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课件.ppt
42页教育实证研究方法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课题计划书开题报告实证研究实施实证研究的几种基本模式:(问卷调查)一、课题计划书到开题报告一、课题计划书到开题报告课题计划书:1.研究题目课题名称应简明具体,反映研究的实质并有新颖性2.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研究本课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那些难题要说明该课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列出所含的子课题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5.研究课题已经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6.预期的研究成果具体说明项目的最终成果(论文、报告、专著等)及如何发布成果7.经费预算8.工作进展时间表课题计划书主要是为了课题申报的需要;取得课题进展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课题计划书的具体化基本内容:标题摘要:对计划(或报告)的简要总结阐述问题:简要说明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献综述目的和(或)假设:根据文献综述说明要验证的具体观点设计和步骤(包含思路)预期成果:具体说明项目的最终成果(论文,手稿,文章,等)及如何发布成果意义:如在社会的、理论的、教育的、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重复项目的重要性)。
附录:包括调查工具(测量指标)、样本选择说明、调查计划等设计和步骤量度和度量工具总体和样本数据收集计划分析工作计划不同研究范式,对研究设计和步骤的要求不同对于实证研究来讲:二、实证研究二、实证研究实证性方法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教育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教育经验的总结等这类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员外部操作来处理和认识事物,其结果可以测量,作定量处理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问卷调查研究是实证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一类研究以下将着重介绍问卷调查研究1. 什么情况下适宜使用问卷调查?与定性调查方法相比,问卷调查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2. 成功的问卷数据收集计划应具有哪些成分?3. 衡量/评估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如问卷调查项目)开题报告的标准是什么?1.什么情况下适宜使用问卷调查?与定性调查方法相比,问卷调查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问卷调查研究设计与定性调查研究设计的主要区别定性调查常常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提出摸索性研究问题,研究中使用归纳推理(inductive),而非演绎推理(deductive)2.研究问题集中在以往研究空白,或突发事件上3.研究侧重于社会情境,以及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而非孤立现象本身。
定义归纳推理(inductive):从对具体现象的观察中推论出一般性规律或原理的过程;从具体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演绎推理(deductive):从已知或假设原理推论出结论的过程;从一般到具体问卷调查设计与定性调查设计的主要区别(继续)4.强调个体主体性,强调研究对象赋予事件的意义,和他(她)们对生活的解释5.研究中使用特征法则(idiographic),而非普遍法则(nomothetic)解释因果关系(见定义)6.反思性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成为研究过程的一部分7.对研究者主观角色的敏感定义特征性(idiographic)因果解释:确认具体个人的特定事件、思想、或行为系列,以及这一系列如何造成个人的特定后果,或导致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可以看作是个体的,或历史的解释普遍性(nomothetic)因果解释:与特征性因果解释法则相反,侧重于研究和发现一般性(科学)规律确认对多个个体或事件的一般性影响研究方法比较:田野工作定义:在自然条件下对社会现象进行直接观察/参与目的:全面研究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模式优势:自然,发现性,理解深度,可随时改进原设计,效度,低成本不足:参照,普遍性,代表性,信度研究方法比较:定性访谈包括:深入访谈,事件史,座谈会,等。
优势:自然,倾听访谈对象“声音”,(一定程度)设计灵活,效度,低成本不足:普遍性,代表性,信度研究方法比较:问卷调查优势:³有利于描述较大人群的特征³分析灵活³测量标准化不足:³问卷问题必须简单,因而无法深入³社会生活情境缺失³难于改变原设计³表面性,缺乏效度³真实感差³操纵数据分析已达到预期结果(不易察觉的) 三角结构:混合方法(问卷调查及定性方法)综合各自优势用定性调查帮助改进问卷调查设计:³改进和澄清概念,术语³改进研究设计³发展,改进,或“引进”研究工具用定性调查帮助解释问卷调查结果:³检测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解释³深入探讨异常发现³直接与调查对象讨论如何解释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准备阶段:测量工具³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目的:为了成功地设计问卷,需要定义清楚问题,列出通过问卷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或者要检验的假设³设计问卷³问卷的试填实施阶段³抽样³培训³实施分析阶段³整理调查资料³统计分析总结阶段³汇报调查结果³撰写调查报告常发生的情况没有研究设计就开始进行问卷设计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按自己的口径设计变量的效度封闭式问题答案的分类³权威口径/时效性/有效性/适宜性把能想到的问题一股脑放上³关联性/逻辑性/可用性/成本/遗失率2. 成功的问卷调查应具有哪些成分?1)准备阶段理解研究目的;细化研究问题与假设,便于变量测量和分析;确保问卷设计的完整和调查后分析的缜密性。
(事例)事例研究课题题目:中西部中西部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资助制度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资助制度研究目的:揭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建立长期科学有效的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体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基本内容:1)测算基础教育适龄儿童的就学情况和家庭所面临的送孩子上学的教育成本2)通过文献,评价现有的基础教育阶段中通过给家庭和学生提供财政和实物资助的资助项目3)探索国际上基础教育阶段在提供资助方面可以借鉴的文献和教训4)以对基础教育成本的了解和对贫困家庭获得的各种资助形式为基础,提出一个可以对全国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建议5)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的颁布和推行后,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还会面临哪些因经济贫困继续影响就学的问题,这种学杂费形式的资助制度有效性怎样、是否与其它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政策协调一致、各级政府如何合理地分担是否有能力分担各类资助费用,以及如何从制度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的有效性,顺利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 背景因素(制度)◆农村发展◆贫困问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际免费义务教育经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现实教育支出能力◆贫困学生 ◆家庭教育负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教育公用经费预算体制◆教育财政分担与责任◆学杂费免费政策◆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与原则◆公共产品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决策理论◆学杂费政策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体系:贫困生标准界定;资助标准、资助经费投入;资助经费的管理、资助途径历史与现状◆资助方式◆实施效果◆主要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免一补”及效果该课题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基础和核心)----学校、家长、乡镇、县级、省级2.访谈;3.文献法;细化后的研究问题(问卷设计)附件附件3:研究目的和研究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为学生资助机制设计一个模式,来帮助提高政府的学生资助资源的目的、作用和效率,并保障贫困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
研究研究问题所需信息所需信息 时间跨时间跨度度信息来源信息来源 1 完成第一个九年义务教育相关的成本是多少?a. 学生上学所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主要类型?学校花费(取暖费、上机费、体检费、红领巾、停车费,其他?),教育税,交通费,寄宿费,课本和教辅读物费,文具费,校服,机会成本(因上学放弃的活动)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校,学生,家庭b.学校负担的生均成本?教师成本(工资,津贴,培训费),维护费,书本及文具费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校和县办公室c. 成本是如何因学校类型、教育水平、年级、性别及家庭贫困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分别按性别和家庭贫困情况的不同年级的上述成本信息哪个年级?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生或家庭d.这些成本在不同时期是如何变化的?特别是两免一补实施前后的变化?: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不同学期的成本信息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校,学生,家庭e. 这些教育成本在政府、社会和家庭之间是如何分担的?三个方面的经费分担情况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校,家庭,县f. 按照义务教育法,家庭需承担的总成本是多少?(对所有适龄儿童)以上各项成本信息和家庭中基础教育适龄儿童的数量综合考虑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校,学生,家庭g.教育总成本与家庭收入水平如何相比较?以家庭收入划分的总的平均教育成本(或按贫困水平)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校,学生,家庭2基础教育阶段提供了哪些学生资助?这些资助是如何实施的a.在县和学校实施的学生资助项目有哪些不同类型?谁提供的?资助的类型?生均资助多少?哪些群体接受资助?学校中的多少学生受助?资助类型,入学水平,现金和实物支持水平,资助来源,接受资助的标准,学生接受不同资助的贫困水平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县, 学校,乡, 学生,家庭b.资助水平是如何依受益人的贫困水平而变化的?资助项目都是针对贫困的学生吗?按家庭贫困情况所提供现金及实物资助的数量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r学校,学生,家庭c.除了家庭收入和学生资助项目外家庭筹集教育费用还有其他方式吗(如向其他成员借款和负债)?救助类型(现金和实物)其他资助来源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学生,家庭d.不同受益方对于各种资助项目的不同观点和评价,特别是对二免一补政策的?待考虑学校,家庭,教育行政部门县, 学校,, 学生,家庭e.随着二免一补的实施,学校的教育收入和教育支出是如何变化的?按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分别收集,在二免一补执行前后学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特别是经费收入和学生资助收入的尽可能细的使用情况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县、学校收支状况报表f.资助项目的总资金是如何计算划拔给每个学校?学校能按需要受到资金并及时下拔了吗?政府资助项目资金的分配规则,学校收到的资助收入及收到的日期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县, 学校, g.家庭承担的教育成本(任何资助的净成本)在执行二免一补时是如何变化的?执行二免一补前后的教育成本?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家庭或学生3辍学是如何与教育成本和贫困的相关的?各级贫困水平下的学校和家庭的辍学率a.I辍学与贫困有关吗?按家庭所面临的各类成本来看辍学率(家庭面临的教育成本越高,学校或家庭的辍学率就越高吗)2005/06学年2006/07 学年以学期划分,样本家庭的教育历程学校,家庭或学生b.辍学是如何随着家庭承担的基础教育成本的不同而变化的? 2005/06、2006/07 学年,以学期分,样本家庭的教育历程学校,家庭或学生细化后的研究问题优点:1)不会遗漏任何研究问题;2)调查工具设计的完整性;3)审查和评估问卷工具是否与调查目的一致;4)问卷设计的便利;5)确保数据资料分析设计的完整和有效。
2)实施阶段调查设计与样本选择和实施³抽样³培训³实施事例:实施前的准备预调查修正调查工具了解调查对象为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作准备抽样样本本单元元样本大小本大小研究工具和研究工具和调查对象象省4针对省教育厅的教育行政部门问卷县16针对县教育局的教育行政部门问卷乡32针对乡教育行政部门官员的问卷小学64针对学校校长和会计的学校问卷初中*45针对学校校长和会计的学校问卷户1028针对户主和学生的家庭问卷样本容量:1)统计分析的需要;2)工作量大小,调查人员和时间是否充足培训:1)培训手册,介绍调查工具和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方法,计划最佳路径,包括对象的工作时间和调查交通时间3)调查分组和各组任务;4)调查经费5)调查安全,比如保险实施:1)事先联系调查对象;2)实施调查;3)及时审查调查问卷3)分析阶段³问卷数据录入(录入公司与调查人员录入或者运用录入软件)³整理调查资料(清理数据资料)³统计分析(按照研究问题列表分项分析)4)总结阶段³汇报调查结果³撰写调查报告、论文、专著等细化后的研究问题(访谈设计)访谈:回答问卷调查无法回答的问题1)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解释;2)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新机制实施过程存在的管理问题。
对访谈提供的要求类似问卷设计3.3.衡量/评估教育研究项目(如问卷调查衡量/评估教育研究项目(如问卷调查项目)开题报告的标准是什么?项目)开题报告的标准是什么?评估标准评估标准优点显著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严谨影响面大可行性强符合资助者的主要目的显著优点显著优点³报告对项目中心研究问题意义的阐述:项目对增进本领域或跨领域的知识及了解究竟有多重要?³是否充分描述了对同一问题已有的研究?³项目是否有得出创新性或独到见解的可能?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³报告的构思和组织是否合理?³报告是否能向评估者证明作者有能力以较高水平开展项目?³所选择的研究方式,调查对象,和方法是否适宜用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³所选择的研究方式,调查对象,和方法是否足够用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³报告作者是否认识到研究设计的局限?报告是否对这些局限进行了讨论?影响面影响面³社会是否能从项目研究结果收益?例如:®为制定政策提供情况®有助于设计干预性方案®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社会问题³其他,如受益于研究本身?例如:®开展不同领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调查对象是否可以收益?可行性可行性³报告作者(个人或小组)是否有资格开展研究项目?(适当时,可讨论以往所做研究的质量)³所提议的研究是否构思和组织合理?³是否有开展项目必需的物力资源?符合投资者目的符合投资者目的³全国教育规划科学项目……³全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³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³……联系方式谢谢!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