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养学生尚健大气的性格.doc
7页如何培养学生尚健大气的性格项城一高任曼馨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那将是失败的语文学 习要有助于学生思想感情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但是语文课本和 语文读本中,写个人忧伤之文多,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李密的《陈 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写男女爱情的多,如诗经中的《卫风? 氓》和《并风?静女》东府《孔雀东南飞》等,这些诗文都是千古名篇, 不能说不好;但这些诗文太柔,太多的凄苦之情,对学生良好健全性 格的形成有不良影响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雄 健之文,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尚健的性格特征唐宗世民,十八举兵龙腾云起,虎啸风生众望所归,发政 施仁励精图治,民为邦本这是一所中学为了向学生介绍唐朝的历 史和风格编写的韵文的确,唐朝的开国之君已与众不同,唐朝的风 韵影响了当代和后代的学者文人,对后世中国人的性格形成影响很大我认为,具体来说,大唐雄风应从这几个方面理解1、昂扬的时代精神即自强不息,处处表现为诗人对于人生永不止息地追求,俯仰天地 的慷慨大气之情怀,形成了唐代诗人共有的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与气质风貌如:李白的“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滓溟同科”(《日出 入行》);“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眼光简 直可以说是凌驾于寰宇之上的,他的心胸能容纳整个宇宙,并且以这 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
唐诗的这种俯仰天地的慷慨大气,是刚性之气与韧性之精神相结 合,也是初唐百年徘徊时期的孕育和发展初唐时期,作家一般都具 有高度的自信,乐观进取,不甘心于埋头案牍,而乐道于建功立业 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祖咏的《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都反映出诗人们的开阔胸襟, 自信之豪情溢于言表这些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的豪情,不是一般的人 可以做作而以吟咏出来的2、所见所思之博大李白:“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健 拔之气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健拔之气集中表现为至刚、至大 的气概至刚,是一种骨力,也是一种韧劲大”者既指作家所思之大,又指所见之大,表现在诗中则是囊括 宇宙万物的大度刘熙载《诗概》中说李白:“言在口头想出天外 又说杜甫:“高、大、深俱不可及李杜二人如此,盛唐诸名家,一 般也大体具有这些特色如陈子昂《感遇诗》之三:“汉甲三十万,曾 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 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 王维《老将行》:“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反功勋都表现出所思 至大这一特点所见之大,则就作家所具心胸和眼光而言。
如登岳阳楼望洞庭湖诗, 历代颇多佳作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孟浩然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诗读之则空阔无际,气象不凡,如在 眼前;而杜诗则境界深沉宽大,胸中能吞万物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壮阔的情怀可以 说是唐代诗歌的基调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盛大为美似 乎已成为唐代诗人创作精神中的支柱3、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一种大气与浪漫根据文献记载和一些 诗话记录,贺知章在长安初次遇到李白,诵《蜀道难》,呼之为“谪仙 人”,解下腰佩金龟换酒与之畅饮同欢;杜甫在赴长安应试途中与李白 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仍念念不忘, 赞之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 李白的风采,追寻李白几千里,终于广陵相会,言李白诗曰“鬼出神 入”李白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至于李 白被汪伦“千里酒家,百里桃林”的文字游戏所骗应邀,临别却仍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与踏歌相送的汪伦,更可以 看出唐人所普遍具有的浪漫气质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 物提供张扬个性的条件4、 边关征战勇于献身之豪气为国而死,纵死犹闻侠骨香。
如李 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就是这一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就可见当时人们的那种重功业 轻姓命的豪情又如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终不还”;李顾《古意》中的“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王维《少年行》中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骡骑战渔阳孰知不向 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等,都表现出诗人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 情,不息的生命力,博大的胸怀,雄浑而深远思想,超逸开放的个性, 崭新的生活体验,以壮阔为美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唐代诗歌与其他朝代诗歌相区别的特色,那是一 种豪放,阔大,雄健、思想高远,行侠仗义的集合5、傲视王侯的英气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 诗歌的气,情,神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 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 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 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便我 不得开心颜! ”那种傲视王侯的英气和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是唐代所特 有的,只有那样的时代才会有那样的人,那样的诗。
总之,唐诗的整体风格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即雄浑的健拔之气 盛唐诗歌的健拔之气,是刚性之气与韧性之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于 诗中,则为雄浑、豪放的风格司空图在他的《诗品》中云:“返虚入 浑,积健为雄意为积聚健壮之气,则可为雄其雄浑的特点就是: 骨力劲健,气魄雄伟同时,雄浑与豪放及沉郁,彼此贯通,相互转 化,当它沉思默想、蕴蓄待发时就会变为沉郁;当它飘逸飞动,奔放 不羁时,则会形成豪放昂扬的时代精神,所思所见之博大,轻性命重功业,为张扬个性而 傲视王侯的英气,使得大气磅礴、变化万千,豪气干云的唐诗,内容 更为精确,情感更充沛,词句更富文采其壮丽恢宏的大唐雄风充实 了唐诗唐诗有着独具魅力的时代风格与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 远,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崭新的生活体 验,以壮阔为美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一这一切合起来 就成为唐代诗歌与其他朝代诗歌相区别的特色学文,更要学人的精神,学为文的气质,通过学习,形成自己良好 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性格唐诗宋词中的柔媚之音不少,但豪放之诗文 不是没有,我们要把这一点挖掘出来,让学生看到文学的另一面1、从历代评论家对成盛唐诗歌的评价中,领会唐诗的刚健与雄浑, 学习唐人的慷慨激扬、乐观进取精神。
历代评论家对成盛唐诗歌的评价相当高盛唐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 的巅峰时期,期间五十余年,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唐代 以后的一大批历史和文学评论家对唐朝的慷慨激扬、乐观进取的精神 赞叹不已严羽的“盛唐之音”、“盛唐风骨”褒誉,已将唐诗的成就 作了恰当的表述,当代林庚的“盛唐气象”论,将盛唐诗歌描述为“蓬 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在性格上是平易开朗的”;美学家则 将盛唐诗概括为“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引进和收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 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盛唐诗歌作为我国诗歌的顶峰之 作,其所包含的气质和精神绝非一代两代的学人可以表述完尽,因为 唐诗本身的博大精深,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自身的狭窄范畴,它已与 社会学、经济学、文化传播学、人格心理学等发生肩负起了反映现实、 讴歌时代、体味人生的重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品质可以代表盛 唐一代诗歌的总体风貌我们中学教师要根据时代需要,与时俱进, 自己也要有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无所束缚无所留恋”的精神 突破过去的一切,突破课本的限制,在语文课本的基础上,更广泛的 延伸中学教师则更应该有意识的将盛唐诗风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 有一种尚健精神,形成豪放旷达的性格,让男学生在行事处世时自然 形成一种绅士风度。
2、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写雄健之文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从 个人理想,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建功立业,与时俱进等方面,有 意识地引进唐代诗歌中的雄健之气,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感染和熏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跳出书本,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学习在这一 学期中,我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让他们互相交流思想,真正地感受如 何包容一种我们还不太理解的文化;带学生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 书本上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是生活中的细节放大如对照读苏轼的《赤 壁赋》,看凤山公园的凤山亭,就明白胸中有大丘壑才有可能写出豪放 之文,才能将生活中的欢乐放大,写出自己的豪情,3、引进课外资料,弥补课文不足我们觉得,现在语文课本的不 足,表现在诗词柔媚之词多,特别是宋词,课本选的是写个人愁绪或 者艳情为多,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如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些诗词都是以善于写凄婉之情见长,选入课本 的杜牧、温庭筠、王安石、周邦彦等人的诗词,也没有豪放的,大多 是写艳情或是个人的一时感受这些悲、愁、艳之诗文,不利于学生 健全良好性格的形成,在课外阅读中,中学教师要有意识地选一些豪 放的诗歌,来弥补这一缺陷。
我们曾利用平时的文学欣赏课,每月的测试,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有 雄健之气的诗歌,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李顾的《古意?男儿事长征》、祖咏的《望蓟门?燕 台一去客心惊》、王昌龄《绝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军行?青海长云 暗雪山》、《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维的 《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时》、西鄙人的《哥舒歌?北斗七星高》、李顾 的《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平沙莽莽黄入天》等我们将这些诗歌当作课文与学生一同学习, 师生共同模仿这些诗的气韵来写一些现代诗学生写的这些诗,平时 在上课前让他自己朗读,写得特别好的就推荐发表,贴在班上让大家 学习我们要有一种观念,敢于在阅读课中,用自己组织的材料去指导学 生学习,同时有意识的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养成 自己的性格江泽民同志提出“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人”,我们用刚 健的唐诗来引导学生,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