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优化设计.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89915851
  • 上传时间:2022-05-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4.5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优化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路网纵横交错,城市不断扩张,城市道路平交口就是路网的交通咽喉,因此如何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的通过平交口,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关键本文对平交口交通冲突进行了分析,据此对平交口渠化优化设计做一些探讨关键词:道路平交口;交通组织;渠化设计;通行空间引言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交通设施的扩充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道路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拓宽和加长,对于城市道路而言,空间更是受到极大限制,解决这一问,除了通过设置平交口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及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行速度、降低事故发生等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平交口交通冲突,探讨了交叉口渠化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完善平交口设计的一些思路1、交叉口交通分析进出平交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方式不同,可能产生不同性质的交错点,主要分为,分流点、合流点及冲突点其中以冲突点对交通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次是分流点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及合流点图1-1三路交叉冲突点 图1-2四路交叉冲突点表1-1平面交叉口交错数量表交错点类型无信号灯控制有信号灯控制相交道路条数相交道路条数3条4条3条4条分流点382或14合流点382或14左转车流冲突点3121或02直行车流冲突点0400交错点总数9325或210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交通冲突中,合流冲突是由各方向车辆行驶向同一个流向所产生的,如果汇流车辆列数不大于汇集道路所提供的列数,则合流之间不发生冲突,交叉冲突是两股车流相互穿越而产生的冲突,当一方车辆通过冲突点时另一方车辆则不能同时通过,各方交通只能交替穿插通过冲突点,分流冲突只发生在交叉口的进口车道处,是各冲突中最弱的一种。

      通常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方式如下:(1)实行交通管制,合理设置信号灯,在时间上分离通过交叉口的车辆;(2)平面交叉立体化,各方向行驶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采用物理隔离措施;(3)合理渠化交通,合理部署交通岛,平交口展宽车道等设计,组织车辆分道行驶2、交叉口空间渠化设计平交口空间渠化原则应满足,不同流向不同种类的交通流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空间分离一般利用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岛、路面不同颜色(如公交车道采用黄色、人行绿道)、护栏、分隔带、隔离墩等措施,对人行、非机动车、各种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交通流进行引流管制,使交通实体在空间上达到分离和控制的目的在车道划分的空间利用上,应组织不同标准和不同行使方向的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各就各位分道行驶根据车行道的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不同组成,应作不同的划分划分的原则如下:(1)当左、直、右车辆组成均匀并都有一定数量,可各设一条专用车道;对于非机动车交通,可划分快、慢车分道线,设分隔带或分隔墩组织分流行驶;(2)当直行车辆特别多、左转车辆也有一定数量,可分设二条直行车道和一条左转车道;(3)当左转车多而右转车少,可设一条左转车道,右转与直行车辆合用一条车道;(4)当左转车少而右转车多,可设一条右转车道,左转与直行车辆合用一条车道;(5)当左、右转车辆较少,可分别与直行车道合用;(6)当车行道宽度窄,无法划分左、直、右行车道,可仅划分快、慢车分道线;图1-3交叉口车道划分3、交叉口机动车道渠化设计为了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通行能力以及安全性能,对行车道各股存在交织冲突的交通流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路权分配,使得它们可以作有效的分离,从而达到优化的根本目的1)设置交通岛在渠化交通中,最常用的是交通岛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等通常交叉口可从如下几点进行考虑设置交通岛:1)增大交叉角度优化原有交通岛,使对向车流以较大角度尽可能成直角交叉减少车辆行驶冲突的面积缩短交叉时间,为司机提供判断车辆相对位置和速度的最佳条件图1-4渠化前与渠化后对比2. 减小汇入角度增加交通岛,使交通流以10°~15°的合理角度,最小的速度差进行合流,使汇合车辆可利用最小车头间距图1-5渠化前与渠化后对比2. 束窄进口宽度缩小进口宽度或使进口道路弯曲,使驶入交叉口车辆有明确方向并降低速度,尽可能使干道车辆少受影响图1-6渠化前与渠化后对比(2)左转弯车道的设计从平交口交通冲突分析中发现,左转弯车道最易导致冲突点,合理地组织左转弯车辆的交通,是保证交通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有效方法1)增设左转弯专用车道路段上中央分隔带较宽,通常采取压缩中央分隔带宽度的做法设左转专用车道;路段上中央分隔带较窄,通常会整体对中央分隔带进行偏移开辟新的左转车道;路段上没有中央分隔带,道路的宽度足够宽,此时通过整体偏移中心线来设置专用左转车道;路段上没有中央分隔带,道路的宽度不够,此时就直接把最内侧的车道设置成专用左转车道。

      图1-7压缩中央分隔带图 1-8偏移中央分隔带图1-9偏移道路中心线图 1-10最内侧车道为专用车道2)设置左转弯等待区利用闲置的时空资源换取更多左转车辆通过交叉口的绿灯时间,从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设有左转专用相位的交叉口,可以进一步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在向直行车辆放行时,左转车辆可以进入左转弯待转区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当交叉口设置多个左转待转区的时候,先到达交叉口的车辆要进入靠外侧的待转区,否则就会阻碍后续的左转车辆进入内侧的待转区,从而发挥不出预期的作用图1-11设置左转弯等待区(3)实施导流线渠化的行驶路线应简单明了,根据各流向车流的安全行驶轨迹设计当交叉口空间较大时,各流向的车辆行驶轨迹范围比较大,因此发生冲突的区域相应增大,不利于交通流的运行与控制可通过导流线限定各股交通流的行驶轨迹,一方面利于交通流平顺行驶,同时限制车辆转弯时的任意性图1-12平交口导流线4、交叉口非机动车道渠化设计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车流量较大时,宜在交叉口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进出口道,并与机动车道间用设施分隔。

      非机动车独立进出口道宜采用与机动车一起过街的交通组织方式左转非机动车流量较大且交叉口用地条件许可时,可采用非机动车二次过街方式,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的面积应满足非机动车停车需求,位置应保证非机动车的安全并符合其行驶轨迹的要求,且不影响其他各类交通流的通行图1-13非机动车运行示意见图 图1-14 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在自行车通行量较大路口,可将自行车停车线划在前面,非机动车停车线置后红灯期间自行车在机动车前方待行;绿灯亮时,非机动车先驶入交叉口这种设计思路是避免绿灯初期驶出停车线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有较大的冲突与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秩序5、交叉口人行道设计(1)人行横道设计通常情况下,人行横道可以作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车道人行横道的设计因素主要包括:位置、方向、宽度和停车线人行横道的位置间距要适当,如果太远,会增加交通信号中黄灯时间和红灯的清空时间,降低时间资源的利用,同时加长了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相反,如果太近,会增加右转车流通过交叉口的难度,同时在车辆为行人让行时,会妨碍到后面车流的运行,最终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在右转机动车容易与行人发生冲突的交叉口,为了减少右转机动车对相邻的两个进口道的行人过街交通的影响,其横道线不应相交,至少应留有存放一辆右转车的空间一般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米,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3米人行横道的方向,原则上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距离最短,便于缩短信号绿灯时间,提高时间资源的利用当道路斜向交叉时,宜灵活处理,如果设计垂直道路方向的人行横道,虽然缩短了过街距离,但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绕行,这会导致某些人不愿绕行而不走人行横道,对行车安全不利;在斜交的交叉口设置人行横道,交叉口面积若加大,会增加信号控制损失时间,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图1-15 Y型交叉口人行横道 图1-16T型交叉口人行横道(2)行人安全岛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中规定:当进出口的机动车道达6条时,应在中间设置行人安全岛;新建交叉口安全岛宽度应大于2.0m,改建、治理交叉口安全岛岛宽应大于1.0m通过调查研究,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以下情况也应该设置安全岛1)经常有老弱病残幼的路段或街道;2)提供的绿灯时间不足以让行人一次性安全通过的路段或交叉口图1-17人行安全岛在安全岛面积不能满足等候信号放行的行人停留需要时,人行横道可错位设置。

      这一情况适用于城市道路中较宽路段,行人无法在一个信号周期中完成过街过程,只能先到达道路中央,然后等待下一路段绿灯指示灯亮起设置错位安全岛可以在不占机动车道位置的同时,增加安全岛面积,增加了过街行人驻足面积,满足大量行人的等待过街需求结束语: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中的交叉口是交通车辆和人群汇集的地方,对城市道路的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在城市道路中,可从优化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路权分配等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对平交口设计进一步优化,解决交通拥堵及安全问题,同时保证交叉口交通的安全性参考文献:1. 张婉鸣.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2012.1. 廖晓强.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2. CJJ152-2010,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3. CJJ37-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