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版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16574106
  • 上传时间:2023-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2.9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阶段特征] 东汉灭亡后 ,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的大动乱隋唐(581—907年)和宋元(960—1368年)时期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整体感知]—(1)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国家大分裂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2)隋唐时期 ,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3)宋元时期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根本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1)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 ,北方农耕经济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 ,逐步恢复开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隋唐时期 ,随着新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应用 ,农业开展到达新高度;手工业方面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经济核心继续南移3)宋代是商业大开展时期 ,在城市里突破了市、坊界限 ,农村形成大量草市宋元时期 ,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 ,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开展方向2)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3)宋元时期 ,儒学处于转型时期 ,出现理学和心学;科技成就突出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推动了文化的开展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一、政治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开展1.中枢权力体系沿革(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省机构已经出现 ,但是职责尚未定型 ,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2)形成: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正式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关 ,有利于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 ,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正确决策 ,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成熟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 ,相权进一步削弱;元朝实行一省制 ,相权有所扩大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 ,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2)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另设通判、转运使牵制地方 ,中央集权加强3)元代: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行省3.选官制度的变革(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 ,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根底 ,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二、经济上——农耕经济的继续开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 ,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开展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剧烈 ,租佃关系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订立契约作为解决 纠纷的依据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 ,人口南迁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开展 ,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量根本持平;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手工业的开展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 ,出现五大名窑元朝进入彩瓷时代;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3.商业的繁荣(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长江流域经济开展相对稳定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开展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3)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纸币“交子〞 ,市民阶层兴起;海外贸易兴盛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元朝:政治统一 ,交通兴旺 ,商业繁荣;纸币流通广泛4.城市的开展(1)严格限制阶段(唐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 ,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南北朝时期 ,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 ,草市功能显著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 ,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3)唐宋时期的城市类型:海上贸易兴盛 ,沿海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等兴起5.商业政策中唐以来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如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 ,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三、文化上——理学的形成和科技文化的繁荣1.理学形成(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地位受到冲击2)隋唐时期: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3)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用“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进而标准社会秩序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科技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宋代活字印刷术创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指南针用于航海3.文学艺术(1)文学:唐朝时 ,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宋代 ,主要文学成就是宋词 ,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 ,元曲繁盛 ,成为兴起的新诗体宋词和元曲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2)书法:魏晋时期 ,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等;唐代风格多样 ,楷书、草书流行 ,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宋代追求个性 ,无视法度 ,代表为北宋四大书法家3)绘画:魏晋时期 ,士大夫文人画出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 ,风俗画开展4)戏曲: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国家分裂 ,北方战乱频繁 ,使中原地区经济开展缓慢;南方地区环境相对安定 ,江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2)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佛教、道教得到迅速传播 ,儒学开展出现了危机3)南北方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南北方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

      2.魏晋南北朝承秦汉启隋唐 ,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1)选官用人制度:自察举、征辟之制经由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过渡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2)中枢机构:三公九卿制转向三省六部制3)土地制度:曹魏“屯田〞开展到北魏“均田〞 ,为隋唐“均田制〞所继承 ,是开展小农经济的举措这些重要的制度 ,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支撑着国家机器运转 ,又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及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制度保证3.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 ,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 ,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帝手中 ,加强了中央集权 ,且有利于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开展2)经济制度①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②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有利于荒地的开垦 ,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稳固了府兵制③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 ,在一定时期内 ,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3)军事制度①府兵制:由隋文帝确立 ,唐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 ,有利于稳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②募兵制:唐玄宗建立 ,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有利于生产的开展 ,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4.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 ,理学兴起 ,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开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 ,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 ,促进了元曲的形成与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宋朝国家分裂 ,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 ,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的创作风格经济商品经济的开展商品经济的开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科技印刷术的开展印刷术的开展推动了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考向一 政治制度的调整和思想文化的繁荣■真题引领——已考视角···································································1.命题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三省六部制的演变(2019·全国卷Ⅱ)武那么天时期 ,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 ,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 ,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 ,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时机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 [材料反映了武那么天时期 ,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 ,强化皇权 ,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 ,故C项正确]2.命题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宋代官僚体制的变化(2019·全国卷Ⅲ)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 ,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B [由表中信息可知 ,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占大多数 ,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比拟大 ,故B项正确;隋唐以后 ,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消除 ,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达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 ,可排除C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 ,可排除D项]3.命题点: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2019·全国卷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 ,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 [题干表达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 ,刻苦读书 ,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应选D项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是两个概念 ,故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没有直接关系 ,故排除B项 自由投考与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矛盾 ,故排除C项]4.命题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重史传统对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2019·全国卷Ⅰ)史载 ,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 ,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锋利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