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山里绽放的素质教育之花.doc
3页深山里绽放的素质教育之花——安溪崇德中学立足山区质朴办学侧记安溪崇德中学创办于1927年,位于离安溪县城58公里的内安溪山区长坑乡,高中招生涵盖长坑、蓝田、祥华等三个乡镇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福建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学校” 近年来中考、高考成绩喜人,在2005年的高考中,应届高中理科毕业生王海龙同学以全县第二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开创了我市非达标高中应届生考取北京大学的先例, 2010年高考陈培燕以全县文科第一的好成绩考入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苏东灵考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王文将考入厦门大学“管理科学系”;2010年中考,王艺伟以全县总分第三的好成绩被泉州五中录取 一所农村非达标普通完中校,缘何能取得连一些达标校也无法取得的优秀成绩?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该校是如何自练内功,破解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办学质量不佳的困局?一、以传统教育为载体,打造良好人文环境,彰显和谐与发展崇德中学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部广大侨胞、社会贤达、历届校友热心桑梓,慷慨解囊鼎力助学的感人历史崇德中学的历史,又是一部革命斗争史1934 年春,李纯青、林师柴、陈泽民等地下党员到崇德中学任教,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学校许多青年学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参加军训班、游击队,投入减租减息、收公粮等革命活动,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做出贡献1949 年中共安溪县中心委员会、安溪县人民民主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的机关就设在崇德中学这一机关旧址也就成了长坑革命老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经历八十多年历史风雨的淘洗,已淬炼成“恒毅”的校训,并生生不息,薪脉传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和精神支撑,提升了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学校根据这一特点,确定了“崇德尚学,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办学目标,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培养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统一、学问思辩合一的有用人才重视安溪县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溪县委革革命题材的读书教育活动,教育崇德学子弘扬革命先烈之高风亮节,追思创办母校之先人,求学励志,奋发成才留在内安溪读书的人,大多是家庭条件较艰苦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强烈的进取心就树立起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孩儿读书时”永远是崇德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倡导规范与宽松“治乱基于教化,兴邦必先树人 ”早年有官光厚先生倡导侨胞集资办学,现在又有陈泽峰先生等的捐资兴学,他们乐育英才的善举和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崇德人。
学校领导班子以此为榜样,齐心协力,勤勉有为,奋发向上,成为学校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开放式”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力度,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并成为有力执行者学校坚持“以制度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修订原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德育工作制度、教科研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倡导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努力让规范的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从而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上进要求我们从事的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努力在执行制度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两个方面寻找平衡点,那就是——制度必须从师生员工当中来,必须用之于师生员工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必须靠师生员工来监督白永强校长如是说三、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让普通教师名师化,注重创新与高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校积极创设条件,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针对本校名师偏少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地位,大力弘扬爱国、爱校精神,让每位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高雅的内涵气质、高超的教学艺术、高涨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意识坚持每周教师例会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典型带动,自我主动,提高师德品质;完善教师师德评价制度,建立师德评价机制和办法,侧重从教师的事业心、教育思想、品德修养等三方面进行评价。
学校利用多种渠道,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挖掘老师的潜能,引导老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取经学习,聘请学科带头人到校指导讲课,邀请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和跟进指导,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落实“以老带新、结对帮教”制度充分发掘、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制定校本培训计划,采用个人培训、合作培训、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积累校本培训资料特别是加强校际和县际教研,充分借助校县的教研平台,鼓励老师积极与同行交流切磋,促进专业成长,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每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近三年来,老师发表的 CN 论文就有四十多篇张文团,大学念的是历史专业,后来自学了英语专业,又进修了本科文凭,凭着这一股钻劲,在学校这个教育教研的大熔炉中,他现在已成长为崇德中学英语科的骨干老师,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而且他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潜心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每年都撰写“成功教育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被评为县乡级优秀班主任在“崇德尚学,知行合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老师深夜无闲暇” ,那一扇扇灯火通明的窗户,诉说着崇德教师备、教、批、辅、研的辛劳与激情四、抢抓机遇,努力在内安溪山区中创办省级达标学校,追逐梦想与超越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所覆盖内安溪三个乡镇 15 万人口的完中校的发展大业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李建国市长两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到崇德中学现场办公,探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指示内安溪山区应有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崇德中学应努力创办省级达标学校。
安溪县各级领导纷纷行动起来,将崇德中学的创建三级达标校工作列入“五大战役”的内容之一,与校安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从设计论证、立项审批、征地拆迁、招投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加强领导,确保效率至上广大乡贤校友、海外侨亲也慷慨解囊,短时间之内就募集了 2000 多万元投入到学校建设之中崇德中学师生员工抓住这难得机遇,狠抓管理,自加压力,比学赶超,积极回应 15 万父老乡亲殷切期盼的目光迄今,校内五座大楼即将竣工,运动场地正在平整,师生员工神彩飞扬,校园中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勃勃生机在崇德中学新操场旁,听着堆土机的轰鸣声,看着《崇德中学规划鸟瞰图》 ,长坑村民王先生乐呵呵地说:“下学期,我的两个孩子再不用巅簸 50 多公里到县城读书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