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997368
  • 上传时间:2022-07-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7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黄新宇[Summary]新课程改革强调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等进行朗读体验、比较感悟、迁移表达等,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Key]课程特点;审美能力;语文实践[]G623.2 []A[] 1007-9068(2020) 10-0024-02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对社会、自然等认识的一种必备能力,是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审美教育,积极挖掘课文中蕴藏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语文教学要渗透审美情趣,让学生学会判断对与错、明辨是与非统编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传统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美,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要适当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应思考: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审美教育与语文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审美能力(一)通过语句培养审美能力首先,把握语句含义、节奏,培养良好的语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在文章中,好词佳句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具有美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能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如,在《草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是老舍先生第一次看到草原时发出的感叹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这段话的特点引導学生朗读学习因为草原的天和别处不同,显得“更可爱”,所以这三个字应读重音;而“清鲜”一词朗读时语速应稍慢,且读重音这样的美读,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在脑海里浮现出草原的美景二)设计动画配乐欣赏美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思想,掌握鉴别美方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一篇课文、某一个优美的片段,根据语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感悟美,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得到升华。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愉悦的情境,并配上音乐,展示课文的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如,课文《北京亮起来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长安街、王府井、紫禁城等这几个地方夜晚的美丽景色作者抓住霓虹灯的美来体现北京夜晚的美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成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的美,配上轻柔的钢琴曲,同时进行解说,这样把学生引入优美的夜景中,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顺利理解词语的意思二、运用比较方法,培养学生鉴别美的能力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赞美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在这一课中,作者对当时的社会认知都是通过与伯父的对话来感知的,而塑造鲁迅的形象大多是从外貌、人物对话来展开其中,有一次作者和鲁迅先生进行这样的对话:在伯父家吃饭,“我”在谈伯父的鼻子和父亲一点都不像的时候,鲁迅先生用幽默的语气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通过诙谐的语言,运用对比与讽刺的方法,把鲁迅先生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琢磨,不仅要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内涵,而且还要进行社会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的评判与鉴别能力得到提高三、运用语言,体会审美的境界想象是我们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由客观的事物引发的一种拓展的思维,经过大脑的加工而得到新鲜、奇特的想象语文课本里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散文,都含有丰富的想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以体会诗文的意境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中,《赠刘景文》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个句子,是作者提醒我们一年中最美的景色应该是秋末初冬的时节在这时节里,“橙黄橘绿”会是什么植物的颜色?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吟诵,一边读一边想象,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时,学生会变得很活跃、兴奋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都会留心观察:秋天到了,各种各样成熟的水果,还有开放的花、丰收的稻谷等,都展现出迷人的颜色结合朗读,展开想象品味诗人描绘的景色,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四、善教善放,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美教材选编的课文,体裁众多,不同体裁的语言特点不一样。

      诗歌的语言简洁精练、散文句式丰富多样、记叙文的语言富有个性,这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感悟用词的精练,积累优美词句如,《爬山虎的脚》有这样一段描写:“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段话中,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要让学生理解到叶子的美,就要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巧妙如,“新鲜”这个词不仅说明了叶子的绿,而且绿得很新;“一顺儿”这个词用得传神,说明叶子没有重叠、铺得均匀,整体效果非同凡响这些语言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入境感悟,细细揣摩它们的魅力,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简练、准确二)朗读名句,欣赏句意之美语文教材不少的散文表达很有特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是学生写作模仿的范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写到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时,就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在学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句式表达的特点,理解各句之间的联系,欣赏句子布局一r整之美三)品读个性对话,体会人物形象美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办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師应让学生分角色朗对话,通过不同的语气来琢磨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如,《丰碑》这一课,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军需处长的语言,但通过将军说的话来突出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的品质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将军的话进行朗读感悟,体会作者这样描写的原因,理解军需处长的形象特点五、培养健全人格,锤炼品格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展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体会,让他们明辨真、善、美,以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锤炼学生的品格一)人格魅力的培养真、善、美是塑造人格品质的主要目标教师应把这一目标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验,使他们在生活中实践例如,《小珊迪》一文,主人公虽然家境贫穷,但不失善良、真诚的人格魅力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这种思想品质,并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二)培养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怀道德情感的升华常常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而情感的体验是复杂的,有时倾听一个故事、欣赏一段音乐、亲眼看见一件事,都会让人的情感体验得到深化因此,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把握情感的维度,利用文本的生动事例,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

      如,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雷锋、张思德等这些英雄形象,深深地震撼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品读他们的故事时,学生内心会受到感动趁此机会,我们应进一步对他们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正确区分爱与憎、对与错,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六、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材的课文既有反映人的心灵美,也有描写建筑、绘面、园林等自然美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口语和写作这两条途径来让学生表达对真、善、美的理解,使学生的审美认识得到升华,同时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学会写作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到生活中、自然界中去观察美、发现美,并用手中的笔去创造美在教学中,我带学生去看百色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靖西通灵大峡谷等,然后让他们动手写写观后的感受,最后还对他们的习作进行修改与评价,这样能诱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罗丹说:“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的美很多。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使他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股创造美的精神责编 韦雄)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