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表达调控指南.docx
15页基因表达调控指南一、基因表达调控概述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细胞根据需要,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以特定水平表达特定基因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环境适应以及生命活动调节至关重要基因表达调控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染色质结构、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修饰等一)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1. 染色质结构调控(1) 染色质重塑:通过ATP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重塑复合物改变染色质结构,影响基因的可及性2) 组蛋白修饰:通过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修饰改变组蛋白性质,进而影响染色质结构3) DNA甲基化:通过甲基化作用抑制基因表达,常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域2. 转录水平调控(1) 启动子调控:通过转录因子结合或辅助因子调控基因转录起始2) 增强子调控:远端调控元件通过辅助因子与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增强转录活性3) 转录终止调控:通过终止子序列和反式作用因子调控转录终止3. 转录后加工调控(1) mRNA剪接:通过前体mRNA剪接形成成熟mRNA,影响蛋白质多样性2) mRNA稳定性:通过RNA结合蛋白或小RNA调控mRNA降解速率3) mRNA定位:通过mRNA运输和定位调控蛋白质合成位置。
4. 翻译水平调控(1) 核糖体结合调控:通过mRNA帽子结构或茎环结构调控核糖体结合2) 起始密码子选择:通过起始因子和核糖体调控起始密码子识别3) 蛋白质合成效率:通过多核糖体形成和翻译延伸调控蛋白质合成速率5. 翻译后修饰调控(1) 磷酸化:通过激酶和磷酸酶调控蛋白质活性2) 糖基化:通过糖基转移酶添加糖链,影响蛋白质折叠和稳定性3) 脯氨酸异构化:通过脯氨酰异构酶改变蛋白质构象,影响活性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一)染色质重塑机制1. ATP依赖性染色质重塑(1) SWI/SNF复合物:通过破坏染色质结构,增强基因转录2) INO80复合物:通过ATP水解改变染色质结构,调控基因表达2. 非ATP依赖性染色质重塑(1) 染色质重塑蛋白:通过直接结合DNA改变染色质结构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通过去除组蛋白乙酰基,抑制基因表达二)转录水平调控机制1. 转录因子(1) 概念:能够结合DNA特定序列,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2) 分类:根据DNA结合域分为锌指蛋白、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等3) 作用:通过激活或抑制转录起始,调控基因表达2. 辅助因子(1) 概念: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或减弱转录因子活性的蛋白。
2) 分类:包括共激活因子和共抑制因子3) 作用:通过改变转录因子构象或招募其他调控蛋白,影响转录活性三)转录后加工调控机制1. mRNA剪接(1) 前体mRNA剪接:通过剪接体识别剪接位点,去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2) 可变剪接: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不同mRNA异构体,增加蛋白质多样性3) 剪接调控:通过剪接因子和剪接调控元件影响剪接选择2. mRNA稳定性调控(1) RNA结合蛋白:通过结合mRNA帽子结构或3'端非编码区,影响mRNA降解2) 小RNA调控:通过miRNA或siRNA降解靶向mRNA,调控基因表达3) AU富集元件:通过RNA结合蛋白调控mRNA稳定性,影响翻译效率四)翻译水平调控机制1. 核糖体结合调控(1) mRNA帽子结构:通过帽子结合蛋白(CBP)识别mRNA,促进核糖体结合2) 茎环结构:通过RNA茎环结构调控核糖体翻译起始3) 起始因子:通过eIF等起始因子招募核糖体,识别起始密码子2. 蛋白质合成效率调控(1) 多核糖体形成:通过翻译调控元件促进多核糖体聚集,增强翻译效率2) 翻译延伸调控:通过延伸因子和核糖体调控翻译延伸速率3) 翻译终止调控:通过终止因子和释放因子调控翻译终止。
三、基因表达调控应用(一)生物技术领域1. 基因工程(1) 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构建表达载体,调控外源基因表达2) 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基因功能及调控机制3)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调控技术,治疗遗传性疾病2. 药物开发(1) 药物靶点选择:通过基因表达调控,筛选药物靶点2) 药物作用机制:通过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药物作用机制3) 药物递送系统:通过基因调控技术,优化药物递送系统二)医学研究领域1. 癌症研究(1) 癌基因表达:通过调控癌基因表达,研究癌症发生机制2) 抑癌基因表达:通过调控抑癌基因表达,研究癌症抑制机制3) 肿瘤靶向治疗:通过基因调控技术,开发肿瘤靶向药物2. 神经科学研究(1) 神经递质调控:通过调控神经递质合成基因,研究神经系统功能2) 神经发育调控:通过调控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研究神经系统发育机制3) 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基因调控技术,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三)农业研究领域1. 作物改良(1) 抗病性调控:通过调控抗病基因表达,提高作物抗病性2) 高产性调控:通过调控产量相关基因,提高作物产量3) 耐逆性调控:通过调控耐旱、耐盐等基因,提高作物耐逆性2. 牲畜改良(1) 生长性能调控:通过调控生长相关基因,提高牲畜生长性能。
2) 抗病性调控:通过调控抗病基因,提高牲畜抗病性3) 产奶性能调控:通过调控产奶相关基因,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续)(二)转录水平调控机制(续)3. 转录因子(续)(1) 转录因子结构域(1) DNA结合域(DBD):识别并结合DNA特定位点,如锌指结构、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HLH)、亮氨酸拉链等2)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域(PPIA):与其他转录因子、辅因子或RNA聚合酶相互作用,调控转录活性3) 调控域:如转录激活域(AD)和转录抑制域(ID),调控转录因子自身活性或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2) 转录因子激活机制(1) 共激活因子招募:通过激活域与共激活因子(CoA)结合,招募RNA聚合酶II或其他转录辅助因子,增强转录活性2) 染色质重塑:部分转录因子能招募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如SWI/SNF),改变染色质结构,提高转录起始位点可及性3) 转录延伸调控:通过稳定RNA聚合酶-转录本复合物,延长转录延伸过程3) 转录因子抑制机制(1) 共抑制因子招募:通过抑制域与共抑制因子(CoI)结合,招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或染色质沉默复合物,抑制转录活性2) DNA结合竞争:其他转录因子或非编码RNA竞争结合DNA位点,阻断特定转录因子的作用。
3) 转录因子降解:通过泛素化途径招募E3连接酶,促进转录因子降解,缩短其作用时间4. 表观遗传调控(1) DNA甲基化(1) 甲基化酶:DNA甲基转移酶(DNMT1, DNMT3A, DNMT3B)将甲基基团添加到DNA胞嘧啶碱基上,通常发生在CpG二核苷酸2) 甲基化效应:CpG岛甲基化常与基因沉默相关,通过阻碍转录因子结合或招募甲基化结合蛋白(MBPs)抑制转录3) 甲基化调控:甲基化水平可通过甲基化酶活性、甲基化去甲基化酶(如TET家族蛋白)以及DNA修复机制动态调控2) 组蛋白修饰(1) 修饰类型: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腺苷酸化等,由相应的组蛋白修饰酶催化2) 乙酰化:乙酰转移酶(HATs)添加乙酰基,中和组蛋白正电荷,放松染色质结构,促进转录;去乙酰化酶(HDACs)去除乙酰基,收紧染色质结构,抑制转录3) 甲基化:不同位点的组蛋白甲基化具有不同效应,如H3K4me3通常与活跃染色质相关,H3K9me2/H3K27me3通常与沉默染色质相关3) 组蛋白修饰调控网络(1) 修饰传递:组蛋白修饰可通过“写入”(writer)、“读取”(reader)、“擦除”(eraser)蛋白在染色质上传递信息。
2) 染色质构型:组蛋白修饰影响染色质高级结构,如核小体定位、染色质域形成,进而调控基因区域的可及性3) 动态调控:组蛋白修饰水平受细胞信号、环境因素和发育阶段影响,动态调控基因表达状态三)转录后加工调控机制(续)3. mRNA稳定性调控(续)(1) RNA结合蛋白(RBPs)(1) 结合位点:RBPs可通过RNA结构元件(如帽子结构、AUUUA序列、3'UTR茎环)识别并结合mRNA2) 功能机制:通过稳定mRNA结构、抑制核酸酶降解或招募其他调控因子,延长mRNA半衰期3) 典型RBPs:如HuR(增强mRNA稳定性)、Ago2(通过miRNA降解mRNA)、TRBP(结合TLR3调控mRNA稳定性)2) 小RNA调控(1) miRNA:长度约21-23nt,通过不完全互补结合靶mRNA的3'UTR,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2) siRNA:长度约21-23nt,通过完全互补结合靶mRNA,招募RISC复合物导致mRNA切割3) siRNA来源:可来自内源基因(如piRNA)或外源RNA(如病毒RNA)3) mRNA降解机制(1) 5'端帽依赖性降解:帽结合蛋白(CBP)如eIF4E结合帽子结构,招募核酸酶(如Xrn1)从5'端降解mRNA。
2) 3'端 Poly(A)尾依赖性降解:Poly(A)聚合酶添加Poly(A)尾,Ago2等RBPs结合3'UTR,招募核酸酶(如PARN)从3'端降解mRNA3) 非帽非Poly(A)依赖性降解:通过mRNA结构元件或特定RBPs识别,激活核酸酶(如RNaseH)降解mRNA四)翻译水平调控机制(续)1. 核糖体结合调控(续)(1) mRNA帽子结构:m7G帽子通过帽结合蛋白(CBP)如eIF4E招募到核糖体,促进翻译起始2) Kozak序列:位于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如GCCRCCaugG),优化起始密码子识别3) 起始因子调控:eIFs(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s)介导核糖体组装、mRNA扫描和起始密码子识别2. 翻译延伸调控(1) 延伸因子:eEFs(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s)如eEF1A(GTPase)、eEF2(促进肽酰tRNA移位)介导翻译延伸2) A位点核糖体停滞:某些mRNA序列或RBPs在A位点形成核糖体停滞,需要eRFs(eukaryotic release factors)如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促进翻译终止。
3) 调控因子:如GTPase循环调控延伸因子活性,真核延伸因子2激酶(eEF2K)通过磷酸化eEF2抑制延伸3. 翻译终止调控(续)(1) 终止密码子识别:A位点核糖体识别UAA、UAG、UGA终止密码子,招募eRF1和eRF32) 放射性释放: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促进肽酰tRNA水解释放多肽链;eRF3-GTP水解提供能量,促进释放3) 终止后加工:释放的核糖体通过GDP解离、核糖体解离因子(RRFs)和GTPase(如eRF3)作用,重新组装为翻译起始复合物三、基因表达调控应用(续)(一)生物技术领域(续)1. 基因工程(续)(1)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1) 载体选择:根据宿主系统选择合适载体,如细菌用质粒,真核细胞用病毒载体或质粒2) 元件设计:包含启动子、增强子、基因编码区、Poly(A)信号、终止子等调控元件3) 重组技术:通过限制性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