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指向.docx
11页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指向 长期以来,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很多人只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恩格斯理解为“生产力主义者”,对他们从更深层次上阐释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平衡思想略而不见实际上,生态文明的思想一直贯穿马克思思想的始终从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从考察人是自然之子出发,到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深刻地论述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异化是如何不能克服在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只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更高阶段的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消除阶级社会中人的异化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与变迁人是自然之子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在人类的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觉醒之前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的生产能力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着,在强大的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下,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和谐随着人类社会由人的依赖关系转向物的依赖关系,人类社会形成了“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这种状况,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产业工人也大量出现。
在市场上大胆横行的资本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以人的异化为中介盲目地把自然资源生产成工业品,结果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下,不仅导致了经济危机,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首先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怎么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的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使用了德国农业化学家J·V·李比希的“新陈代谢”概念,并赋予它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其实是一个大的生物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由无数个小生物链组合成大的生物链在这些生物链的运行中,一种生物依靠其他生物生存,同时这种生物又以自身的产物(不管是何种形式)供养了其他生物,如果没有极端因素的介入,大自然整体上处于一种和谐运转的状态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中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依靠劳动实现了自身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同时人类又以自己的产出物回馈自然在阶级觉醒以前的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量并不是太大,再加上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破坏当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下,资本的逐利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高科技的运用下加速向大自然索取,返还给自然的却太少,结果造成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新陈代谢断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曾对此做了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也是掠夺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
资本对剩余价值膨胀性的追求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弱调控性使得这种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成为资本主义内生性的矛盾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变得令人忧心忡忡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这种生态平衡的破坏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之中了,也变成世界性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对资本主义地租的批判的时候再次写到:“大土地所有制使得农业人口减少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在他们的对面,则造成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并且这种浪费通过商业而远及国外资本对生态破坏的方式在今天主要转移到非发达国家了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这样的怪异画面:那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蓝天白云似乎更加醒目,相反第三世界国家不仅生活水平不高,而且环境变得更加糟糕其缘由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都转移到第i世界国家去攫取超额利润了,第三世界国家只是依靠资源的消耗和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少得可怜的收入。
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失衡,而且在更深刻的意义上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生态异化说到生态观念,很多人仅仅把它看做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少把人与人之间以及由人所组成的人类社会也纳入到生态文明之内实际上,不仅从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来讲,还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终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看,生态文明的内容理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关系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生产方式由于其狼性法则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并且这种异化是立体的、全面的、深刻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异化问题:一是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对立——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二是工人与自己的劳动相异化——劳动不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是成了否定自己的方式和不幸的来源;三是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活的手段,否定人在劳动意义上对自然界的生态性存在;四是人与人的异化——作为前三种异化的逻辑推论结果,不管是工人还是资本家都偏离了真正的人的存在,“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资本主义在异化劳动中,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但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这使人偏离了生态世界自然进化的最终结果,即作为有理性存在的存在,甚至也使人类进化的基本手段——劳动与它的意义相违背,表现在社会上的状况则是“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作为突破口,找到了打开正义社会的密钥这就是:通过消灭私有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无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实现对异化劳动的否定,回归到真正的人类生活这种生活来自于自然的馈赠,表现于道德社会的平等而自由的生活它只有在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二、消灭私有制,实现自然的复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如果人类过度运用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而又有限的理性的话,那么大自然就像一个阅历丰富的老人教育冥顽不化的无知者一样,很轻易地显示出他的威力:“对[来自www.lW5U.com]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
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在从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其中以20世纪30-70年代发生的马斯河谷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等“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最为显著这正是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在生态灾难事件频发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面对人类发展的困境,一些学者在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有影响力的著作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入反思在广泛诘难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也采取了积极行动,比如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等,同时也邀请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参与来解决这些问题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悖论,资本主义制度所期望的美丽地球只是更多地要求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牺牲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来实现他们的要求他们也许已经意识到,但不愿承认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内生性痼疾——资本的贪婪性才导致了人类生态文明在今天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现在看来,要想真正解决人对自然无限制的劫掠与破坏,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和谐相处,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资本主义制度外,而应深入到制度内来进行根本性的解决,即要克服资本为个别资本家服务的逐利性——也就是消灭私有制。
在消除私有制的前提下,社会将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即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指出的那样:“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利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在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一直把科学社会主义等同于共产主义)的条件下,“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可以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们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社会主义的实现同样需要丰富的物质条件,但这种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的生产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它不具有私有性和逐利性,以“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最小消耗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化,在最适合人的社会本性和自然本性的条件下,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了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社会主义条件下,“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而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就必然消失”在平等而自由的社会环境下,科学社会主义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上是自由的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里集中论述了这一点:“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在此基础上,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在现实层面上的反应,人类社会在社会生态系统也实现了把人当做目的的有序发展,在社会管理上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即“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三、生态文明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从社会较高层次的经济形式立足点出发,整个地球被单独的个人占有这样的私有财产关系与一个人被另一人占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私有财产关系一样荒唐。
即使是整个社会、国家乃至那些同时存在的社会整体,也都不是这个地球的拥有者他们只是占有者及用益权人罢了和家里的好父亲一样,必须把一个改进过的地球传承给后继的世代在这里,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