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docx
7页第二章 观察生物学法指导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为掌握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要采用积极主 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有条件 时,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说明1.本章主要讲述物质的特性,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来学习物质的特性物质的 存在状态及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同的物质有什么不同的特性?本章内容大致可分为 部分,第一部分物质的物态变化;第二部分物质的构成;第三部分物质的溶解性;第四部分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本章的重点是:物态变化及其特点,物探变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物质的构成,物质的 溶解性,物质的化学,物理变化及其区别本章的难点是:物态变化的理解和生活的联系,物质的构成,溶解性,化学与物理特性 的区别2. 后面附有学习本章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的归纳3. 本章各节习题的解答可参阅“教材直通车”2.1、 溶化与凝固1、 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观察,知道什么是溶化与凝固,溶化与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 质的溶化与凝固规律的区别知道晶体与非晶体溶化与凝固的类同2、 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晶体与非晶体溶化与凝固的类同点,巩固水银温度计与酒精温 度计的使用。
2.2、 汽化与液化1、 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观察,知道什么是汽化与液化,汽化与液化需要什么条件,汽化与 液化的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知道汽化与液化的不同点2、 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汽化与液化的类同点,加深汽化与液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3、 升华与凝华1、 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观察,知道什么是升华与凝华,升华与凝华需要什么条件,升华与 凝华有什么不同加深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2、 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升华与凝华的类同点,加深升华与凝华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4、 物质的构成1、 通过对物质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理解物质的构成,通过扩散现象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构 成2、 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扩散现象,加深对物质的构成的了解2.5、物质的溶解性1、 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观察了解物质的溶解性,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 素》实验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加深物质的溶解性在生活中的应用2、 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溶解性2.6物理性质与化学性状1、 通过对四幅图呈现了四种现象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共同性、差异性,归纳出物质变化 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然后再通过实验,能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实质,确定分 类依据。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了解和认识到这两种物质对人类生活的重 要作用,2、 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使学生对物质酸碱性建立初步的认识一、知识结构图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的相互转化物质的特性请你按照下面知识结构图,回忆本章所学知识.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溶解性二、学习目标: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表现的特点,了解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能根据有无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 晶体掌握硫代硫酸钠和冰的熔点2、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熔化图象在此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凝固的图 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3、 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和实质,掌握沸点概念,掌握液化放 热现象,明确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能列举液化现象及液化在实际 中应用的事例4、 会紧密联系生活经验,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自主探究蒸发致冷实验,加深 对蒸发致冷的深刻印象自主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深入了解沸腾规律知道升华和凝华的 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观察实验,认 识物态变化,形成观察、分析、对比、推理的能力5、 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 事例说明6、 通过探究实验(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 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7、 蔗糖、酒精在水中的溶解,汽水冒泡等为例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于水以蔗 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为例,确认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8、 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 酸具有腐蚀性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 碱性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9、 了解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三、复习提高本章内容的总结一、熔化与凝固1、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固需要吸收热量,需要放出热量2、 根据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把固体分为两类:晶体、非晶体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熔 点3、 晶体举例:金属、食盐、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明矶、石膏、水晶、冰.....。
非晶体举例: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4、 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5、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6、 熔点是晶体固液两态的分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大于熔点时为态,当物质的温度等于熔点时为态,当物质的温度小于熔点时为态8、记住几种晶体的熔点:冰、海波二、 汽化与液化1、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液化(也称),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汽化需要吸收热量,需要放出热量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3、 两种汽化方式的比较:汽化的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 相同点 都是由液态变成固态;都是吸热的过程4、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5、 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6、 沸点是液体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因为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表面气压有关,气 压越大沸点越,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情况下也是不同的7、 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酒精的沸点8、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9、 液体蒸发可降温,气体液化可供热试举例说明:三、 升华与凝华1、 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华。
需要吸收热量,需要放出热量2、 完成物态变化过程图:3、 自然现象中水的物态变化:云:、雨:、雾:露:、雪:、霜:冰雹:请说出除云雨外的现象发生的季节:4、 请描述云雨形成的过程:四、 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注意:物质并不是全由分子构成)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分子)2、 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处于不停的之中3、 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4、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能发生该现象,只不过快慢不同,最快最慢5、 扩散现象能说明: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是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6、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7、 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1) 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发生了变化2) 一般物质不同状态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关系:固液气3) 汽化、升华都是一种扩散现象五、 物质的溶解性(物理性质)1、 溶解是一种扩散现象,它的结果是形成溶液,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物质的溶解能力称为溶解性2、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称为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所以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 ①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②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③ 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④ 某些物质在水中可能不能溶解,但可能在另一些物质中溶解;⑤ 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但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4、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5、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例: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6、 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温度的高低、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溶质溶剂的量六、 物质的酸碱性1、 酸性物质:酸、其他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碱、其他碱性物质2、 强酸、强碱都具有性,例如:3、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1) 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记忆口诀:溶液酸中碱,石蕊红紫蓝2) 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度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3) 溶液的酸碱度用表示,它的范围为酸性越强,碱性越强4) 酒精、水、食盐水、蔗糖水为中性物质洗涤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具碱性醋、 果酱、汽水、可乐、水果等具酸性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形态的变化、物质的溶解等2、 化学变化:生锈、腐烂、燃烧、石灰水变浑等。
3、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可以不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必定发生物理变化4、 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吸水性、密度.…5、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注意:判断性质要从它对应的变化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