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山区法律援助中心2008年工作总结.docx
8页蜀山区法律援助中心2008年工作总结合肥市蜀山区位于合肥市的西南部,辖11个镇、街、园,弱势群体人数较多,法律援助需求也有所增加,法律援助任务极其繁重中心在省厅、市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区司法局的直接领导下,以服务大局为核心,以从严管理为保证,努力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为贫弱群众撑起一片蓝天一、领导重视,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用力保障针对法律援助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区司法局的大力争取下,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财政对法律援助经费逐年增加,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三万元,为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供了有力的工作保障,促进了我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区司法局在办公条件的改善上也给予了法律援助中心大力支持,将法律援助接待室设在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三里庵旺城大厦,办公室宽敞、明亮、整洁,方便了当事人上门咨询和申请援助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法律援助形象中心健全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上墙公示这些制度包括: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法律援助工作职责、法律援助接待工作规范用语、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程序等中心为了方便群众,印制并发放了《法律援助工作流程表》和《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证据、材料表》,使群众对于如何申请法律援助一目了然。
中心十分注重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实行案件回访跟踪调查制度和案件投诉登记调查制度,每办结一件法律援助案件,都主动征求受援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达到了群众非常满意,到目前为止,区司法局没有接到一起投诉中心还参加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开展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提高办案的质量三、做好咨询接待和援助案件的办理,并将专项活动与常态工作有机结合中心安排专门接待人员接待来电来人咨询,工作人员在接待时认真诚恳,热情周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用专业的法律知识正确地解答群众的疑问中心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类专项法律活动,先后参加了“农民工维权专项活动”、“综治宣传月”、“婚姻家庭法律宣传月”“12、4普法宣传日”等活动,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等途径,向群众宣传法律,加强群众的法制观念与此同时,中心坚持将农民工维权工作纳入工作常态,在日常的工作中为农民工提供快捷方便、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的一起农民工维权案件,经过了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历经劳动争议仲裁、一审、二审,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受援人争取了最大的利益从六安来合肥打工的农民工梁志海,在工作的第七天,因顶管土方塌方造成脊椎骨折,用人单位省水利建筑安装总公司在支付了第一次住院医疗费用后就不再管他了。
中心了解到梁志海家庭困难、急需治疗,当即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承办律师认真研究了案情,认为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按雇佣关系处理,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走这条路对律师来说比较省事,但是估计梁志海最终只能得到三、四万元的赔偿;另一条路是申请工伤鉴定,虽然这是一条环节众多、耗费时间的维权之路,但是却能更好地维护梁志海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援助中心不畏艰难,不怕麻烦,陪着梁志海走上了旷日持久的维权之路由于用人单位否认与梁志海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梁志海既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工资卡、出入证、工资条、工作服等相关凭证来证明,承办律师多方调查取证,终于取得了关键性的证据,最终帮助梁志海赢得了这场官司这起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民工维权案例相继被《安徽法制报》、《安徽工人报》、《合肥晚报》、省司法厅网站、市司法局网站、《市法律援助简报》等媒体报道宣传四、构筑多方位的法律援助平台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各镇、街、园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贴心法律服务;并且在各社居委和一些驻地大单位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及时通报弱势群体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为百姓服务,形成法律援助的新格局和新网络。
中心不仅与区残联、区老龄委、区妇联等部门形成了联动,还分别与区工会、团区委、区老龄委、区妇联联合成立了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对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机构设置、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加强五、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中心继续为残疾人开辟“无障碍通道”,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并安排专人值班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和省厅、市局的有关精神,对农民工追讨工资、要求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简化申请手续,一律不审查经济状况而直接予以受理中心建立了预约上门服务,方便了行动不便又急需法律帮助的“老、弱、病、残”特殊人群,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中心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适度适当地降低门槛,争取实现“门槛”内的全覆盖,做到应援尽援六、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律援助社会氛围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要让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众了解、关心、接受和支持它,关键在于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中心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初步形成了固定性、针对性、经常性和特色性等特点除了经常举办“法律进社区”、“广场送法”、“模拟法庭”等活动,中心还建立并加强了与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将典型案例及时报送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来提升法律援助的群众知晓率。
今年以来,中心接待法律援助咨询七百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申请19件,多次参与广场法制宣传活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法律援助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迎难赶上,奋力拼搏,为法律援助事业奉献光和热合肥市蜀山区法律援助中心2008年12月扩展阅读:瓜州县法律援助中心2010年年终总结瓜州县法律援助中心2010年度工作总结2010年度,瓜州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县司法局的领导下,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业务指导和关怀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求实、团结、创新、提高”的司法业务工作方针,以服务县委、政府工作为中心,以化解矛盾为主线,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为突破口,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工作程序,整个援助资源,扩大援助范围,提升办案质量,为群众答疑解惑,为政府分忧解难,为构建和谐瓜州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法律援助工作完成情况2010年,全县共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7件,办结288件,受援案件数占年度目标责任书的150%其中:刑事辩护3件,民事援助案件334件(劳动报酬案件251件、工伤案件2件、交通事故赔偿29件、赡养抚养费案件11件、意外事故致死赔偿案件2件、欠款纠纷30件、火灾1件、其他赔偿8件),诉讼案件211件,非诉讼调解案件126件。
其中:涉法案件18件,调解先予执行的64件,公证法律援助案件1件接待来信来访435人(次),免费为群众义务代书28件,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11件,涉及254人,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78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330.6万元二、措施办法(一)实行阳光服务,扩大法援范围,落实便民措施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法律援助中心注重转变作风来推行阳光服务,以群众满意遵旨,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树立文明服务窗口,坚持文明接待,对前来申请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始终坚持“五个一”活动,即“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热情的招呼,一把舒适的座椅,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一个满意的答复”,使弱势群体带着疑问来,揣着满意归使得每一个来到瓜州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的人员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二是扩大法援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限度范围内为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等确实需要援助服务的对象提供援助,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优化援助程序,扩大援助面,适当放宽地方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就业、就医、就学、劳动报酬、这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紧密相连的事项,拆迁补偿、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等于经济系息相关的事项和因自然灾害、疾病、伤亡等原因造成的临时经济困难人群,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做到应援尽援。
极大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了确保“148”咨询专线畅通,安排专线人员值守咨询专线,扩大法律援助咨询范围,及时有效的解答各类法律问题如2010年1月4日,县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到山东莱芜市莱芜区羊里镇孙王石村文明街孙谈营等20名外来务工人员,被困在甘肃省瓜州县柳园镇西150外的荒漠深处,请求给予帮助的后,瓜州县法律援助中心及时指派工作人员将被困的农民工派车接出,并安排食宿,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山东省莱芜市强顺通讯工程公司红柳河输电线路项目部负责人,同时对又找到包工头李尧,给李尧宣传法律法规,经过法律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双方的思想工作,终于使被困职工在瓜州县的20名山东籍农民工于2010年1月12日全部拿回了97500元的劳动报酬148”专线及时便捷的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三是落实便民措施,方便弱势群体大力推行便民措施,采取更为便捷的举措,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不在进行经济困难情况审查将法律援助机构延伸到基层,通过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直接受理法律援助工作减轻群众的负担,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方便群众即使获得法律援助建立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
县法律援助中心要通过对外公布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地址和联系,明确法律援助申请条件、程序、服务原则等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完善受理接待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等措施,进一步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援助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组成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免费为群众提供各项法律援助咨询、代书,方便受援人二)强化办案流程,加强业务指导,注重沟通协调一是严格制度管理,强化办案流程为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确保法律援助真见实效,保证受援人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援助,我们进一步细化了法律援助案件初审、立案、审批、办理的各个程序,规范办案流程,法援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办案程序和管理制度,制订了明确规范的工作流程,加大了档案管理借助法律援助案件百案评查,对所有法律援助案件按照初审、立案、审批、指派、办理、结案等所有工作程序逐一进行了自查,补充和完善,规范档案管理,把档案管理作为提高办案质量的一种是手段严格管理,巩固和推进了案件质量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手段,确保了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和办案流程的流畅,保证了承办的每一个案件都得到了当事人的满意,无一件有疑问,实现了零投诉,使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和社会效果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二是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办案质量。
为了进一步落实便民措施,扩大援助范围,提高办案质量,县法援中心加强了对律师事务所、各法律服务所和各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从办案程序以及业务管理的指导,加强了受援前、受援中、受援后的案件回访监督,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个案审查指导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办案,办好案对广至、西湖、渊泉等法律服务所承办的援助案件,严格从案件的审查、指派、办理、结案、归档等方面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确保了所承办的案件质量三是注重沟通协调,创新工作模式为了有效提升办案效率,通畅办案渠道,节约办案资源,扩大法律援助品牌效应,县法援中心注重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争取相关部门对法律援助案件关注和对援助案件办案人员的工作支持一是我们与县公安、信访、计生、劳动、卫生、国土、工商、城建等部门密切协作,为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方便受援人申请法律援助二是与县人民法院协商,对我们法律援助中心非诉讼调解的案件,特别是闹访、缠访案件,动员受援人对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保证非诉讼调解案件不反弹如把祖祥等71名农民工645570元劳动报酬因包工头不知去向没人支付而导致的上访案件,无助的农民工为了讨回二年的血汗钱,情绪激动,围在县委、政府、甘肃省九甸峡水电工程瓜州移民项目建设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