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壳防护等级分类(精品).doc
12页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4208-84作者:译名 法律法规来源: 点击数: 2293 更新时间:2005-5-28标准名称: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4208-84标准编号:GB 4208-84标准正文: 国家标准局1994-02-21发布1985-01-01实施 本标准以外壳防护能力为基础,规定了最高电压不超过69kV(如有需要,经供需双方协议,额定电压可不超过72.5kV),借助外壳防护的电气设备的外壳的分类分级系统,同时规定了考核各种等级外壳防护性能的型式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的分类系统所包括的防护形式有: a. 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外壳内部的带电部分和触及运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防止固体导物进入外壳内部 b. 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达到有害程度 本标准仅考虑在各个方面均符合设计规定的外壳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外壳的材料和工艺应能保证达到本标准的要求纯粹为人身安全而设置在外壳外部的栏栅等防护措施不算作外壳的一部分 外壳外部的运动部件如风扇等的防护由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规定 本标准不规定有关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潮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的防护等级。
本标准等效采用IEC529(1976年第一版)《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包括1978年的第一次修改和1983年的第二次修改 1 代号(分类分级系统) 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通常由特征字母IP和二个特征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指引言a项中所述防护等级,第二位数字指引言b项中所述防护等级特征数字的含义分别见表1和表2 采用说明:对引言部分内容作了编辑性修改,将某些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删去,而放在编制说明中 采用时的差异:IEC529-76规定“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72.5kV……的电气设备……””,我国无此电压等级,与之最接近的是69kV,故本标准规定“适用于最高电压不超过69kV(如有需要,经供需双方协议,额定电压可不超过72.5kV)……的电气设备……” 表1 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第一│ 防 护 等 级 │试验位特├──────┬─────────────────────────┤方法征数│简短说明 │ 含 义 │参看字 │ │ │条款──┼──────┼─────────────────────────┼───── 0 │无防护 │ 没 有 专 门 防 护 │不做 │ │ │试验──┼──────┼─────────────────────────┼───── │防大于50mm │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导物进入壳内 │ 1 │ │能防止人体的某一大面积部分(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及壳│6.1 │的固体导物 │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不能防止有意识的接近 │──┼──────┼─────────────────────────┼───── 2 │防大于12mm │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长度不大于8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的固体异物 │能防止手指触及壳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 │6.2──┼──────┼─────────────────────────┼───── 3 │防大于2.5mm │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 │ │能防止厚度(或直径)大于2.5mm的工具、金属线等触及壳 │6.3 │的固体异物 │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6.3 │──┼──────┼─────────────────────────┼──── │防大于1mm │能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 4 │ │能防止厚度(或直径)大于1mm的工具、金属线等触及壳内 │6.4 │的固体异物 │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6.4 │──┼──────┼─────────────────────────┼──── 5 │防 尘 │不能完全防止尘埃进入,但进入量不能达到妨碍设备正 │ │ │常的程度 │ 6.5──┼──────┼─────────────────────────┼───── 6 │尘 密 │无尘埃进入 │6.6 ━━┷━━━━━━┷━━━━━━━━━━━━━━━━━━━━━━━━━┷━━━━注:① 表中第2栏“简短说明”不应用来规定防护型式,只能作为概要介绍。
② 第一位特征数字为1至4的设备应能防止三个互相垂直的尺寸都超过第3栏相应数字,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固体异物进入外壳 ③ 对具有泄水孔或通风孔的设备第一位特征数字为3和4时,其具体要求由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规定 ④ 对具有泄水孔的设备第一位特征数字为5时,其具体要求由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规定 表2 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第二│ 防 护 等 级 │试验方法位特├─────┬─────────────────────────┤征数│简短说明 │ 含 义 │参看条款字 │ │ │──┼─────┼─────────────────────────┼─────── 0 │无防护 │没 有 专 门 防 护 │不做试验──┼─────┼─────────────────────────┼─────── 1 │防 滴 │滴水(垂直滴水)无有害影响 │7.1──┼─────┼─────────────────────────┼──────── 2 │15°防滴 │当外壳从正常位置倾斜在15°以内时, │ │ │垂直滴水无有害影响 │7.2──┼─────┼─────────────────────────┼──────── 3 │防淋水 │与垂直成60°范围以内的淋水无有害影响 │7.3──┼─────┼─────────────────────────┼──────── 4 │防溅水 │任何方向溅水无有害影响 │7.4──┼─────┼─────────────────────────┼──────── 5 │防喷水 │任何方向喷水无有害影响 │7.5──┼─────┼─────────────────────────┼──────── 6 │防猛烈海浪│猛烈海浪或强烈喷水时,进入外壳水量不致达到有害程度│7.6──┼─────┼─────────────────────────┼──────── 7 │防浸水影响│浸入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时间后进入外壳水量不致达 │ │ │到有害程度 │7.7──┼─────┼─────────────────────────┼──────── 8 │防潜水影响│能按制造厂规定的条件长期潜水 │7.8 ━━┷━━━━━┷━━━━━━━━━━━━━━━━━━━━━━━━━┷━━━━━━━━ 注: ① 表中第2栏“简短说明”不应用来规定防护型式,只能作为概要介绍。
② 表中第二位特征数字为8,通常指水密型,但对某些类型设备也可以允许水进入,但不应达到有害程度 1.1 单一特征数字 如仅需用一个特征数字表示防护等级时,被省略的数字必须用字母X代替例如IPX5或IP2X 1.2 补充字母 如需要时,可加一补充字母以表示某种附加含义此时,该标准必须明确说明在分类分级试验中应增加的试验方法 补充字母由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规定 采用说明:为使本标准内容更紧凑,1.2条中的三个补充字母放在一起说明 例如:旋转电机所用的字母S、M(标于特征数字后)和W(标于IP与特征数字之间) 含义如下: S——防止水进入内部达到有害程度的试验是在设备不运转(如电机静止)的情况下进行 M——防止水进入内部达到有害程度的试验是在设备运转(如电机运行)的情况下进行 W——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并具有附加的防护措施或方法 如无补充字母S和M时,则表示这种防护等级在所有正常使用条件下都适用 1.3 代号举例 IP 44 │ │ │ │ │ └──────────────第二位特征数字 │ └──────────────────第一位特征数字 └────────────────────────特征字母 此代号指外壳能防止大于1mm的固体进入内部,并且防溅。
IP 2 3 S │ │ │ └─────────补充字母 │ │ └──────────────第二位特征数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