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爱玲创作思想及文艺评论.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4786309
  • 上传时间:2021-1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7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爱玲创作思想及文艺评论【摘要】张爱玲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喜欢悲 壮、素朴和苍凉,她的创作思想重在突出普通人的安稳人生, 她的文艺评论涵盖文学、绘画、舞蹈、服饰、电影、音乐、 戏曲等方面,且多有独特的见解虽然张爱玲的文章题材丰 富多样,但主要的创作思想基本不变,本文在探讨张爱玲的 创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其文艺评论进一步挖掘了作品表面 下的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悲凉情怀关键词】张爱玲;创作思想;文艺评论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战争小说是中国小说界的主流旋 律,然而其间也不缺乏张爱玲等作家的非主流声调在那个 时代的上海,张爱玲突兀而来,似乎仅仅一夜之间便征服了 上海人,成为红极一时的作家、女才子在几十年后的今天, 我们重新解读张爱玲的作品时,仍然能够因她的才华感到灵 魂上的震撼,并受到深刻的启迪一、张爱玲的创作思想了解张爱玲,必须要了解她的幼年生活张爱玲的幼年 处于时代变革的混乱之中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满清的高 门巨族,张爱玲的家族仍然延续了富足的生活张爱玲的家 庭虽然缺少了关系融洽的父母,但仆人们的照顾依然使幼年 的张爱玲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体会到生活的舒适和慵懒随 着父母离异、继母进门、母亲归来,张爱玲宁静的幼年生活 被一步步打破了,张爱玲对父亲家的感受被其描述为“整个 的空气有点模糊,有太阳的地方使人暄睡,阴暗的地方有古 墓的清凉”,而母亲家则是有着“纤灵的七巧板桌子,轻柔 的颜色”,对于向往出洋留学的张爱玲来讲,母亲的家无疑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父亲的家是能够使其沉没的所在。

      父 亲察觉到了张爱玲的变化,最终借题发挥囚禁了张爱玲一秋 一冬,幽禁是张爱玲人生的第一个大挫折,这与其童年的感 受成为对比并相互补充,使张爱玲在认识到封建大家庭的热 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孤寂感由于缺少家中亲人的关爱,并 缺少同龄人的交往,形成了张爱玲敏感内省、审慎怀疑的性 格和态度而在其逃出父家与母亲生活时,体验到了新的难 堪,曾经对母亲的柔情也逐渐被销蚀,从此张爱玲真正成为 了家庭生活的边缘人,一个人的孤寂成为其最主要的生活体 验生于乱世,使张爱玲对于和谐有序的社会神往之至,更 使其深刻的感受到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欧洲战争使张爱 玲原计划的留学英伦成为泡影,而进入香港大学三年后的日 本侵华战争使张爱玲取得的优异成绩被完全销毁虽然如 此,但香港三年的生活、学习使张爱玲对香港的地理自然环 境、风俗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对战争的灾难性质有了清 晰而直接的感受受战争的影响,张爱玲的创造处处体现了 对人生的大慈悲和人的存在意识的思想,并确立了凡人是时 代的代表的历史观基于幼年生活和战争的影响,张爱玲喜欢悲壮、素朴、 苍凉,喜欢体现普通人的人生在选择作品人物时,张爱玲 喜欢选择“软弱的凡人”,选择“不彻底的人物”。

      张爱玲 对这些同时代的普通人的生活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悲 悯的关注着他们在新旧文化脱节的状况下如何走出封闭的 环境,深入的刻画了他们心灵的挣扎和受到的碰撞我们可 以从银娣、振宝、玉清等人的滑稽相中体会到当时的人们虽 然认识到国家已经改朝换代但旧习俗习惯无法驱逐的普遍 现象为突出、深刻的表现人物的灵魂,张爱玲将人物置于 爱情、婚姻之中,通过刻画婚姻恋爱来揭示人生和人性的本 相在《传奇》、《倾城之恋》、《十八春》、《小艾》、《秧歌》、《赤地之恋》、《五四遗事》等中或以言情为主题,或以言情 为线索,将男女主人公的相互感应、闪避等刻划的深刻、细 致,并将这些构成了作品的主干张爱玲描述男女之情时, 注重在普通人中选择传奇或在传奇里选择普通人,突出男女 之情世俗的一面,着力表现人生中较为安稳的一面张爱玲 认为飞扬的人生离不开安稳的人生的基础,因此白流苏在战 争后没有成为革命者而是认为活着的自己与多少还爱自己 的男人是唯一的依靠,虽然庸俗但却是现实与鸳鸯蝴蝶派 作家不同的是,张爱玲没有局限于为言情言情,而是通过言 情揭示了人生与人性,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婚恋审美性是作家创作的不懈追求,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便是 着力突出苍凉的美,这与张爱玲的世界观紧密相关。

      由于张 爱玲与她笔下的人物生活在一个被破坏的时代里,在被时代 甩去的强烈失落感中必须抓住一些东西才能证明自己的存 在,这种缺乏自我肯定的状态必须借助他人的爱才能感到一 点点的平衡和满足,然而这也注定了张爱玲描绘的男女之情 是不完美的,不仅不浪漫,还是充满烦恼、挣扎的,希望、 青春、幻想都没有可以存身之处虽然这种创作思想不受傅 雷等评论家的赞誉,但张爱玲本身的思想便缺乏与理性主义 相通之处,她无意接受那些理性的批评张爱玲在《写什么》 中,提出作家需要踏实生活,再用文字写下在生活中的感悟, 而不应是搜集色彩进行创作的做法,这再次印证了她的创作 思想二、张爱玲的文艺评论张爱玲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还撰写了文学、绘 画、舞蹈、服饰艺术、电影、音乐等方面的文艺评论,发表 了许多颇有独到见地的看法,不仅体现了她的深厚的文艺修 养与较高的文艺鉴赏能力,还体现了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她 对人生、人性、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认识张爱玲的文艺评论开始于高中时期,当她还在圣玛丽学 校学习的时候便发表过几篇短评,以对《烟水愁城录》的文 艺评论为例,张爱玲认为这类题材的作品虽然文学价值不 足,但林纾翻译的语言华丽精炼,前半部内容阴森恐怖而后 半部转为奇幻美丽,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能够使读者展开幻 想,具备娱乐价值。

      这些短评体现了张爱玲的洞察力、鉴赏 力、语言组织和驾驭能力,对林疑今创作的《无轨列车》的 文艺评论言辞精辟、批评中肯,而对丁玲的评论更是难以让 人想到这些文艺评论出自一个高中女生之中1945年,张爱玲写了作家评论《我看苏青》,对苏青给 予了很高的评价,她写道,苏青的创作是眼低手高的,苏青 虽然豪爽却非男性化,她有女人的所有弱点,苏青对于张爱 玲几乎便是物质生活的象征张爱玲认为苏青是一位乱世佳 人,有着忠厚的心,希望有所依附,她不仅要求新式的自由, 还要旧式的权利,这决定了苏青必然会面临新女性的普遍悲 剧,又由于苏青对于男女之情十分天真,前期将人幻想的崇 高,后期又发现卑劣之处,导致苏青难以有爱对于苏青的 细致入微的论述,有助于读者更深一层的去解读苏青张爱玲十分喜欢小说,最喜欢的旧小说便是《红楼梦》, 还有《金瓶梅》张爱玲认为《红楼梦》在中国的成就是旷 古绝今的,其改写时间应该持续了二十年以上,为省抄工而 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曹雪芹应该是一个感情炙热丰富的人 《金瓶梅》将武松杀嫂的情节延后,把潘金莲与西门庆放到 多妻的家庭里,否则六妻故事在当时算不上故事,但作者离 开了自己熟悉的材料,使用《水浒传》所有的架构便显得较 为机械化,潘金莲、春梅等人是由于和西门庆的紧密关联、 相互激发才有戏剧生命,西门庆死后故事便不如前部好看。

      《海上花》是张爱玲认为旧小说最典型的一部,全文读着像 剧本,轻描淡写便构成了普通人粗疏的生活《海上花》在 1894年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平淡无奇的情节没能引起读者的 兴趣,在五四运动以后又被人们认为是挂羊头卖狗肉,直到 第三次翻译出版之后才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对于西方文学,张爱玲喜欢劳伦斯、萧伯纳等人,却认 为他们的作品虽好但有局限,她只喜欢反映平民精神的作 家,不喜欢莎士比亚等作家和交响曲等隆重的东西,认为中 国的《西游记》等作品好于《浮士德》和《战争与和平》, 但对《老人与海》的评价颇高,这足以体现张爱玲个人的思 想对于电影,张爱玲极为喜欢,她还有很高的绘画水平, 对中国和西方音乐、服饰艺术等方面也颇有研究,这种自具 的才能加上张爱玲高超的文字功夫使她在这些方面的文艺 评论也十分深刻,见解独到、精辟,限于篇幅本文不能一一 论述三、小结:作为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留给 了后人许多文学上的享受和生活上的启发,而对其创作思想 进行研究,通过其文艺评论对其进行深刻的解读,对于今天 我们了解张爱玲,了解她的作品,还张爱玲于本来面目,具 有积极的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