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语言《想飞的小猫》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中班语言《想飞的小猫》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引言语言是儿童认知和社交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儿园中班是强化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次教学设计以儿童熟悉喜欢的小猫为主题,借助《想飞的小猫》这本童话故事,通过绘本阅读、歌曲变换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二、教学目标1. 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观察故事中的细节;2. 能够说出故事的主人公、主要事件及发生的时间顺序;3. 学会唱《我的小鸟》歌曲,并能在此基础上创编自己的歌词;4.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故事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和流程3.1 教学内容1. 《想飞的小猫》童话故事;2. 《我的小鸟》歌曲;3. 角色扮演道具:小猫、小鸟、小老鼠、树、飞行器等3.2 教学流程3.2.1 绘本阅读1. 引入(10分钟):老师与幼儿们一起看一幅描绘小猫的图片,问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肯定会认出小猫,进而引入故事情节2. 阅读绘本(20分钟):老师给孩子们讲述《想飞的小猫》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故事中的单词和短语,同时观察故事中的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3.2.2 歌曲变换1. 学歌曲(10分钟):老师给幼儿们唱一首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歌曲——《我的小鸟》,教孩子们跟着歌谱唱歌2. 创作歌曲(20分钟):老师把歌词贴在课桌上,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圆形贴纸,让孩子们分组自由创作歌词例如,小猫可以变成小狗,小鸟可以变成小鱼,歌曲中的动作也可以进行创新3.2.3 角色扮演1. 准备道具和服装(15分钟):在教室里安排一块画布,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小猫、小鸟、小老鼠、树等等,并准备好相应的道具和服装2. 角色扮演(3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发挥想象,自己创编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绘本阅读、歌曲变换和角色扮演等等,以满足不同孩子的语言表达需求,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具体来说,本次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反思:首先,本次教学设计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绘本阅读环节,老师用图片来问孩子们是否知道小猫是什么,提高了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在学唱歌曲环节中,让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词,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其次,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角色扮演环节中,老师没有强制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某个角色,而是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哪个角色,自由发挥,使得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最后,本次教学在活动制定和时间控制上也做得比较充分老师在绘本阅读环节中,结合故事情节安排了相应的任务,让孩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做好了时间的安排,保证每个环节的时间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总之,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积极参与,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了提高。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