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路基路面工程规范要求.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40613986
  • 上传时间:2023-1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总那么  1.0.1 为适应我国城镇道路建立开展的需要,提高路面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路面工程平安、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城镇道路的路面设计   1.0.3 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鼓励设计节能降耗型路面,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技术  1.0.4 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略〕3 根本规定   规定了路面设计的根本要求及设计的一般原那么;提出了路面设计基准期、设计轴载与交通分级;规定路面构造可靠度水平、参数确定方法;确定了路面设计环境参数与使用性能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道路路面的面层、基层与垫层等各构造层应符合以下 规定:  1 面层应具有足够的构造强度、稳定性和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等外表特性。

         2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  3 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3.1.2 道路路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根据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考虑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素,进展路基路面整体构造综合设计;  2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再生材料;  3 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4 穿插口进口道和公交车停靠站路段应进展特殊设计;  5 应具有行车平安、舒适和与环境、生态及社会协调的综合效益  3.1.3 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  三大类,其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宜符合以下规定:  1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外表处  治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  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2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  与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 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3.2 设计要素   3.2.1设计基准期应符合表3.2.1规定。

        表3.2.1 路面设计基准期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快速路15年30年--主干路15年30年--次干路15年20年10年〔20年〕支 路10年20年  注:1 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设计基准期为10年,采用石材为20年  3.2.2标准轴载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路面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应符合表3.2.2-1的规定  表 3.2.2-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标 准 轴 载BZZ-100标准轴载P〔kN〕100轮胎接地压强p〔MPa〕0.70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21.30两轮中心距〔cm〕1.5d  2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载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大型公交车比例较高的道路或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经论证选用适当的轴载和计算参数    车辆轴型    3.2.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1 沥青路面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 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a    〔3.2.3-1〕  式中:Na——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  轴次〔次/d〕;   n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 ——标准轴载〔kN〕;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或等于3m时, 应按一个单独的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时,双轴或多轴  的轴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C1=1+1.2〔m-1〕 〔3.2.3-2〕  式中:m——轴数  3.2.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2 沥青路面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s   〔3.2.3-3〕  式中: Ns——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轴次〔次/d〕;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2〔m-1〕 〔3.2.3-4〕   式中:m——轴数  6 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3.2.3-5〕  式中: Ne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t ——设计基准期〔年〕;  N1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y ——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年增长率〔%〕;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表323-1设计车道分布系数,车道特征车道分布系数P单向单车道1.0单向两车道0.65~0.95-单向三车道0.50~0.80单向四车道0.40~0.70  3.2.4 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1 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3.2.4-l〕   〔3.2.4-2〕  或 〔3.2.4-3〕  或 〔3.2.4-4〕  式中:Nc一lOO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级轴载的总重〔kN〕;  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Ni——各类轴型i级轴栽的作用次数,  ——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吋,=1;单轴-单轮吋,按式〔3.2.4-2〕计  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3.2.4-3〕计算;三轴-双轮组吋,按式〔3.2.4-4〕计算。

          2 设计基准期内水泥混凝土面层临界荷位所承受的累计标准轴载当量作 用次数应按下式进展计算:   式中: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临界荷位所承受的累计当量轴次  〔次〕: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使用初期的当量轴载日作用次数〔次/d> ;  ——水泥混凝土路面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按表3.2.4选 用*  表3.2.4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道路等级纵缝边缘处快速路、主干路0.17-0.22次干路及以下道路行车道宽>7m0.34-0.39行车道宽≤7m0.54-0.62  注:行车道较宽或者交通量较大时,取髙值;反之,取低值  3.2.5交通等级可根据累计轴次 〔万次/车道〕,按表3.2.5的  规定划分为4个等级  表3 交通等级交通等级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累计当量轴次标准轴截累计作用次数〔万次〕轻<400<3中400-12003-100重1200-2500100-2000特重>2500>2000  3.2.6 路面设计环境要素  1 沥青路面面层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应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  2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 ,根据道路所在地的道路  自然区划,可按表3.2.6-1 选用。

        3 在冰冻地区,沥青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6-2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6-3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3.2.7 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   表3.2.7 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目标可靠度95%90%85%变异水平等级低低~中中~高  3.2.8 路面抗滑性能   1 快速路、主干路沥青路面在质量验收时抗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8-1的规定,  次干路、支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步行街可按表3.2.8-1执行  表3.2.8-1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年平均降雨量〔mm〕质 量 验 收 值横向力系数SFC60构造深度TD〔mm〕>1000≥54≥0.55500~1000≥50≥0.50250~500≥45≥0.45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在质量验收时,应符合表3.2.8-2的规定  表3.2.8-2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外表构造深度要求〔mm〕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一般路段0.70~1.100.50~0.90特殊路段0.80~1.200.60~1.00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在质量验收时,应符合表3.2.8-2的规定。

        表3.2.8-2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外表构造深度要求〔mm〕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一般路段0.70~1.100.50~0.90特殊路段0.80~1.200.60~1.00  4 路基、垫层与基层   4. 1 路基   4.1.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 、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1.2 路基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在不利季节,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不小于30MPa;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小于20MPa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  2 路床应处于枯燥或中湿状态  4.1.3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应根据路床顶面的不平整情况确定,宜为100mm-200mm  4.2 垫层   4.2.1 在下述情况下,应在基层下设置垫层:   1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2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3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4.2.2 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 0.075mm的   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

        4.2.3 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  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4.3 基层   4.3.1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4.3.2 基层类型宜根据交通等级按表4.3.2-1选用,各类基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3.2-2的规定   表4.3.2-1 适宜各交通等级的基层类型交通等级基层类型特重交通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稳定类中等或轻交通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或级配粒料基层  表4.3.2-2 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