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乔治·斯蒂格勒-详解.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8157933
  • 上传时间:2021-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8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乔治斯蒂格勒-详解 (重定向自George Joseph Stigler)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学史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目录 1 乔治斯蒂格勒生平简介 2 乔治斯蒂格勒学说主张 3 乔治斯蒂格勒主要著作乔治斯蒂格勒生平简介  斯蒂格勒是移民的第二代,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出生时他的父母都已经获得公民权父亲是第一代的德国移民,母亲则是第一代的匈牙利移民斯蒂格勒先后得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学学士(1931年)、西北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1932年)跟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1938年)斯蒂格勒的教执生涯首先是从爱达荷大学开始的,从1936年至1938年担任助理教授1938年至1946年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当中于1941年升为正教授  1946年,斯蒂格勒得知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学希望他参加教授征选的面试,跟他同一天前来应征的另一位教授候选人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结果,由弗里德曼获得了这仅有一个的教授缺落选的斯蒂格勒来到布朗大学短暂地任教一年至1947年。

      1947年至1958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这段时间斯蒂格勒的经济思想趋于成熟1958年芝加哥大学再度有一个教授缺额,斯蒂格勒终于得偿所愿被聘为正教授,其后在芝加哥大学里经历了芝加哥经济学派引领风骚的二十年多个年头1977年在斯蒂格勒的指导下创立了“芝加哥大学经济与国家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tate)并出任该所主任1981年斯蒂格勒从经济系教授职上退修,但持续担任研究中心主任至1991年去世为止  在斯蒂格勒的早期学术生涯中,他对经济学的许多领域都感兴趣在1938年,他着手于价格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著作他在芝加哥大学负有盛名的《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社会福利和差额价格》不久,他就着手撰写他的第一本专著《竞争价格理论》(1942年)1946年,他又推出了《价格理论》  当时,他刚刚定居于艾姆斯,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于193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已在爱达荷大学任教两年这时,弗雷德里克加弗邀请他去明尼苏达大学任职,他接受了在这里,他与弗朗西斯博士和阿瑟马吉事  1947年,斯蒂格勒开始了在哥伦比亚大学长达11年之久的教学生涯。

        1958年,斯蒂格勒被认命为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美国制度查尔R沃尔格林讲座的教授这样,他就开始了在这所大学的长期任职生涯在此期间,他与米尔顿弗里德曼一道,帮助领导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由于重视货币主义和降低政府作用而闻名于世  1957——1958年,斯蒂格勒离开了芝加哥大学赴加利福尼亚斯坦福的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他与肯尼思阿罗、梅尔文里德、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伯特索洛一起度过了他在回忆中所称的“辉煌的一年”这些人中除里德外,后来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斯蒂格勒在1971—1974年担任安全投资保护委员会副主席,1969——1970年担任尼克松总统的法规管理改革顾问,这使他有机会将他在法规管理上的学术成果应用于公共政策上  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任命和职务头衔接踵而来,这是由于他的成就被世人认识而致1964年,他被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1974年,他成为享有盛名的《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编辑一年后,他被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成员  1977年后任芝加哥大学国家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自1947年开始,一直兼任国家经济研究局的高级研究员1982年,斯蒂格勒获得了经济学最高荣誉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70岁的这一年,斯蒂格勒进入了安逸的半退休生活,他拥有了较多的时间从事他所喜欢的业余爱好:收集书籍、摄影、木刻和打高尔夫球他放弃了大学的领导 岗位,但被命名为查尔斯W沃尔格林杰出荣誉退休教授  乔治斯蒂格勒认为专心地做一个知识分子,投身于“枯燥”的经济学研究是一件惬意并具独特刺激性的生活,他有意避开能使他离开学术的一切非学术的职业和活动他从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留下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归纳一下有:《生产和分配理论》(1941年)、《竞争价格理论》(1942 年)、《价格理论》(1946年版,1952年版,1964年版)、《美国的家庭仆人》(1947年)、《产出和变业的趋势》(1947年)、《教育事业的就业和报酬》(1950年)、《联邦政府的价格统计》(1961年)、《知识分子和市场》(1962年)、《关于国家的正当经济作用的对话》(合作, 1963年)、《制造业的资本和报酬率》(1963年)、《经济学史论文集》(1965年)、《产业的组织》(合作,1968年)、《工业价格的行为》(合作,1970年)、《现代人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国家》(1975年)、《现代人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国家》(1975年)、《作为传道士的经济学家,及其他论文》(1982年)。

        斯蒂格勒是芝加哥学派在微观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是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消费者在获得商品质量、价格和购买时机的信息成本过大,使得购买者既不能,也不想得到充分的信息,从而造成了同一种商品存在着不同价格斯蒂格勒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市场和市场现象,并不需要人为的干预斯蒂格勒的观点更新了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中关于一种商品只存在一种价格的假定在研究过程中,斯蒂格勒还把这种分析延伸到劳动市场这些研究建立了一个被称“信息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斯蒂格勒的另一贡献是对社会管制政策的精辟批评,他力图论证“看不见的手“在当代仍或获得良好的效果,而政府管制则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主张实行自由市场制度,反对垄断和国家干预他是被称为“管制经济学”的新的重要研究领域的主要创始人弗里德曼赞誉斯蒂格勒是“以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与政治问题的开山祖师”乔治斯蒂格勒学说主张 斯蒂格勒是“讯息经济学”该研究方向的提倡者之一,自其论文〈讯息经济学〉于1961年发表至今,该研究已经成为今日经济学科中的显学,近年来产生过很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斯蒂格勒在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当中也很有知名度,他经常对公共政策发表意见因而被政治人物所引用。

      其最为人所知悉的贡献便是证明“自由的市场机制”至今仍是最有效的模式,并且使用计量经济学新进的研究成果,举出很多政府为了提高效率而做的管制其结果要不是毫无帮助就是产生反效果 斯蒂格勒也是一个颇受尊敬的经济学史家,1977年任美国经济学史学会(H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会长 在芝加哥经济学派中,斯蒂格勒的实证性格为学派带来了理性讨论的气氛他继承了恩师法兰克奈特将经济学视为科学的强烈求真欲望,身为一个新古典经济学者斯蒂格勒却能够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本位主义当经济学的研究者将弗里德曼与斯蒂格勒这两位芝加哥经济学派第二代人物做比较时,多会注意到弗里德曼的好辩、争胜跟辩才无碍,相较之下斯蒂格勒则显得幽默、温和与实事求是因此斯蒂格勒偶尔会赢得来自不同阵营者的赏识乔治斯蒂格勒主要著作 《价格理论》(The Theory of Price),1946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讯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1961年载于《政治经济学期刊vol.69》 《知识份子与市场》(The Intellectual and the Market Place),1963年 《经济学史论文集》(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1965年,芝加哥大学出版 《人民与国家:管制经济学论文集》(The Citizen and the State:Essays on Regulation),197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

      中文版:1994年,台湾远流出版社 《经济学布道家》(The Economist as Preacher),198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中文版:1993年,台湾远流出版社 《史蒂格勒自传:一个不接受管制的经济学家》(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1988年,美国基础读物出版社(Basic Books)中文版:1994年,台湾远流出版社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届获得者1969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1970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1971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72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1978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Sir Arthur Lewis)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1981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1982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1983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1986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1987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1988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1989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1990默顿米勒(Merton H. Miller)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1991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1992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1993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1994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 Nash Jr.)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199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