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doc
29页震撼推荐)201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系列专题十一: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1、考点解读一、考点盘点内容说明(3)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的决定 伴性遗传 (5)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考点解读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高考中常作为押轴题,从而达到高考区分、选拔的目的现按知识点将其做如下解读:分离定律是其他定律的基础掌握分离定律必须联系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这一细胞学基础,并联系两性配子的结合使子代有杂合子和纯合子之分在此基础上不难理解杂合子第一代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离比为1∶2∶1,性状分离比是3∶1(完全显性),而其根本原因是F1的配子分离比是1∶1注意复等位基因的现象如ABO血型的遗传在高考中还经常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以及应用测交实验判断某个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是组合的基础,习惯用分离比的各项数据(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用分枝法计算各种组合(基因型和表型)的概率善于应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家系遗传图谱的分析理解孟德尔杂交实验及其总结得出遗传规律的科学推理过程理解性别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性染色性决定;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两种某些性状伴随性别遗传,实际上性别遗传遵循的是分离定律,可以把性别作为特殊的性状看待,一切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某些遗传病的家庭图的分析题,其中大部分涉及伴性遗传病,只要按一般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即可解对于患病概率的计算看起来难,实际上并不难,只要牢记一些基本规律(例如: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患甲不患乙+患乙不患甲),很容易得分在高考中还经常出现基因位置的判断(例如:判断控制某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需要平时多总结一些基本规律,多解答一些题,总而言之,熟能生巧 细胞质遗传有别于细胞核遗传,主要是因为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不同在复习时我们一定要把握本质,深入理解细胞质遗传特点的实质要结合图来加深理解2、知识网络细胞质遗传质基因3、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基础过关一、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规律: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规律。
※基因和它的行为变化无法直接观察,而基因控制的性状在亲子代中的表现可以直接观察;因此,可根据性状表现来推知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性状传递规律的方法——杂交实验法杂交的方法:杂交;自交;测交一、人物介绍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㈠过程: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再让F1自交得F2㈡特点:⒈F1只表现显性亲本性状⒉F2中显隐性同时出现叫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如纯种高茎豌豆含DD基因,纯种矮茎豌豆含dd基因;㈡杂交产生的F1体细胞中,D和d的配子结合成Dd因D对d有显性作用,故F1显高茎;㈢F1通过减裂产生配子时,D和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含D和d的两种雌雄配子,比例1:1(等位基因分离);㈣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2便有了DD、Dd、dd三种基因组合,它们之间的比例近于1:2:1,在性状表现上则近于高3:矮1(配子随机结合)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性状分离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理论基础:㈠模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㈡模拟两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㈢模拟样本足够大。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还可用自交法,花粉鉴定法等)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础为(等位基因)独立性;本质为(等位基因)分离性㈠该定律适用于⒈真核生物;⒉有性生殖的生物;⒊细胞核遗传;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㈡等位基因的存在:它们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内,但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⒈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这里所说的生物指哪种生物?⒉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吗?⒊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能有一对等位基因吗?㈢基因分离与性状分离比较: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F2)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基因分离是指(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在减Ⅰ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结果㈣配子结合的概率: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F2才会出现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七、基因分离定律在理论及实践中的应用 ㈠育种方面:培育抗锈病小麦等㈡医学实践方面:⒈遗传病:白化病等㈢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八、有关遗传定律的概念及符号归类㈠交配类⒈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⒉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⒊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以测定F1的基因型⒋回交:让杂种子一代与亲本杂交⒌去雄:杂交试验时,除去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是杂交试验的重要环节㈡性状类⒈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⒉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⒊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⒋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⒌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⒍显性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不分显性和隐性,同时表现出来,即两者的中间性状㈢基因类⒈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发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A.a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⒉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⒊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⒋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⒌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⒍复等位基因:一系列等位基因的总体㈣个体类⒈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⒉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表示为:表现型=基因型+环境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吗?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吗?⒊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⒋杂合体: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⒌父本:相交的两个亲本中提供雄性配子的一方⒍母本:相交的两个亲本中接受雄性配子(提供雌性配子)的一方㈤符号类⒈P:亲本⒉♀:雌性⒊♂:雄性⒋×:杂交⒌⊕:自交⒍F1:子一代九、本节有关习题的解题规律㈠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n代后杂合体所占比例为1/2n;若自交过程中每一代淘汰掉隐性纯合体,则n代后杂合体所占比例为2/(2n+1)㈡基因型(表现型)的每一特定组合的概率计算公式:n!psqn-s/s!(n-s)!注:n是子代数目;s是某一基因型(表现型)的子代数,p是该基因型(表现型)的出现概率;n-s是另一基因型(表现型)的出现概率㈢遗传比率的决定主要根据概率的两个基本原理乘法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为各独立事件概率的乘积加法原理:互斥事件有关的事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相关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和可表示为:甲发生的概率×乙不发生的概率+乙发生的概率×甲不发生的概率十、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十一、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判断某显性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植物,动物)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 (雌雄同花的植物,最简便)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㈠方法:杂交法㈡过程: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该过程产生变异了吗?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㈠黄和绿是一对相对性状,圆和皱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㈡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的配子;㈢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是YyRr,表现为黄圆;㈣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进入不同配子中,结果产生比值相等的雌、雄各四种配子;㈤F2形成16种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B— 9(在最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上)A—bb 3(在第二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上)aaB— 3(在第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上) aabb 1(在最小三角形内)其中:A—∶aa=3∶1;B—∶bb=3∶1(符合分离定律)另外:纯合体就在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YyRr:Yyrr:yyRr:yyrr=1:1:1:1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㈠该定律适用于:⒈两对或以上相对性状遗传;2控制两对或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㈡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雌雄配子自由组合→不同对相对性状间自由组合㈢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才会出现不同性状及一定比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一定表现为自由组合吗?一对具有20对等位基因的生物进行杂交时,F2可能出现220种表现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⒈在育种中的应用⒉在医学和优生优育中的应用 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⒈正确地选择了试验材料;⒉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⒊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⒋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试验→分析→假设→验证→结论)。
七、本节有关习题的解题规律㈠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概率的推算(设F1为YyRr):⒈棋盘法;⒉分枝法;⒊多项式相乘法;如基因型:(1YY+2Yy+1yy)×(1RR+2Rr+1rr)=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1yyrr表现型:(3黄+1绿)×( 3圆+1皱)=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⒋概率直接相乘法如基因型:雌配子¼YR、雄配子½YR,则后代YYRR为1/8㈡由表现型推基因型时:把相对性状拆开一对一对分别加以考虑,再进行综合,即可求出双亲的基因型三)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如:A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