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初稿).pdf
73页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 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编制依据1.1 已批准的监理规划1.2 与专业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1.2.1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1.2.2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1.2.3 《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1.2.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2.5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1.2.6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1.2.7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8 】105号)1.2.8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2.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2.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2.11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2.12 《铁路混泥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及铁建设【 2007】-1212号文件进行;1.2.13 隧道应急救援规定 《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导意见》 (铁建设【 2010】-88号文)之规定1.2.14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J160-2002) 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2 1.2.15 《煤矿安全规程》1.2.16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2.17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 【 2007】200 号)1.2.18 《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1.2.19 《新建时速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新铁建函【2004】 08 号文1.2.20 渝黔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 设计 简要概述2.1 工程概况2.1.1 地形地貌新凉风垭隧道位于云贵高原构造剥蚀—岩溶侵蚀地貌区,区内地形总体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隧址区内最高点位于隧道轴线东侧的凉风垭森林公园,高程1550.5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西侧的河谷,高程821.4m,相对高差729.1m,地形坡度大,一般介于15~50゜之间,局部近于直立。
2.1.2 设计 概况新凉风垭隧道全长7618m,洞内线路纵坡为“人”字坡,变坡点里程为 DK154+800进口坡段长 4954m,出口坡段长 2664m隧道中心里程为DK153+655,进口里程点为DK149+846隧道进口段 741.747m位于 R-10000的右偏曲线上,洞身段5317.039m位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3 于直线上;出口里程点为DK157+464,出口段1559.214m 位于R-7000的右偏曲线上隧 道 最 大 埋 深560m 隧 道 经 过 煤 层 地 段DK155+413~+588 长度为 175m该隧道为岩溶、越岭瓦斯隧道,地表发育岩溶槽谷、岩溶洼地、落水洞等,隧道洞身穿越碳酸盐岩区段隧道总长的72.44%全隧道施工工区划分为进口正洞、进口平导、出口正洞、出口平导四个施工工区,隧道施工工期为44.66个月隧道平导设臵: 进口端在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线左侧30m处,平导长度为 4699.982m ,施工中采用无轨运输无轨单车道内净空断面为 4.7(宽) x6.0(高) 出口工区平导( DK154+800~DK157+464 )段通过含煤地层,为高瓦斯工区,为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巷道式通风并兼顾隧道施工排水,出口端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线左侧30m 设臵平导,平导长度为 1848.665m, 进口平导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出口平导按有轨运输双车道断面设计,内净空尺寸为5.5m(宽)x5.6(高),进出口平导与正洞间共设臵15个横通道。
泄水洞预设计隧道 DK154+590~DK155+395段通过二叠系茅口组和栖霞组灰岩,灰岩岩溶发育强烈,地表发育岩溶槽谷,溶蚀洼地、岩溶漏斗等岩溶形态,于PDK154+547~DK155+625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4 段同线路走向预设计泄水洞一处,泄水洞全长1078m,采用有轨单车道断面,泄水洞断面尺寸为:3.5 (宽) x4.9(高)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双柱式洞门,进出口洞门与平导合修2.1.3 设计技术参数(1)铁路等级:国铁I 级;(2)正线数目:双线;(3)限制坡度: 9‰,加力坡 18.5‰;(4)隧道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 客货共线铁路双线隧道设计;(5)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5500m,竖曲线半径20000m ;(6)正线线间距:直线段基准线间距为4.4m;(7)牵引种类:电力;(8)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 880m) ;(9)闭塞类型:自动闭塞;(10)建筑界限: 200Km 客货共线铁路桥隧限界(KH )的要求;(11)隧道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道床底面高度为51.5cm2.1.4 隧道地质和水文情况2.1.4.1断层(正断层六条)①F 凉 7,与线路中线交于DK150+382,夹角约 32o,与洞身轴线交于 DK150+532 附近,断层断距80~300m,破碎带一般宽5~40m。
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5 ②F 凉 8,地表出露与线路中线交于DK150+790 处,夹角48o,与洞身轴线交于DK150+621 附近,断层断距5~35m,破碎带一般宽 1~5m 并于 DK150+650 右 150m处交于 F 凉 7断层之上,为 F 凉 7 断层前期构造③F 凉 9,地表出露与线路中线交于DK151+185 处,夹角46o,与洞身轴线交于DK151+497 附近,断层断距20~60m,破碎带一般宽 5~8m该断层在DK151+000 右 350m 处一带被 F 凉 7切断,在 DK151+100 右 140m一带切断 F 凉 10 断层④F 凉 10,与洞身轴线交于DK151+908 附近,断层断距20~50m,破碎带一般宽5~20m在 DK152+070 右 310m处切断 F凉 11断层,在 DK151+100 右 140m一带被 F 凉 9切断⑤F 凉 12,断层全长5Km,地表出露与线路中线交于DK153+112 处,夹角约75o,走向N82oW,与洞身轴线交于DK153+066 附近在 DK153+045 右 180m 与 F 凉 11 相交,为 F凉 11的先期构造。
断层破碎带5~20m,断距 20~100m,受断层影响,在 DK153+085 左侧 30m处形成一落水洞 该段岩层产状变化大,次生断层发育⑥F 凉 13,该断层穿越凉风垭水库,全长690m,地表出露与线路交于 DK153+406 处, 夹角约 32o, 在标高 972.6m处交于 F12断层上, 在 DK153+045 右 180m交于 F 凉 12之上,上下盘岩层产状混乱,无规律断距为30~70m,破碎带宽度4~8m,主要由断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6 层角乐组成,无交结、结构疏松,空隙率大,具有良好的赋水空间未涉及其余断层对本次施工无大的影响2.1.4.2 节理①进口段, 岩层产状为 N55oNE,主要发育 2 组节理, J1组产状 N58o,较平直,较粗糙② 出口段,岩层产状为N70oE/35 oSE, 主要发育 2 组节理,总体较平直,张开度<1mm,延伸长度约2~8m,无充水现象2.1.4.3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隧道区内,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顺层、煤层瓦斯和断层破碎带,特殊岩土为岩溶砾岩、软质岩及软弱夹层①岩 溶 , 隧 道 在 洞 身DK149+846~DK150+123、DK150+525~DK153+500、DK154+579~DK155+413、DK155+588~DK156+026 、DK156+472~DK157+464 穿越可溶岩,长度为 5516m,占隧道长度的72.41% 。
岩性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岩溶发育程度中等至强烈隧道在DK153+071~DK157+435段施工中可能遇见各种岩溶现象,有突水、涌水、突泥的可能②顺层,主要赋存于隧道进出口地段③煤层瓦斯,隧道在DK155+413~DK155+588段为煤层区段,全长 175m可采煤层 5 层,分别为 K2、K4、K5、K8、K9,主采 K2、K4、K5,厚度在 1.5~2.0m 之间,层位较为稳定该煤层地段处于出口工区施工段落,为了施工安全,设计中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7 采用同步平导施工释放高瓦斯同时预设计泄水洞一处④煤层瓦斯含量对照表:隧道通过地段瓦斯含量情况表:煤层编号煤样位臵m 水分mad 灰分Ad 煤样重量g 无灰干燥基g 瓦斯量( ML)瓦斯含量Ml/g 气体损失量气体解吸量常温脱气量加热脱气量破碎脱气量K9 1.85 23.64 332 247.37 0.81 0.38 0.81 1.17 3.65 6.82 K8 1.85 27.11 387 274.99 0.38 0.84 1.15 2.33 3.27 7.61 K7 1.84 29.65 387 266.68 0.81 0.41 0.86 2 3.45 7.53 K6 2.79 45.07 388 202.3 0.68 0.47 0.68 1.34 4.06 7.23 K5 1.82 22.76 337 254.17 0.92 0.42 2.02 2.02 3.87 9.25 K4 1.83 46.9 298 152.78 0.81 0.69 2.11 2.55 6.1 12.26 K3 1.93 68.85 280 81.82 1.82 1 3.27 4.63 4.62 21.34 K2 0.79 32.22 345 231.12 0.95 0.58 2.06 2.17 4.99 10.75 2.1.4.4 断层破碎带隧道主要穿越六条断层,破碎带宽度2~40m,断层破碎带主要由断层角砾和断泥层组成,无胶结。
影响带岩体破碎,多呈碎石角砾状结构,强度低,完整性极不均一,围岩稳定性差,隧道开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8 挖易出现垮塌、冒落等,特别是在水的作用下,易出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2.1.4.5 软质岩及软弱夹层隧道主要穿越夜郎组一段、三段和五段、龙潭组、韩家店组、龙马溪组、和湄潭组泥质岩类地层,属极软~软岩,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层间结合性差,遇水软化,隧道开挖易产生坍塌、掉块等现象,施工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问题2.1.4.6地温隧道最大埋深563m,隧址区内地表调查未见有热泉点及地温异常点出露,区内地下水较丰富,有利于地温下降,隧道遇高温的可能性较小2.1.4.7地应力及岩爆隧道最大埋深563m,隧道埋深段穿越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下统石牛拦阻灰岩、泥质岩和下统茅口组灰岩,岩性坚硬、性脆,抗压强度高,具有岩爆的岩性条件隧道进口外侧为河谷地貌,出口外侧为沟谷地貌,谷底标高低于隧道标高,地应力在近谷方向有一定的释放隧道中段埋深大,地应力相对较高2.1.4.8 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三种类型组成① 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的松坎河与渝黔铁路改建扩能工程YQJL-5 标新凉风垭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9 桐梓河的阶地、漫滩,与河水互为补排关系,具埋深浅、补给源近,透水性强、富水性强,地下水丰富等特点。
②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节理发育,地表多以风化节理裂隙为主,而深部则以构造节理裂隙为主,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