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附带答案解析.docx
18页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附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我国近10年全国人口增量变化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关于近10年我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总数在2022年达到峰值 B. 2016年以后人口总数持续减少C. 人口总数在2021年前持续上升 D. 2023年人口总数少于2018年2. 为应对我国未来人口变化,我国应该( )A. 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劳动力不足 B. 优化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早婚早育C. 加强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吸引国外劳动力 D.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增加义务制学校数量【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人口总数在2021年左右达到峰值,A错误;2021年之前,我国人口增量为正数,人口数量都在增加,2022-2023年人口增量为负数,人口数量减少,故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人口总数在2021年前持续上升,C正确;虽然2023年人口增量为负数,但之前2015-2021年人口增量大,故2023年人口多于2018年,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未来劳动力呈减少趋势,为此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劳动力不足,A正确;未来人口减少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优化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早婚早育并不能扭转人口变化趋势,B错误;加强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吸引国外劳动力会大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C错误;未来出生率下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段儿童数量减少,不应大力发展,D错误,故选A点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0至14岁的儿童比例过大,会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解决措解决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可通过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延迟退休等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点沙成“土”的植物性纤维黏合剂,在沙中加入这种黏合剂和水,沙子就能紧紧聚集在一起,这样形成的“土壤”可以种植沙生植物和农作物以这项技术大规模改造成本约为每亩1500元至2700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该技术将来最适合大规模应用于我国的( )A. 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 B.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导致的沙地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D. 云贵高原地区的石质荒漠化地区4. 运用该项技术治理“土壤”过程中,最大的自然限制因素是( )A. 地形 B. 风力 C. 资金 D. 水源【答案】3. B 4. D【解析】【3题详解】注意是最大规模的应用,该沙子需要具备一定的土壤肥力,才能够种植沙生植物,并且种植农作物,并不是沙漠中的细沙,原生沙漠中的细沙土壤肥力极低,即使能够聚合,也难以让植被成活,因此最适合在原先是草地或者林地后来遭到人类破坏的土地中进行沙生植被的种植,恢复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种植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红壤黏性强,不适合添加胶黏剂,水土流失区、石漠化土壤肥力很低,不能发展农业生产,最大规模的使用必选兼具生态功能以及农业的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在沙漠化的土壤中种植植被或者农作物,沙漠多位于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要保证其成活率,因此水源必不可少,水源成为限制性因素,D正确;地形、风力都不是最大的自然限制因素,资金是社会经济因素,ABC错误,故选D点睛】荒漠化防治的防治措施 :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下图1为某品牌连锁咖啡馆各线城市不同场所分布统计图,图2为舟山某公园一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根据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经济越发达咖啡馆布局越多 B. 住宅区内布局的咖啡馆数量一线和三线城市相同C. 商业区是咖啡馆布局的理想场所 D. 购物场所布局的咖啡馆数量一线到三线城市递减6. 和商业繁华地段相比,坐落于某公园的咖啡馆其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环境 B. 交通 C. 劳动力 D. 消费偏好【答案】5. C 6. A【解析】【5题详解】图1反映不同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咖啡馆占比,占比不能反映出数量,无法得出城市经济越发达咖啡馆布局越多的结论,A错误;占比相同不代表数量相同,B错误;结合咖啡馆的占比可知,购物场所的咖啡馆占比在二三线城市最大,在一线城市居中,商业区是咖啡馆布局的理想场所,C正确;购物场所布局的咖啡馆占比一线到三线城市递减,占比不代表数量,D错误。
故选C6题详解】坐落于某公园的咖啡馆主要考虑环境优美,居民游玩会购买咖啡,有一定市场,A正确;交通、劳动力并非靠近公园考虑的因素,BC错误;如果考虑消费偏好,应该靠近喜爱消费咖啡的办公场所,D错误点睛】服务业的主要类别服务业是指生产服务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经谤部门或企业的集合一般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杭州奥体中心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七甲闸村,这里曾是河滩地、农田、低矮民房奥体中心曾是亚运会主会场,现在可举办多种高规格运动会下图为杭州奥体中心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选择七甲闸村作为奥体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 多低矮民房,拆迁成本高 B. 临近西湖,环境优美C.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 水能丰富,为场馆提供绿色能源8. 举办亚运会对杭州的有利影响是( )①减轻交通拥堵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③改善城市基础设施④提高城市等级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7. C 8. B【解析】【7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奥体中心建设前,周围为河滩地、农田、低矮民房,地价较低,拆迁成本较低,A错误;建设前,周围是广阔的河滩地、农田、低矮民房,没有临近西湖,风景并不优美,B错误;奥体中心临近连接机场的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C正确:地处河滩地,海拔较低,水能不丰富,D错误。
故选C8题详解】举办亚运会,可以向外展示杭州,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②③正确;对城市等级影响不大,④错误;举办亚运会,吸引大量人口来此观看比赛,可能加剧交通拥堵,①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点睛】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乡村的土地利用形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其中农业用地是乡村地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9.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据此完成问题下列做法有利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有( )A. 禁止使用空调,缓解热岛效应 B. 缩减道路数量,减少尾气排放C. 鼓励居民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D. 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循环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禁止使用空调不利于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A错误;缩减道路数量容易导致交通拥堵,B错误;鼓励居民消费会增加碳排放,C错误;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循环经济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D正确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北方农业人口较多,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印度城镇化水平为34.5%,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
图1为印度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图2为印度产业结构比例图及重要产业部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影响印度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环境 B. 经济 C. 政治 D. 文化11. 印度城镇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 )A. 第一产业比重偏低,农业从业人员较少 B. 第二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C. 第二产业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吸引劳动力数量少 D. 第三产业发达,吸引的就业人员多【答案】10. B 11. C【解析】【10题详解】读图得出,印度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业人口较多的北方迁往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南方,所以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是迁移的主要因素,B正确;从材料中(及以上分析)得出,引发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地区不平衡,非环境、政治、文化等其他因素,ACD错误11题详解】印度城镇化水平低,从图2产业构成比例可知,一是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农业从业人员较多,A错误;二是第二产业主要是医药、汽车、钢铁、化工等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小),吸引劳动力数量少,C正确;第二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与城市化水平低关系不大,B错误;“第三产业发达,吸引的就业人员多”与题干结论不符,照此逻辑应得出城镇化水平高,D错误。
故选C点睛】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形成强大的推力与拉力从而导致大量人口跨区域移动蟹稻共生”模式是在稻田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的模式该模式中,稻田田埂内侧需埋置光滑塑料薄膜,稻田里要定期泼洒石灰水,并在稻田对角设有进出水口下图为“蟹稻共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推测下列地区最适合推广“蟹稻共生”模式的是( )A. 河西走廊 B. 黄土高原 C. 江南丘陵 D. 华北平原13. “蟹稻共生”模式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设置塑料薄膜是为防止天敌入侵 B. 泼洒石灰水是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C. 设进出水口是为防止土壤盐碱化 D. 以杂草为食可减少杂草抢夺水稻养分【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稻蟹共生模式中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以水田为主,C正确;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耕地以旱地为主,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稻田田埂内侧需埋置光滑塑料薄膜,是为了防止河蟹逃跑,A错误;石灰水中不含有机质,泼洒石灰水可以杀灭稻田水体中的病菌,B错误;设进出水口是为了定期换水,以便水体更新,C错误;以杂草为食可减少杂草抢夺水稻养分,有利于水稻生长,D正确,故选D。
点睛】稻共生模式的原理是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内水稻与河蟹的互利关系,利用稻田水体提高土地肥力和相关作物产量以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蟹稻共生的生态模式中,河蟹扮演着水田的天然“清道夫”,它们有效地清除了杂草和害虫,保持了水田的整洁同时,河蟹排出的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土壤注入养分,这无疑提升了土壤的肥力,并刺激了水稻的茁壮成长另一方面,茂盛的水稻为河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天然食粮以及一个优越的栖息之所,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这样的互动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的良性闭环,不仅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强,还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与再利用,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智慧相结合的可持续农业实践云南省普洱市的村民们今年年初领到了一笔特殊的“年终奖”——碳汇收益资金下图为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框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普洱市村民通过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