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大米保质期.doc
28页最新】大米保质期 养生之道网导读:大米也有保质期,你听说过吗?你会发现,各种大米的保质期长短不一,那么大米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呢?大米保质期的长短,与很多因素相关具体大米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小编为您介绍 大米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 GB1354-____为现行大米的国家标准,其对大米保质期的要求是,“产品在常温下保质期不应低于三个月”因此,大米国家标准中,仅规定了大米的最短保质期那么大米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呢? 专家表示,大米保质期的长短,与其品种、加工方式、包装方式等相关真空包装的,保质期相对最长;普通包装短些;散装米没有包装袋保护,保质期更短含水量较多的大米,保质期会比含水量少的短存放季节对大米的保质期也有影响,散装米尤其会受环境气温、湿度等的影响,比如秋冬可放半年,夏季可能就只有3个月有些大米加工企业,采用专业的复合塑料包装袋,可以防潮、防霉、防虫,所以保质期略长 春夏潮湿炎热,水分大的大米保质期只有3个月,而进口的大米,一般会多一道风干工序,水分大量减少,保质期会长达24个月袋装大米上标注的保质期,由生产厂家通过实验确定,质监和食药等主管部门通过抽检进行监督 大米存放时间越长,营养成分越易流失,真空包装的大米开封后,也会受空气中水分等影响。
而市民在买回大米后,最好放在干燥密闭的米缸内储存因此,三口之家应选择小包装米,最好在一两个月内吃完 另外,大米买回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开水槽和灶台处,梅雨和盛夏季节,可在盛米容器内放几片螃蟹壳或大蒜头,防止受潮、霉变、生虫 大米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大米等粮油产品虽不像新鲜蔬菜一样容易坏掉,但时间越长,大米的营养价值越低因此,大米一般在夏季保质期为3个月,在秋冬季为6个月市民购买大米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值期等标识;并根据标识是否清晰,判断这些大米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 家里的大米该如何保鲜? 虽然大米的储存是“置于阴凉通风处,保质期6个月”,但是在储存期间,即便未发热、生虫、生霉,其食用品质也是逐渐下降,导致营养成分降低若要保留新米的口感和品质,可将大米储存在低温环境中,比如保存在冰箱中就是比较好的方法,可以降低大米油脂氧化和米虫的滋生以下几个方法可以防止大米发生霉变、生虫 方法一:买回的大米放入密封米缸中,在大米中间挖一个小坑按5kg大米放入50g干海带的比例在坑中放入干海带,并用大米把海带埋起来,然后密闭缸盖保存海带具有很好的吸潮、杀虫作用,可以杀灭大米中的粉螨、霉菌等。
方法二:把50g花椒均匀地分成4分,每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并用棉线扎紧在有盖的米缸中放入10kg大米,把纱布包裹的花椒放入米缸的四角,埋入大米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大米成虫 方法三:在瓶中装入100ml白酒,敞开瓶盖把装有白酒的瓶子插入大米中,瓶口露出,然后密闭米缸保存白酒挥发的乙醇气体可以防止大米霉变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已经轻度变质的大米,从外表基本看不出什么变化那么又该如何判断大米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呢?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淘米水的颜色,如果淘米水的颜色发黑、发绿,最好不要食用;二是观察米胚,如果米的顶端发黑,说明大米已经过了安全食用期了;三是将大米放入塑料袋中密封5分钟后打开,如果有异味,也说明大米已经变质 大米储存知识 目的: 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在保存期间稳定不发生变质以及生虫现象,各地经销商提高大米产品在储存方面的知识确保产品在储存方面质量不发生变化 前言 大米因胚乳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湿、热、虫等影响而变质,从而影响了大米的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极易产生米质“陈化”和发霉变质甚至生虫,大米的储藏是粮食储藏学科中的一大难题安全储藏、防止霉变、减缓品质劣变是大米储藏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大米储藏主要采用气调、低温、机械通风和真空包装等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大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提高大米储藏技术水平,延长安全储藏期,保鲜大米品质,降低成本,是大米储藏的方向 一、大米储藏特点 大米失去谷壳保护,胚乳外露,易受虫害,储存稳定性比稻谷差大米的损失途径包括在采购、除杂、运输、干燥、储藏、销售等过程中物理质量的损耗及在此过程中商业品质的下降而大米储藏在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最长,损失最为严重大米储藏的特点表现为陈化,霉变,虫、鼠害等 1.爆腰 大米腰部出现不规则的龟裂成为爆腰爆腰是由于急剧地对谷粒加热或冷却,使米粒内部与表面膨胀或收缩不均匀,以及米粒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在储藏或加工过程,稻产生的爆腰主要与湿度,高水分的大米必须在低温或者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缓慢降温、干燥,若采用高温干燥或者骤然冷却,就会造成爆腰,增加碎米爆腰的大米食用品质和储藏稳定性也变差 2.陈化 大米陈化表现为米质变脆,米粒起筋,无光泽;糊化和持水力降低,粘度下降,脂肪酸含量上升,米汤溶出物减少;大米蒸煮后硬而不粘,并且扎嘴;有陈味一般储存一年即有不同程度的陈化成品粮比原粮更易陈化。
大米若水分大、温度高、精度低、糠粉多、虫霉为害,则陈化快,反之则慢,尤其在盛夏梅雨季节陈化较快 3.吸湿、返潮 大米吸湿能力与加工精度、糠粉含量、碎米总量有关尤其是糠粉,其吸湿能力强且带较多微生物,容易引起发热、长霉、变味,还阻塞米堆孔隙,使积热不易散发另外,Gurito P[1]等认为:薄膜袋吸潮率与大米水含量呈负相关,与环境温度成正相关 4.霉变 大米发生霉变的主要与温度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粉多少,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及害虫有关引起粮食没变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霉菌、酵母菌、植物病原真菌等)、细菌、病毒等,而最易促成大米霉变的是真菌中的霉菌霉变初期大米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灰粉状,米沟明显霉变过程中表现为发热、出汗,散出轻微的霉味;霉菌自身及其代谢产生的色素,引起大米变色,使米粒原有的色泽消失,而呈现出黑、暗、黄等颜色霉变与大米含水量、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显著相关水分在12%以下时,霉菌繁殖困难,在14% 以下,这时的水分活性AW值就低于0.64,对某些霉菌孢子有一定抑制作用,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繁殖霉菌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下完全抑制害虫繁殖,霉菌停止活动许晓秋[4]等认为:O2<2%, CO2>20%,或O2<10%、CO2>10%,都可以使各种储粮霉菌得到抑制,至少可以抑制分生孢子的生长。
5.虫害 大米的虫害主要是米象黄建国等认为:米象在温度低于11℃或高于35℃时不产卵气体环境对害虫影响比较显著,CO2能刺激害虫呼吸,使害虫气门持续张开,体内耗氧剧增,直至氧尽身亡CO217%~18%,3天即可抑制或杀死害虫;O2小于10%,害虫可于休眠状态存活;O2小于4%,二周致死; O2小于2%,害虫48小时致死 二、大米储存过程中大米品质的变化 外观品质变化主要表现在色泽和气味上,大米在陈化的过程中大米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异味 大米由于发热霉变而产生的异味主要是微生物散发出得轻度霉味,使其香气减退或消失,有异味,这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先兆 2.出汗 由于米粒微生物、糠粉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聚积,米粒表面出现潮润现象,俗称“出汗” 3.发软 出汗部位米粒吸湿,水分增加,硬度降低,手搓或者牙咬清脆减弱,俗称“发软”,未熟粒与病伤粒最先出现 4.散落性降低 米粒潮润,吸湿膨胀,使散落性降低如果扦样筒或者温度计插入米堆阻力增大,在米堆表面行走,两脚陷入较浅,大米由扦样筒流出时断断续续,手握易成团 5.色泽鲜艳 由于米粒表面水气凝聚,色泽显得鲜明,胚乳部分的透明感略有增加 6.起毛 米粒潮润,粘附糠粉,或者米粒上未碾去的皮层浮起,显得毛糙,不光洁,俗称“起毛” 7.起眼 胚部组织较松,含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较多,菌落先从胚部出现,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
含胚的大米先变化,颜色加深,类似咖啡色;无胚的,先是白色消失,生毛(即菌丝体),然后变色,再发展变成黑绿色 8.起筋 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续发展成灰白色,如筋纹,故称“起筋”一般靠近米堆表层先出现,通风散热之后愈加明显,光泽减退、发暗 一般情况下,轻度异味、出汗、发软、散落性降低、色泽鲜明等现象的出现,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征兆,而起毛、起眼、起筋等现象出现,说明发热霉变已属早期现象大米发热霉变的基本条件是水分,含水量高的大米,在适宜的温度与必要的氧气的条件下,会迅速生霉并出现发热因此,每到高温高湿季节,就成为大米发热霉变的高发季节含水量高的完粳米发热霉变尤为普遍 三、大米储藏管理 (一)常规储藏 1.确保入库大米的质量 大米含水量相差0.5%以上的不宜并垛储藏 2.储藏期间的粮情监控 大米在储藏期间的检查,通常以水分、温度、虫害、粮质为指标(气控储藏中还要检查粮堆的气体组分、化学储藏中的磷化氢浓度等),通常不同品种、不同含水量的大米在发热前有一个临界温度,大米在不良变化时往往会从粮温变化反映出来 (二)低温储藏 低温储藏的大米应力求低温季节入仓,最好在10度以下,以节省冷量、缩短冷却时间,而夏季热米进仓费用较高。
大米出仓时,合理启闭门窗,减少室内外温差,防止结露另外,高温季节时的低温大米也不能出仓,因为凉米遇到热空气会产生结露需要出仓时,则须分垛密封,随后开启门窗,逐步减少温差后方可出仓 (三)气调储藏 不宜控制操作 四、防虫害贮粮法 常用的预防方法 (一)空仓消毒:用80%或50%敌敌畏乳剂进行消毒其方法有悬挂与喷洒两种 1.悬挂法:就是在仓内高处挂起用80%敌敌畏浸过的布条或纸条,距离地面2 米高,每条之间距离2-3 米,任其自然熏蒸 2.喷雾法:用80%敌敌畏乳剂,稀释成1%或2%的溶液,进行空仓及工具、器材、铺垫物喷雾消毒 以上两种方法每立方米用药量皆为80%敌敌畏乳剂100 毫升-200 毫升,一般施药后要密闭3 天,可达到防治效果熏蒸后通风散气2 天,方可进仓工作,以保安全 (二)实仓熏蒸:常用磷化铝、磷化钙、溴甲烷等,都是在密闭条件下熏蒸杀死害虫,并可在短期内取得比较彻底的效果一般多在国家粮仓内使用使用方法:散装粮食每吨用磷化铝片剂6-7 片100 公斤的袋装粮食,可将药一片放入粮袋中部大量的袋装粮食,每吨放药10 片熏蒸时间,在12-15℃时需5 天,16-20℃时需4 天,20℃以上只需3 天。
注意事项: (1)施药时不可把磷化铝药片集中放,以免引起火灾,药片间的距离不少于2 厘米,以保 安全 (2)空气中磷化铝浓度超过百万分之七时,停留6 小时以上时能使人中毒;含万分之四时, 停留半小时以上即有生命危险因此,粮食经熏蒸后两周,方可进仓居室存粮严禁使用磷化铝 五、附表 表(一)储粮害虫繁殖情况 几种储粮害虫在低温库内生繁情况 仓虫名称 饲养头数 生活条件 生繁情况 仓温℃ 仓湿% 粮食水分% 粮食品种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6个月 玉米象 50 14.5 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