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与分省卷的比较.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5720014
  • 上传时间:2017-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7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 4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与分省卷的比较 韩建峰/袁兆桐【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专题 号】G32【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原文出处】《历史教学》(津)2013 年 10 上期第 12~15 页【作者简介】韩建峰,男,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历史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255028);袁兆桐,男,淄博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CETE 高考评价中心研究员,山东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255000)目前,我国高考历史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各类试卷的命题导向、试卷结构、试题设计、试题难度等方面均存有明显差异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各省市的试卷也各领千秋,各类试卷相互借鉴和映衬,其趋向是在保持各自试题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向全国卷靠拢下面对各类历史试题作简要比较,以期能对提高高考试题命制质量和备考有所助益一、多种试卷并存,试题呈现多元2013 年历史学科的新课程高考试卷保持多种形式,在 13 套试卷中,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有三套,其中河南、河北等 7 省使用Ⅰ卷;贵州、甘肃、西藏等 11 省区使用Ⅱ卷,海南使用单科卷实行分省命制文综卷的有山东、广东、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北京、四川、重庆等 9 省市,江苏采用历史单科试卷。

      高考试题的多元化还体现在《考试说明》中,不少省市利用独自研发《考试说明》之机,对考试大纲进行了大胆改造和取舍,如江苏、福建等省市,将考纲的考点细化为三级目标,每年都对考点有所调整,四川的“说明”,对命题指导思想特别是考核目标和要求进行了细化及阐释不少省市还对选修模块的考查做了大胆调整,有的减少了选修模块考查的数量,有的采用必修、选修混编的考查方式,取消了选做题从目前的试卷类型来看,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北京的传统文科综合卷;第二类是海南、江苏的单科卷;第三类是其余 24 个省市,文综名义下的政、史、地三科学科试题,三科的目标考查和能力要求按学科单列,不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并取消了跨学科试题,其中天津是三科独立成卷目前这种多元化的局面,是我国高考命题改革探索的产物,符合分省命题的实际各省市对课标和考纲的调整和改造,是对其自身缺陷的补救和改正,考纲和课标的权威性也受到一定撼动这种多元并举的命题机制,便于发挥各省市优势,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但受水平、经验的限制,各地试题水平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二、命题专家的构成和命题主张方面高考命题的直接制约因素是高考命题者,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命题实践直接影响着试题的内容和水平。

      因之,在探讨高考命题规律时,要密切关注高考命题者的命题主张、学术思想,还应关注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和学术进展国家考试中心的高考命题者由高校和研究部门的学科专家组成,中学界无人参与,他 2 / 4们不仅有丰厚的学术素养,并且传承了“刘宗绪时代”的命题成果,命题技巧娴熟应该说,考试中心的专家命题经验丰富,命题技巧高超,不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命题经验,都代表了国家最高水平但国家考试中心的命题者成分单一,高校从事课程论的研究者和中学教师代表无人参与命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的了解和认同相对于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来说,分省命题的专家构成较为合理,其主体多是来自辖区内高校的历史学者,也有省内高校从事课程研究的学者,还有直接从事历史教研的教研员和中学教师,不少省市的学科秘书也是从中学选拔的,有的省是高校学者、教研员、中学教师各占 1/3这种人员结构,虽一定程度地弱化了历史学科性和高校对选拔人才标准的要求,但能较充分地反映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对试题的难度控制较好也应看到,相对于国家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来说,不少省市的命题专家在命题水准上稍有逊色特别是在命题经验方面,由于起步晚,命题专家队伍又不稳定,试题命制一直处于摹效学习阶段,这是制约分省历史命题水平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高校选拔合格考生,是高考试题所承载的首要功能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力主试题要体现高等院校相关的专业需要,着眼于接收方的选拔要求,命题的重心更侧重于考生将来升入大学后的学习能力他们认为高考命题应反映学科发展的趋势,应将学术前沿的成果引入高考因为中学历史教学界的诉求不能及时上达,命题者对课标和中学实际的了解相对少,特别是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认知度低又因为高校与中学的课程体系不同,其大多从自己研究的领域和成果方面寻找命题素材在这种情况下所命制的试题,突出了历史的学科性和完整性,强调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却与中学的实际有较大距离由于分省命题的专家构成相对合理,部分中学教师的代表直接参与命题,他们深谙中学教学实际,并且有一定话语权,对帮助命题专家了解中学教学实际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分省命题的试卷比较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对新课程的理念反应较到位,难度控制适当但应看到,这种情况下命制的试题,突显了高考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却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高校的选拔要求;同时,由于学识和经验的限制,部分省市的试题,存在学科能力的考查不够全面,考核目标不尽明确,试题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单从人员构成和命题实践来看,全国卷和分省卷的命制都有可改进之处。

      两个有利于”的原则都应兼顾,二者绝不能偏废中学界的正当诉求应得到充分表达,如无视我国历史教学的现状,一味强调高校历史专业的选拔要求,高考试题会与中学历史实际严重脱节同时就分省命题来说,应借鉴全国卷的命题经验,进一步提高命题水平三、对教材的依托和取材方面针对“一标多本”的现实,高考命题不能拘泥于单一教材,应采用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命题全国卷已基本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并且超越教材,从新的角度选取思维含量高,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时新材料,设置新的命题情景,提出新的问题此外,为拓展命题资源,全国卷的《考试大纲》中还特别提出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要求①这就意味着高考考试内容会涉及初中知识而一些分省命题的考试说明则无此规定前几年全国卷(包括考试中心命制的海南卷)试题中“唐代改革榷盐法”题、“蒙古旗盟制度改革”题、“张居正改革”题、“钱玄同”题等,所涉及的内容与课标和教材几乎没有直接联系,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材料,答案也绝少出自教材2013 年选修模块考查的“清末新政”和“唐代赋税变革”等,同样与教材联系不大特别是Ⅰ卷 41 题“东汉与唐政区比较”、Ⅱ卷 41 题“中英政治建筑比较”,不论是初中教材还是现行的各版本高中教材,都没有相关论述。

      此类题,进一步拓展了试题资源,这预示着今后浩渺无限的历史 3 / 4图文材料也可能会入题全国卷这种远离教材的命题方式,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力度,体现了历史素养的考查,但却有悖于考纲“依据课标的内容,确立历史学科考查的内容”的命题规定,也是导致历史难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全国卷来说,一些分省命制的试卷对教材的依托性较强,虽强调不拘泥于教材命题,也强调新材料和新情景,但所提供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景、制定的答案等,都离不开对教科书的依托如选修模块考查的内容绝少是课标规定之外的知识一些情况下,是“材料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中”的这种命题方式,在能力考查的力度上逊于全国卷,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命题资源,因此一些分省试题也开始了远离教材的尝试如何处理好突出能力考查,拓展命题资源与使用好教材的关系,是命题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四、对试题的难度控制方面全国卷与分省卷的难度悬殊,据粗略估计,考试中心近几年命制的试题,难度多在0.45 左右分省命题的试题难度,多数都在 0.55 至 0.60 之间,可以说,各分省的试题难度是明显低于全国卷难度的就全国卷来看,2007 年至 2012 年的难度分别是0.42,0.47,0.50,0.45,0.46,0.41。

      分省卷的难度则相对低一些,以 2012 年为例,北京是 0.46,广东是 0.56,山东是 0.49,天津是 0.55,福建是 0.56,浙江是 0.57,安徽是0.57因 2013 年数据尚未全面搜集到,仅据河北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列举如下:整体难度是0.40,选择题中,0.32 以下的有 4 道,0.20 以下的有 3 道,0.40 以下的有 7 道25 分的40 题难度是 0.34,及格及以上考生仅占 4.49%;12 分的 41 题,难度是 0.34河北省使用的是全国Ⅰ卷,其题目相对平实,试题设计相对简洁,40 题考查的“海洋问题”和 41 题考查的“地图说明题”,相比Ⅱ卷相应的题,考生对前者更适应些②河北是我国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省,2013 年又是实行新高考的第二年,而历史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可见实际教学与高考之间仍有不小差距现在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多数省市的录取率早已达 80%以上,有的省专科资格线仅 180 分,高考测量专家认为,现阶段试题难度至少应控制在 0.55 至 0.65 之间但与此相反,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难度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 20 世纪 90 年代录取率在 20%时的难度,历史是学生反映最难的学科。

      因为在文科综合命题的形式下,试题的难度过高所引发的矛盾已经被掩饰,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警觉如果不顾我国的高中教育实际,一味地追求试题的完美和顶尖,试题的难度控制不当,不仅不符合我国的考情,更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高中教育更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全国卷应当适当调整难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五、题型功能的完善和拓宽方面题型的创设、改造、运用和调整,反映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与演变全国卷和分省卷的基本题型都是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但二者的设计思路和考查功能的开发也是存有差异的全国卷选择题的主体是最佳选择题,此类题迷惑性强,难度大,思维含量高,考查功能全在选择题的设计中,注意减少文字障碍,将解答的重心转向对历史史实的把握和阐释上,加大了对释读材料和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文字游戏似的选择题已经绝迹,思维含量低、有一定启示性的组合选择题和否定选择题也已难寻踪迹与全国卷相比,分省卷的试题在这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如全国卷中已基本淘汰的组合 4 / 4选择、否定选择还占有一定比例一些选择题不是围绕主体知识命制而是纠缠于琐碎知识,如今年颇受争议的浙江卷 12 题,除了有科学性问题嫌疑外,所考查的古代私学本身即是细枝末节的知识。

      有的选择题,“历史味”淡薄,只要读懂材料,不必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即可作答有的试题过分追求图表化,图标与题干联系不强,不看图标,照样也能作答因分省命题起步晚,出现一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的主体题型,这种全能性的题型,通过材料——史实——思辨的综合考查,以近乎史学研究的方式,从知识、过程与方法和认识整体考查考生的专业素养和潜质,全面考查了学科能力和素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全国卷的材料解析题题量大、信息丰富、思维含量高,答案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综合释读、提炼、归纳才能得出特别是选修模块的试题,与教材关联少,答案主要出自于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和提取可以说,全国卷的材料解析题已成为考查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功能题型而分省试卷的材料解析题,多数材料文字量少、简约,信息含量少,特别是答案的组织,不必通过对材料的归纳和提炼,材料仅为答题提供设问背景;有的试题的材料处于摆设状态,考生不必释读材料和提取信息,答案可以直接取自教材,材料的解读、材料的运用等功能未得到充分开发,部分试题还维持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水平,是材料问答题此外,有些题目的设问,过于直白地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不像全国卷那样含蓄、自然,没有很好地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特点。

      全国卷在题型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对开放性试题的不断探讨,新高考强调“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这与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功能有着很好的契合为此,2010 年全国卷 40 题——评述“恩格斯的历史前提”,是与材料解析题混搭的,在做了试探后,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