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彩色插图说明.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9932440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彩色插图说明图1  北京人的生活  这是根据资料绘制的一幅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画面描绘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情景大的距今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今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当时这一带的湖泊、河流岸边和浅水中长满了水草,沿岸有一株株的树木,画面左边一人正忙着采集野果,另一人弓着腰,右手持一尖状石器正使劲地挖掘植物的块根画面中间,一人站在树下,左手攀枝,右手正忙碌地采集树上的果实他下肢有点屈膝,反映了北京人体型还带有猿的特征画面右边跪坐在地上的人,正寻找和咀嚼所得到的食物第1课)图2  河姆渡猪纹陶器  这是1973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钵高11.6厘米,长21.7厘米,宽17.2厘米钵体表面上的猪纹形态逼真猪的头部前伸低垂,双目圆睁,四足蹦跳而行,好似在寻觅食物猪的腹部微鼓,身上除了刻有花纹外,脊背上的鬃毛簇立着这件猪纹钵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制作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使人看到了七千多年前猪的模样,说明当时已饲养家猪第2课)图3  半坡人面鱼纹盆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是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型后着彩放在窑里烧制而成的彩陶器盆的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较深。

      盆内壁光滑,外表粗糙盆的内壁和口唇绘有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陶盆本身是红色,盆上的花纹是黑色红底黑花表现了当时绘画艺术水平和人们丰富的想像力 人面鱼纹盆内壁的人面作圆形,头顶有三角形高髻或头饰五官部分近似人面的形象,口衔双鱼人面的耳部各绘一条鱼,衔着人耳鱼形用三角、圈点表示鱼头,用交叉斜线画出鱼身、鱼鳞整个陶盆的构图,人面居主位,鱼纹居人面纹两旁,表现了人与鱼之间的亲密关系半坡人面鱼纹盆的发现,说明了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制造彩陶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第2课) 图4  大汶口彩陶  这是大汶口居民使用的盛食器皿,1974年山东泰安出土陶豆高29.2厘米,口径29.5厘米陶豆表面及口沿部绘有鲜艳绚丽的彩色图案口沿部用黑彩描绘八组相对的半月纹,腹部用白彩绘八角星纹共六组,八角星的外侧用黑线勾边,星纹之间有两条坚线,组成简单明快的图案彩陶豆把上有两行圆弧纹,很像一个个圆括号,使整个彩陶豆图案新颖别致,给人以新鲜优美的感觉第2课)图5  黄帝陵  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竖立一高大石碑,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

      再后面就是黄帝陵,简称黄陵黄帝陵位于桥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前数十米处有一座高台,台旁石碑书“汉武仙台”相传,这是汉武帝征朔方回来时所筑的祈仙台,他曾在这里祭扫黄帝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据史书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第3课) 图6  夏朝青铜器  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爵高22.5厘米,口长31.5厘米其造型口部前(图左)有长流,后有尖尾,流口上有一对伞形短柱,腹部束腰,平底,下有高而细的三足,腹侧有镂孔的半圆形把手爵如同现代的酒杯一样是饮酒的器具长流对嘴而饮,爵尾用以平衡流的重量,爵底可以加温煮酒夏朝铜爵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容器,也是研究夏朝青铜器铸造业发展的珍贵资料第4课)图7  商朝四羊方尊  1938年湖南宁乡出土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商代青铜艺术造型生动逼真的精品尊是商代的盛酒器四羊方尊的颈部铸有蕉叶,蕉叶上的花纹为夔(kuí)形花纹蕉叶的底部饰有兽面纹,肩部有四条龙幡缠在四周尊的腹部分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突出尊外尊的圈足是羊的前腿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间合范的地方,都铸有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遮蔽合范时可能产生对合不正的纹饰,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使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

      第5课) 图8  商朝甲骨文  这是记述商王祭祖狩猎活动的甲骨文,刻于一块牛胛骨上整个骨版完整,长32.2厘米,宽19.8厘米正背两面均有刻辞,正面一百多字,背面五十余字,文字笔画纤细,字体端正,竖向成行,行与行排列整齐,字的大小依笔画的多少而定这种甲骨刻辞,是商王朝的记事文献第8课) 图9  西周青铜器  这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铜利簋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西周铜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两耳兽形,圈足下有方座腹与方座饰饕餮纹,两侧加饰倒夔方座饰蝉纹簋内底有铭文四行32字,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时,在甲子日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进行卜问卜问的结果,兆象很好就在当日,周打败了商军武王取胜后,庆功行赏一名叫利的官员觉得很荣耀,铸造了这件簋作为纪念利簋的发现,确定了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第4课) 图10  三星堆青铜面具  1986年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这个遗址同时出土了七十多件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青铜铸造的人像,包括全身像、人头像、人面像等雕像神态肃穆,面相端庄,长方型脸,粗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额大耳,耳垂穿孔对研究古代蜀人的历史、文化、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第5课) 图11  战国龙凤虎纹丝织品  1982年湖北江陵(今荆州市)出土。

      用朱红、黑、金黄等色线织成的对称花纹图案其中有双向双龙和背向双虎,虎身斑纹黑红相间图案表现出龙飞凤舞和斑斓猛虎穿跃其中的景象这件丝织品构图丰富,纹样生动,色彩艳丽,绣工精细,是反映战国时期丝织技术高超水平的珍品第7课) 图12  《孙膑兵法》竹简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这部《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思想,总结了前人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上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孙膑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第6课)图13  战国铁双镰范  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都使用了铁制的农具,铁犁、铁锄、铁镰等已使用于农业生产铁双镰范为1953年河北省兴隆县出土范由铁浇铸而成,能多次重复使用,并生产出统一规格的铁器范上近镰柄处有“右廩”二字,系工官的名称战国铁双镰范的出土,说明了当时铁器成型加工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第7课) 图14  战国编钟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1978年5月出士这套编钟共65件,依照铜钟的大小和音高次第成组悬挂,故称编钟这种乐器是我国古代用于祭祀典礼和宴飨的礼乐器编钟分3层悬挂在钟架上,最上层的叫钮钟,分3组共19件中间和下层的钟叫雨钟,共45件。

      每件甬钟外表刻有“曾侯乙乍时” 和有关音乐内容的铭文在下层中间还有一件与甬钟不同的鎛钟根据钟上所刻铭文来看,鎛钟是楚王送给墓主人曾侯乙的 编钟的钟架系铜木结构上层3条横梁由两根木质圆柱支撑,中下两层横梁则由6个青铜佩剑武士用头和双手承顶,结构十分牢固这套编钟的出土,说明战国时期音乐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第8课) 图15  战国铜壶及纹饰  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壶高40厘米,重4.5公斤此壶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像对称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武舞图像,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在整个壶面上,刻画了二百多人的形象,人人各有特色,表现了精湛的技巧商周的青铜器,都是图案装饰,而到战国时期,青铜的装饰不少是画像,这在艺术创作的形式和题材上是个显著的进步从这些纹饰中可以看出战国时兵战的阵式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图16  匈奴鹰形金冠饰  这是1972年在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的匈奴贵族使用的金冠饰它由冠顶和冠带两部分组成冠顶为一立雕的雄鹰,站在用黄金锤揲成的有四只狼袭羊的圆形浮雕上。

      冠带由虎、马、羊雕成的半圆形浮雕组成这是研究匈奴民族社会生活的贵重资料第10课) 图17  秦朝阳陵铜虎符  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的信物虎符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秦朝阳陵铜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用虎符调兵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第10课)图18  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以来在陕西临潼的秦陵东侧,共发现四个兵马俑坑其中三个俑坑中有兵马俑一号兵马俑坑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约有六千多兵马俑俑坑阵锋向东,前面有一条东西宽3.45米,南北长60米的长廊有三列横队,每列有70个身穿战袍的陶俑其后是东西向的过洞,排列着挂剑执矛的铠甲俑和多乘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似为军阵主体纵队之间有隔墙,陶俑、陶马就放在宽3.25米的9条过洞内这些兵俑是用黄泥雕塑,而后用火烧制而成的兵俑体形高大,造型逼真在这些陶俑中间,还有一匹匹形同真马大小的陶马,马高1.25米,长2米它们昂头竖耳,马鬃纷飞,从外形可以看出是一种能跑善战的良种战马。

      马后还有战车遗迹秦陵出土的兵马俑,是当时劳动人民付出血汗修建陵墓的历史见证第11、17课) 图19  西汉的长信宫灯  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灯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通体鎏金带有稚气的宫女,左手执灯,右手以袖笼放于灯上宫女身体中空,这样便通过右臂大量积聚灯烟,从而保持室内清洁宫女的头和右臂都可以拆卸,以便清除内部的烟尘灯座、灯罩也可以拆卸,灯罩可以开合,以调整照射的宽度,下柄可以调整照射的方向第13课) 图20  西汉锦袍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锦袍身长13米,袖长2.36米袖筒比较大,锦袍的最大特点是面料上的印花敷彩纱,是首次发现的汉代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高级丝织品敷彩是指在织物上,按纹样着色填彩,印花是在织物上用型板局部染色显花的工艺技术西汉锦袍是属于汉代深衣制式的一种深衣是古代最早的服饰之一深衣的特点是上衣与下裳相连成一体,长度大致在足踝间深衣的裳幅采用上狭下宽的裁制方法,这样可使下裳宽大,便于行走第13课) 图21  西汉早期纸  这是1986年甘肃天水市东南放马滩5号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残片,长5.6厘米,宽2.6厘米地图上绘有山脉、河流、沟溪、关隘、道路、界城等,并标有各处地名。

      经专家们鉴定,这是西汉文景时期的地图,也是我国现今已发现的最早纸张实物,它说明我国早在西汉初期就已发明了可以绘写的纸第16课) 图22  东汉铜奔马  1969年甘肃武威县雷台出土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奔马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首高昂,尾上扬,三足腾空,一足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上,故又名马踏飞燕奔马造型逼真,用飞燕衬托出它一往无前的矫健形态由于多次出国展出,奔马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倾倒了无数国外观众,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选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第13、15课) 图23  东汉绿釉陶水亭  陕西省西安市新筑镇三里西村出土,为随葬物水亭用细泥制成红陶,表面施有绿釉其形状像是在池中矗立一座重檐水亭水亭底部有四根支柱承托圆形平座,周围设有栏杆水亭下层中央坐一人,头带筛帽,身着长衣,应为水亭的主人亭外有两人作迎宾状池岸周围有许多禽兽,还有猎人执管机射鹿陶水亭的出土,反映了东汉豪门贵族富裕悠闲的生活情景第12、14课) 图24  东汉观伎画像砖  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乡出土纵38厘米,横44.7厘米,现藏四川省博物馆这块画像砖构图谨严,人物众多,密而不乱。

      在空隙间点缀两酒樽及两桌案,以示晏罢杯盘尽撤,开始歌舞的场面画面上简朴的浮雕,准确地刻画出舞蹈动作及舞剑者优美的舞姿与细腰女伎相对应的男伎,神态诙谐而富于夸张画面左边有二人为杂技歌舞伴奏整个画面,充满热烈的气氛第12、14课) 图25  西汉“单于天降” 瓦当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