调她们被弃的幽怨,抒发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郁闷与怨恨[1]其中的意蕴将在下文详细阐述5、幸福家居女子辛弃疾所写的这类女子一般体现在祝寿词中,可以只指他的妻子和岳母辛弃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他南下之后,孤身一人在朝廷中摸爬滚打,可以说跟妻子组建的家庭是他在南方唯一的家,唯一的依靠,此外,他的岳父与他有相似的经历,妻子又恪守妇道,因而他对家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妻子,为妻子做文章,在唐宋文人中并不少见,但一般写悼亡诗词的较多,如元缜和苏轼等,他们都是因为妻子去世引发生离死别的伤感而写下千古名篇。
然而像辛弃疾那样,在平常岁月里,在妻子50岁生日时为她写祝寿的词作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如:《满江红寿内子》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3]6、田园农家女子辛词中的田园农家女子总是伴随着笑声出场,她们很朴素,完全不同于前几类女子那般或忧愁,或悲情,他们是快乐的,是淳朴的,相比之下,他们有一种脱去现代气息的农村的味道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清平乐柳边飞鞋》)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3]辛弃疾自从23岁入仕途之后,有20年退居在带湖、瓢泉,不仅仅是田园农家女子,他对整个农村生活都有独特的了解,杨丽在《辛弃疾农村词中的和谐图景》中提到:“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沉浸,使他笔下的山水田园优美和谐、淳朴恬淡所以他笔下的农村词没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的孤寂,而是饱含着‘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鹧鸪天博山寺作》)的欣喜达观、温馨和谐,给人以别样的审美享受辛弃疾眼中的农村是和谐的,没有农民生活的艰难、劳动的辛苦和剥削压迫的残酷等不和谐内容,因而有人认为他的词只“描写了农村生活中平和静穆的表面,而没有能够进一步把笔触透到平和静穆的背后,真实地反映农民和农村的现实生活,因而缺乏深刻性。
我觉得,杨丽在《辛弃疾农村词中的和谐图景》中的一段描述就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由于辛弃疾眼中的农村是作为污浊官场的对立面出现的,与官场尔虞我诈、排挤陷害的险恶相比,乡村的生活更淳朴真实、景物更恬静美好、人与人的关系更单纯亲近,人的内心更平静安宁,他把农村当成自己精神避难的桃花源,所以,他的农村词充满了理想化的和谐图景,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心灵的洗涤二、稼轩词中“美人”的文化意蕴1、理想与事业的化身舒红霞在《<稼轩词>“美人”的文化意蕴》一文中说道:“稼轩自幼怀抱恢复大志 ,率众南归 ,力主北伐 ,但是南宋朝廷奉行的主和政策 ,使北伐计划举步维艰虽然辛弃疾曾官居一方帅臣 ,但其‘归正人’的身份 ,以及其与主和派相对立的恢复大业的忧患意识与民族责任感 ,都使他时常处于畏馋见讥、时遭排斥、仕途坎坷、半生赋闲的不利地位,成为一个官宦场中的‘弱者’为此,作为一个具有钢铁意志、戎马生涯的将军 ,他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了得不到朝廷理解、受人轻视、无可奈何、逆来顺受的人生境遇 ,而且产生了与封建男权社会受压抑之女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认同感因此,他继承了屈原的“香草美人”的传统,采取创作主体性别移位的方式,以幽怨美人之形象,叙述着臣妾对君王、臣民对家国的政治寄托和政治愿望。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首词以传统的“天涯芳草”、“画檐蛛网”、“落红”、“飞絮”、“危栏”、“斜阳”等意象创造出一种迷离之境,又借用阿娇、玉环、飞燕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和忧谗畏讥的身世之感,从而使词取得了既缠绵哀怨又沉郁顿挫的双重美感效果[1]此外,还有一种完全是《离骚》“香草美人”表达方式之副本的词作,如《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5]空谷幽兰自妍自芳却无人欣赏,宝瑟古调泠泠悦耳但无人聆听,作者处处寻觅知音却等到年华已老,其心态几乎与美人遭嫉见疏、幽怨痛苦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境十分相似辛词中的“香草美人”之喻可谓达到了极致,与上文五类型中“悲情伤春女子”和“典故传说女子”有重叠之处。
2、祖国江山和自然山水的化身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当时已被金兵占有,从小他就受祖父的影响,热爱南宋江山,立志要抗金复国,因而他将美人比喻成他朝思暮想、毕生为其回归奋斗的故国山河和朝夕生存、倾心热爱的天空与大地、草木与生灵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於尘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辛弃疾这首《浣溪沙》,明白地道出了他对于自然山河的审美态度在作者眼中,春天的花、柳都变成了心中爱恋着的美人 ,并因江南美丽春景牵惹起对沦陷区故乡的怀念而滋生新愁,作者对山水自然和对故乡的热。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