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绝句》唐.杜甫.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02281114
  • 上传时间:2024-0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绝句》唐.杜甫 《绝句》唐.杜甫全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绝句》唐.杜甫,希望大家喜爱! 《绝句》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翱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似乎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岸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岸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说明: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诗文赏析: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气勃勃,不由自主,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气勃勃的图画,诗人沉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受、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今恒久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切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许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诗歌以一副富有朝气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爽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微小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季节万物复苏,萌发朝气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季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朝气!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朝气,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爽的天际中翱翔,这不仅是一种逍遥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勉,此着一“上”字之妙此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调显明,更托出早春的朝气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对这幅朝气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象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划,而这种绘声绘色的手法,就加增了朝气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的翱翔上天,前间的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朝气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朝气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说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澄,晴天丽日故可睹西山雪岭但我却以为此说不甚如意。

      可否这般理解更好一点:上两句已点明,当季节全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也许正是欲融未融,这给人就有一处潮湿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仿如润含了感受,这不更能写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朝气的感受吗?而“西岭”则不妨理解为诗人看到带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许久积雪继而以那西岭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见之雪但诗人为何以这“千秋雪”代窗上这上年的残雪呢?诗人失落多年的运用,使所表达的意境更广远上文我已简洁述了杜甫写作此诗的境况,当年,杜甫已久离朝廷飘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机 这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之手法,另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少年志向历数十年的重重阻扼后终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人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但同时,以生此顽雪可融之感,以另一角度来说也表明一种艰难,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何况要融此千年秋之雪?于是,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故我以为,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中就暗含其中了。

      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视察细致,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开心,而是要排遣心内那久受的投闲置散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小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以清爽自由之景象以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困难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复原,诗人睹物生情,惦念家乡此解也似不够妥当着一“泊”字,实有深意泊“有停留不开”义,杜甫用的应正是此义杜甫的多年飘泊无着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望,但那终归已大大消去了他对自己一展理想的信念,他自己应当知道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在当时实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举荐他之前,他刚因成都少尹徐的叛乱而在梓州、阆州一带历了一番流亡生活而归,连偏于一隅的草堂也不能安居,杜甫当时心情可知,怀着这样剧烈迷惘不定的心绪,又有着这样无着无依和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的人生体验,杜甫对严武的举荐是否胜利,而即使胜利后自己是否真可一展理想,着实百抱望不大的,“泊”,正好写出此种处于希望与悲观之间的困难心情而“万里”则示意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三句中千秋并举,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示希望之不大。

      此其一其二,这只停岸门前的东吴船并非自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望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云东吴,缘由何在?一则如上述,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路径之难示意诗人理想得展之不易;二则,三国孙权善任贤能,西联蜀汉,北抗曹魏,使世成三分局面,自古为不少士人誉之为明主,借东吴代孙仲谋,一则示意杜甫对当朝帝皇的希望,同时也更应是他那“致君尧舜上”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写出那“难”字而以这种心情作结,则又可引人再去细品寓于轻快春景之内的余味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在表面看来是一切朝气,欢快光明的景象内,却寄予着诗人对时间消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困难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悲观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彷徨以清爽轻快之景寄予自己内心这般困难的心情,正是诗人此诗的办法之所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