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节描写:凸显现场感加强形象性.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60123428
  • 上传时间:2022-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5.0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细节描写凸显现场感,加强形象性                    朱汝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摘 要:可读性指新闻便于读者阅读和吸引读者的特性,是新闻的重要属性之一 篇幅长、容量大的深度报道,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要讲求可读性本文论述了深度报道应以描述的表现手法抓住典型的新闻细节,增强现场感和形象性,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关键词:深度报道 可读性 现场感 形象性 细节描写G212 :A :1003-9082 ( 2015 ) 01-0363-02随着新闻职能变得更为广泛,读者的审美情趣也日益多样化在一篇报道中,如果采用了现场感强、形象性好的新闻细节,就会让读者感到亲切平易、真实可信,从而乐意去阅读而属于新闻范畴的深度报道,既要叙述新闻事实,又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剖析,说清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阐明它的意义,预见其发展趋向,可谓是新闻中的鸿篇巨制,如果平铺直叙,就会失去读者,自然就实现不了该报道的新闻价值因此,深度报道更要讲求可读性,增强现场感和形象性,才能吸引读者保持兴趣读完这样一篇篇幅长、容量大的报道笔者通过对 《南方周末》 的追踪分析,发现一篇立意新、内容好、开掘深、文笔美的深度报道,就要讲究写作技巧,精选细节,在生动性上下功夫。

      这些成功的报道大部分都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真切生动的形象性一、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强烈的 “现场感” 是新闻报道的昭昭生辉之处,其魅力在于: 读者能身临其境地 “看” 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听” 到当事人说的话语,“感受” 到现场的气氛和当事人的感觉 深度报道如具备了迅捷、客观与准确的现场描述,新闻的可读性自然就会提高所谓 “现场感” 就是指新闻事件再现于读者后,能够给读者一种栩栩如生的立体的感受读者的感官与记者描绘的现场充分契合,便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从而实现了报道时态从过去完成时到现在进行时的嬗变现场感来自于作者对新闻现场的立体观察、采访 《南方周末》 2013 年2 月 7 日的一篇报道 《南方周末记者爆炸前一小时目睹大雾中拥挤的义昌大桥 断裂的归途》即选取了义昌大桥爆炸发生时附近居民的所感所见所闻,着重描绘、突出细节爆炸发生时,义昌村的多数村民都已经起床,开始忙着吃早饭荆建民的弟弟荆建伟正在他的新房里做饭,他的新房离爆炸处直线距离不到500 米强大的震动和气流,让荆建伟感觉到那一刻他的身体和炉灶上的锅碗都进入一种离地的 ‘漂浮状态’ 他背后的窗户玻璃被气流挤出窗框,整个拍打在他身上,碎落一地,院子里的大铁门铁锁被折断,像是被猛然踢开了一样。

      ‘地震啦,老婆’ 他大喊一声,冲出门外,邻舍也已经乱作一团,孩子的哭声四起,被惊吓的家鸡在篱笆上飞来飞去 他定了定神,老人们告诉可能是 ‘老鼠湾那边出事儿了’ ……”虽然义昌大桥崩塌的原因,尚不能用 9 吨鞭炮爆炸来作结论但是记者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场细节,把爆炸的烈度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这样写出来的深度报道,可信性、现场感才会显得更强二、真切生动的形象性增强深度报道的可读性,形象化是很要紧的记者不仅要用亲身经历的事实说话,还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可感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来传递新闻信息,从而反映景物、场面和人物形象,增强形象感、立体感《南方周末》 2013 年 3 月 11 日的一篇报道 《华西村的年轻人》 ,“ ‘还是老书记的两句话,当官的要先吃苦,老百姓要先享福’ 25 岁的团委书记赵成善于引用吴仁宝语录来表达自己他是在华西村长大的,他习惯于把身边那些年轻人称作 ‘华西青年’ 挺拔的身材、老成的神态,绝难令人相信他今年才 25 岁风大的时候,会吹开他花呢西装上衣的一角,露出里边的黑色 Burberry 衬衫和金色 LV 皮带扣 通过对 25 岁团委书记的语言、形态、穿着的形象化描绘,用文字作画,具体而生动,使描写对象立体化地跃然纸上,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要做到以上两点,增强报道的可读性,令全文跃动,满篇生辉,还得依靠精彩的新闻细节以及描述的表现方式1.选取精彩的新闻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细节可谓 “珍宝之一粒,美玉之一片,环链之一节,巨画之一角” 而我们要选取的,并不是那些一般化的无关要紧的琐碎材料,而是那些在表达新闻作品的主题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细节,其精彩之处就在于它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工笔刻划,细致描绘,材料翔实,形象生动,很能在读者的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南方周末》 2013 年 11 月 14 日《< 工伤保险条例 > 的情与法冲突 48小时内死去才算工伤?》 一文中对医院场景的描述,则通过形象具体的细节,起到了渲染环境、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作用 “2013 年 9 月 27 日下午,在住进重症监护室 42 个小时后,59 岁的农民工龚廷开 ‘哭了’ 他的儿子龚红强最先发现父亲的 ‘眼泪’ : 泪水与血水混合着,从浮肿的眼角蔓延到蓝绿色的被单上 龚红强也哭了 他觉得父亲是在哀求不要放弃他的生命 ”记者的细腻观察,以具体形象的描写代替一般的叙述,让读者感观同时活跃起来去接受信息的传入 这样一个典型形象的细节,远比大量形容词、成语的堆砌还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再如 《南方周末》 2013 年 8 月 29 日的报道 《翻滚吧!练江》 中,细节的描写就很有画面性,将事实巧妙地放在特定的场合、角度里说话,有情有景地向读者展示一幅幅画面2013 年 8 月 27 日,距离洪灾暴发已过去 10 天,马钟明依然忘不了抢险时的情景—— — 洪水滔天的练江江面上,翻滚着千奇百怪的垃圾,有死猪、烂床垫、废布料、花花绿绿的塑料袋更多的是水浮莲,‘满河地漂,到处都是’ 还没走到江边,一股浓浓的腐臭味就从黑如墨汁的河道里弥漫上来李对[来自www.lW5u.CoM]江边的臭气已习以为常,平日他坐车经过,在一公里外,隔着密封玻璃远远就能嗅到暴雨之后,练江又恢复了往日的死气沉沉,黑臭的河面没有一丝涟漪一户人家正在清理被水浸过的废弃物,男主人将一块废弃物从家里抛出,划过高高的围墙,还没等人看清,就 ‘啪’ 的一声落到河岸边记者把耳闻目睹的情景再现于消息中,生动的画面使人能具体地、形象地看到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一股弄弄的腐臭味” 的气味描写,采访对象的语言记录,“某男主人丢弃废物” 的场景描绘,使得整个新闻现场在记者笔下复活,克服了深度报道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见微而知著,以小而见大” ,这些具体、形象、典型、传神的细节,就是增强深度报道可读性的支撑。

      它能让事实活动起来,使新闻具有现场感和立体感,并增强其真实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可读性强的深度报道,正是通过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细节的和谐组合,让读者在活生生的现场事实面前获得信息,受到感染2.以描述来表现新闻新闻与文学,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相互渗透在新闻写作中,可以借鉴文学的表达方式,但文学的叙事风格又不能作为新闻报道的独立品格为此,哪种表达方式对于新闻写作更为妥贴、更富特色呢?一些广受欢迎的报纸媒体,如 《南方周末》 、《中国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 等,都大量采用组合文体的形式整合新闻报道,借鉴文学的手法进行新闻写作可见,多元化组合以及文学的表达方式,正在形成一股潮流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有多少种文字表现形式,新闻就可以吸收多少形式 这样一来,新闻内容就更加生动活泼,行文错落有致,融趣味性信息性于一体,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新闻报道的美学欣赏价值在日益强化所以,深度报道可以将新闻作综合处理,突破 “纯新闻” 平铺直叙的单调模式,把叙述、描写、抒情等揉合为一体,采取一种 “合笔处理” 方式—— — 描述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获知传神夺目、具体形象的新闻事实; 另一方面,描述是 “据实直书” 式的,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不会减损新闻信息的价值。

      大容量的深度报道恰好给描述这种表现手法提供了用武之地,让它在增强现场感和形象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度报道的一些精品,可以发现,增强深度报道的现场感和形象性,除了精选新闻细节外,《南方周末》 2013 年 10 月 10 日 《衡水中学的 “封神” 之路 超级高考工厂》 就是以 “描述” 这种将描写和叙述高度整合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新闻事实的,从以下文字可以看出,报道综合平衡了叙述、描写的诸种因素,使新闻作品更有感染力,更具可读性衡水周期性的繁荣,则出现于每个月学校放假的日子 外地家长们赶来衡水看望念书的孩子,挂着各地牌照的小汽车会将街道塞满,整个城市都会陷入拥堵之中 ‘能考个好大学,见不到孩子也值得’ 家长们对拥堵也很能忍耐,他们每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陪孩子吃顿饭他们觉得孩子能到衡水中学念书,就是送进了 ‘大学的保险箱里’ 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 ‘朝圣者’ 虽然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但老师们的参观并不免费,为此他们需要缴纳 600 元的 ‘会务费’ 当老师们走进衡水中学所在的英才路时,一眼难以看到尽头的头像贴画会令他们感到震撼边走边看,这些图腾般的图画会让他们心情变得虔诚。

      等到衡水中学门口,数字化介绍高考成就的巨大展板会再度强化他们的惊异脖子上挂着吊牌,他们像学生一般排队,在衡水中学工作人员的带引下进入校园参观 激情课间操震天的口号,无人抬头的自习课,午饭时间学生的奔跑,都会给这些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篇报道,因为采取了客观的、简洁的叙述与生动的、传神的描写相整合的方法,既不会减损信息的传递,又能使新闻形象化,因此让读者读起来如同其行,如觉其形,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在媒体竞争激烈、读者审美情趣多样化的时代,那种味同嚼蜡式的报道最终会被读者所抛弃深度报道要赢得更多读者,增强可读性是勿庸置疑的 用描述的表现方式来凸现现场感和形象性,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深度报道的一种风格它的运用,翻新了概念化、单一化的报道形式,通过借人之一语、取景之一端、摄人之一貌,去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而增加了报道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参考文献[1]喻国伟. 《描述: 新闻的最佳表达方式》 [J].柳州师专学报,1994,(12)[2] 《南方周末》 2013 年 2 月 7 日《南方周末记者爆炸前一小时目睹大雾中拥挤的义昌大桥 断裂的归途》[3] 《南方周末》 2013 年 3 月 11 日 《华西村的年轻人》[4] 《南方周末》 2013 年 11 月 14 日 《< 工伤保险条例 > 的情与法冲突 48 小时内死去才算工伤?》[5] 《南方周末》 2013 年 8 月 29 日 《翻滚吧!练江》[6] 《南方周末》 2013 年 10 月 10 日 《衡水中学的 “封神” 之路 超级高考工厂》作者简介: 朱汝群 (1979-) ,女,广西北海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贸易与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 高职语文教育、新闻传播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