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docx
4页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摘要】优质的金针菇标准为柄长、盖小、白色、质脆,本文介绍了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及关键要点 【关键字】优质栽培 关键要点金针菇子实体菌柄基部往往易变褐色,导致菇质变劣,影响商品质量为此,进 行了金针菇栽培技术研究,所产金针菇色白质嫩,菇形整齐,菇盖直径达到0.5-1.5cm,半球形,呈未开或半开状,菇柄长12〜14cm,柄粗0.2〜0.4cm,柄基 洁白,深棕褐色部分极少,达到了金针菇的商品标准,现将其栽培技术及要点介 绍如下:1 栽培技术1.1 栽培时间的选择金针菇为低温结实性真菌主要栽培季节:地下栽培为 9 月-次年 4 月;地下道 栽培夏季其内气温不高于15摄氏度(13摄氏度更好),通风好的可周年栽培, 高于 18 摄氏度的应用高温品种也可周年栽培1.2 培养料的配制1.2.1 原料及配方玉米芯或锯末、棉籽壳等占95 % ,过磷酸钙1 % ,石膏1 % ,硫酸镁 0 . 4 % ,生物学效率 110 % - 140 %1.2.2 培养料的配制1.2.2.1 锯木屑以阔叶树木屑为好,松杉木屑不适合栽培,木屑主要起保湿和通 气作用,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木屑过细,通透性差。
米糠和麸皮含有金针菇 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多加米糠或麸皮则发菌慢,容易产生水菇,产量低, 质量差松木屑应用 5 %石灰水澄清浸泡 18 -20 小时,以清水冲淋至中性,沥 干备用1.2.2.2 锯屑愈陈旧愈好,其他培养料愈新鲜愈好若无陈旧木屑,可把木屑薄 铺于地面,用水喷湿,暴晒数周;或把木屑加水拌湿,堆积发酵,翻堆 1 次, 数日后即可使用1.2.2.3 在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中加不超过 20 %的碎稻草和废棉,保水性好,产 量高1.3 装袋、灭菌、接种培养料配好后,堆闷1 -2小时即装袋,当日必须装完选用规格(长x宽)17cm x28cm,厚0.6mm的塑料袋,装料300g左右,两头扎口装料必须上下粗细松紧 一致,袋口用塑料绳扎紧扎口必须注意:①装好后,清除袋口残存的培养料, 把袋内空气尽量向外排除才扎②紧贴培养料扎口培养料全部装好把袋扎好口后应及时移入灭菌锅中灭菌灭菌时间因袋大小不同 而异, 40 -42 厘米 x17 -18 厘米大小的袋子,常压下灭菌 10 小时或高压灭菌2 小时灭菌后,将料袋放进消毒过的接种室,待冷却到28°C以下时直接从袋口接种 平均气温25 摄氏度以上每瓶原种接35 -40 袋,使袋内料面有薄薄的-层菌种, 以利发菌,防止杂菌侵入。
平均气温20 摄氏度以下,每瓶原种接70 -80 袋 菌种应选用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1.4 发菌期管理接种后,把菌袋移入培养室堆放发菌堆高 1 米左右,宽以 2 袋长为度,堆与 堆之间留走道发菌过程中,室温保持 22 摄氏度,待发菌深人料内 3 厘米左右, 保持20 摄氏度,空气湿度60 %-70%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 入培养基20-25mm发菌阶段要尽量避光培养,温度控制在25 C左右,菌丝长满 料袋后应经常观察袋内菌丝的变化如袋壁及料面吐黄水时,应立即移入出菇室 进行催蕾,将袋口敞开恢复原来的圆筒状,立体排放,如果发菌顺利,接种后 20-25 天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每 7 - 8 天检查 1 次, 发现杂菌及时拣出并将发菌未满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继续发菌袋内培养料2/3 或全部发好菌的,即可移入栽培室袋内培养料 2 / 3 或全部发好菌的,即 可移入栽培室1.5 搔菌及催蕾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 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米用刮搔,即把老菌种菌皮和5-10mm培养 基一起成块刮掉。
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 湿度 90%-95%和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形成的气生菌丝形成,有利于催 蕾出菇此期应把袋口松开,室温保持温度10 -15摄氏度(6 -10 摄氏度最佳),空气湿 度90 %-95 %,二氧化碳含量保持0 • 114写〜0 . 152 %,光照1 -2勒(相 当于每隔 15 天挂 1 盏 3 - 5 瓦的电灯泡的亮度),促进菌柄延伸,抑制菌盖 开伞空气新鲜菌蕾长得丰盛健壮通风时间:温度高时,早晚通风;温度低时, 中午通风并定期向袋四周空中喷雾,但不可向菌蕾直接喷水,也不可使水流入 料内,以免菌蕾生长不良, -般5 -15 天就可出蓄菌蕾形成后,将袋口拉下折 叠,离料面 3 厘米,以增加通风量,并把凸出于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畸 形的小菇拔除待子实体长至袋口,拉直袋子,覆盖地膜保湿在出菇过程中, 若用地膜覆盖,在塑料袋下部垫-张不透水的薄膜,膜内灌-层水,从而不喷水、 不掀膜就可以创造适于金针菇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1.6 均育和抑制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艺的低温,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于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 匀发育均育要求温度约8°C,空气湿度85%-90%, —般2-3天。
抑制是为了控 制先伸长的金针菇的生育,促进后长的金针菇的伸长,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 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长1mm,菌盖直径为1.5mm为适,抑制期温度保持在3-5C, 湿度为85%-90%CO2浓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还可采用降温、降湿, 通风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成批采菇1.7 生育阶段的管理当菌柄长0.5-1.0cm时,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由于金针菇子实 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2-3cm时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 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一个15W灯泡,产生垂直光, 促进菌柄伸长此阶段以温度8-15C,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中CO2含量 保持0.10%-0.15%为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约1 5天,菌盖直径可达1-2cm,菌柄长可达8-15cm,即可进行采收1.8 适期采收当菌柄长13-14cm,整齐,菌盖直径1cm左右,边缘内卷,没有畸变,菌柄菌盖 不呈吸水状,菌柄根根分清,又圆又粗,全体纯白色,菇体结实,含水量不过多 时为采收期采收前几天要检查菌盖含水量,如果含有很多水分,采收前2天要 通风促进水分蒸发。
采收后把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及生长不良的 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小包装,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气密封,低温保藏二潮 菇后,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将菌柱脱出调头装袋,也可封闭原出菇袋口,打开 另一头出菇2 关键要点2.1 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许多人认为、采用25X50厘米的塑料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实际上宽袋易感染 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 的优质要求所以,还是以17X33厘米的塑料筒为好2.2 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金针菇是维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型,在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的培养料 上,生长迅速,粉抱子数量较少但维生素B1不耐热,在120度以上时容易迅 速分解所以培养料常压灭菌为好,但为确保纯菌率,可将灭菌时间由 10-12 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2.3 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 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 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卧式摆放 4 层左右发菌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 产量增加 70%以上2.4 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生长成 熟吐出黄球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
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 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应以后酌情慢慢 撑开,直到菇柄长到 8 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 度、湿度及C02浓度在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2.5 改放任菇柄伸长为红色弱光诱导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 每隔 4 米左右吊装 1 个 15 瓦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的 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但此时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 和弯曲2.6 改出菇期乱加营养为科学施用很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它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 得其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0.5%的古十 烷醇和1X1.0 —5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 浓度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500-1000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参考文献】[1] 陈志赋,梁志萍,雷瑞铭,陆明科,曾涛,薛国亮.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03)[2] 李国元.金针菇的优质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1999,(11)[3] 林永让.反季节金针菇袋栽技术[J].厦门科技,1999,(01)[4] 邵长启,张安辉,从洪利.大棚地槽栽培金针菇[J].农家参谋,1995,(03)[5] 贺永喜,李钧,牛瑛萍.玉米芯袋料栽培金针菇技术[J].宁夏科技,1999,(04)[6] 张孙连.金针菇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J].食用菌,1994,(03)[7] 张士义,杨军,刘娜,刘国宇.金针菇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04).[8] 杨彦秋,蔡正勇,柳继三.金针菇高效生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06).[9] 黄金树.金针菇塑料袋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