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38675746
  • 上传时间:2022-01-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0.1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B. 光线透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参考答案:C略2.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的浓硫酸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A. 若②为浓盐酸;产生大量气体产生;说明硫酸酸性比盐酸强B. 若②为铜片;有气泡产生,底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C. 若②为蓝色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D. 若②为蔗糖;白色固体变为黑色海绵状,有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氧化性参考答案:D【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导致浓盐酸浓度增大而加强其挥发性; B.常温下浓硫酸和Cu不反应;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五水硫酸铜中的结晶水而使五水硫酸铜变为无水硫酸铜; D.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还具有强氧化性。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导致浓盐酸浓度增大而加强其挥发性,浓硫酸和盐酸都是强酸,该实验体现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常温下浓硫酸和Cu不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现象,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五水硫酸铜中的结晶水而使五水硫酸铜变为无水硫酸铜,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该实验为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还能将蔗糖脱水后形成的碳单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其它的性质:高沸点性(制备氯化氢气体),吸水性(吸收现有的水)、脱水性(氢、氧元素按2:1比例形成水而脱去);浓硫酸中+6价硫还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还能和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反应 3. 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生成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的金属是                                         (    )A.铁             B.钠            C.铝             D.铜参考答案:C略4. 下列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在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硫酸根离子C. 萃取分液操作时,选用有机萃取剂,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中有Fe3+参考答案:B5.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的Ba(NO3)2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0.2NA个NO3﹣B.1L溶液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6NA个C.0.5L溶液中Ba2+浓度是0.1mol/LD.500mL溶液中,含有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参考答案:AC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根据n=cV计算出1L该硝酸钡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钡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含有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B.根据A可知1L该溶液中含有硝酸钡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含有的硝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的物质的量;C.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D.0.5L该溶液中含有0.1mol硝酸钡,含有0.2mol硝酸根离子.解答:解:A.1L该溶液中含有0.2mol硝酸钡,含有0.4mol硝酸根离子,含有0.4NA个NO3﹣,故A错误;B.1L该溶液中含有0.2mol硝酸钡,0.2mol硝酸钡中含有0.4mol硝酸根离子、0.2mol钡离子,总共含有0.6mol阴、阳离子,所以阴、阳离子总数为0.6NA个,故B正确;C.0.5L该溶液中钡离子的浓度与硝酸钡溶液的浓度相等,都是0.2mol/L,与溶液体积无关,故C错误;D.500mL溶液中含有硝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2mol/L×0.5L=0.1mol,0.1mol硝酸钡中含有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D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之间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6.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

      旧|法合成的反应是:①(CH3)2C=O+HCN→(CH3)2C(OH)CN②(CH3)2C(OH)CN+CH3OH+H2SO4→CH2=C(CH3)COOCH3+NH4HSO4新法合成的反应是:③CH3C≡CH+CO+CH3OH CH2=C(CH3)CO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②中CH3OH是CH2OHCH2OH(乙二醇)的同系物B. 反应③符合绿色化学思想C. 甲基丙烯酸甲酯有两种官能团D. 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参考答案:A分析:A. 根据同系物的概念分析判断;B. 根据反应中的原子利用率是否为100%,分析判断;C. 根据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H2=C(CH3)COOCH3分析判断;D. 根据加成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判断详解:A. CH3OH和CH2OHCH2OH的结构不相似,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A错误;B. 反应③只生成了一种产物,原子利用率100%,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故B正确;C. 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两种官能团,故C正确;D. 反应①中碳氧双键反应后变成碳氧单键,满足加成反应的概念,故D正确;故选A7. 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素的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还原性:Li>Na>K>Rb; 氧化性:F2>Cl2>Br2>I2 B.沸点:Li>Na>K>Rb;沸点:F2 HBr > HCl > HF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C. 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D. 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参考答案:D11. 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ⅠA,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 X与Y的简单离子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D. 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参考答案:C     略1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如下图所示。

      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T单质但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TB. 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是Y>RC.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R,故A错误;B项、R为C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为烃,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常温下为固体,沸点较高于水,故B错误;C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Na>O,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Na+与O2—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半径O2->Na+,故C错误;D项、由H、O、S、Na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HSO3,NaHSO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利用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1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能与金属钠反应B.乙烷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都不能使溴水褪色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参考答案:A14. 下列微粒中:①12Mg2+ ②  ③   ④O2—,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是(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B①12Mg2+的核外电子数为12-2=10,②的核外电子数为10,③的核外电子数为17+1=18,④O2-的核外电子数为8+2=10,所以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是①②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离子中微粒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之间的关系: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15. 反应 A+2B?3C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 mol/( 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 0.5mol/( L·min) B. 1mol/( L·min)C. 2mol/( L·min) D. 3mol/( L·min)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化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系数之比。

      详解】A+2B?3C1   2v(A) v(B)v(B)=2v(A)=2×1 mol/( L·min)=2mol/( L·min)故C为合理选项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溶解铜的方法及反应原理1)在热水浴条件下进行下列3个实验,部分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稀硫酸中加入铜片无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