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ppt课件.ppt

90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70601879
  • 上传时间:2024-08-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6MB
  • / 9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1.发现问题——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实验过程结果分析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色圆粒:3黄色皱粒:3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①F1全为黄色圆粒,表明粒色中黄色是显性性状,￿￿粒形中圆粒是显性性状;￿￿②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重新组合￿￿③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约为9:3:3:1 [提醒]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并非出现了“新性状”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型,但并未出现新性状,新表现型的出现是原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结果 2.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理论解释￿￿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各种类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数量比相等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遗传图解P￿￿￿￿￿￿￿￿￿￿YYRR黄色圆粒￿x￿yyrr绿色皱粒F1￿￿￿￿￿￿￿￿￿￿￿￿￿￿￿￿￿￿￿￿￿￿￿￿￿￿￿￿￿￿￿￿￿￿￿YyRr黄色圆粒F2￿￿￿￿黄圆:Y_R_￿9/16￿￿黄皱:Y_rr￿3/16￿￿￿￿￿￿￿绿圆:yyR_3/16￿绿皱:yyrr1/16⊗⊗ 提出假说结果分析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 各占￿1/16YyRR、、YYRr、、Yyrr 、、yyRr 各占￿2/16单杂合子双杂合子YyRr 占￿4/16显隐性与亲本关系双显:Y_R_￿￿￿占￿￿￿9 9/1616￿￿单显:Y_rr￿+￿yyR_￿￿占￿3/16 16 +￿3/1616双隐:yyrr￿￿占￿1/1616亲本类型:Y_R_￿￿+￿yyrr￿￿占1010/1616￿￿重组类型:Y_rr￿￿+￿￿yyR_￿占6/16 16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1)理论预测①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1∶1∶1∶1,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yr一种配子②测交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后代,即YyRr∶Yyrr∶yyRr∶yyrr=1∶1∶1∶1 (2)测交结果与结论实验验证验证方法￿￿测交实验遗传图解结果结论P 杂种子一代￿￿x￿￿隐性纯合子￿￿￿￿￿￿￿￿￿￿￿￿￿￿￿￿￿￿￿￿￿￿￿￿￿￿￿￿￿￿￿￿YyRr￿￿￿￿￿￿￿￿￿￿￿￿￿￿￿yyrr￿￿￿￿￿￿￿￿￿￿￿￿￿￿￿￿￿￿￿￿￿￿￿￿￿￿￿￿￿￿￿￿￿￿￿￿￿￿￿￿￿￿￿(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配子￿￿￿￿￿￿￿￿￿￿￿￿￿￿￿￿￿￿￿￿YR￿￿￿Yr￿￿￿yR￿￿￿yr￿￿￿￿￿￿￿￿￿yr测￿￿￿￿交￿￿￿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后￿￿￿￿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代￿￿￿￿分离比￿￿￿￿￿￿￿￿￿￿1￿￿￿￿:￿￿￿￿1￿￿￿￿￿￿￿￿:￿￿￿￿￿1￿￿￿￿￿￿:￿￿￿￿1￿￿测交后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为1:1:1:1￿￿证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 [提醒提醒] ]  YyRr××yyrr 和￿ yyRr××Yyrr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因此虽然YyRr×yyrr和yyRr×Yyrr这两对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相同,但只有YyRr×yyrr称为测交,yyRr××Yyrr不属于测交 4.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间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成功原因材料￿￿正确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对象￿￿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程序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1.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基因完全连锁的比较(1)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配子:4种自交后代表现型:4种性状分离比9∶3∶3∶1基因型:4种测交后代表现型:4种性状分离比1∶1∶1∶1基因型:9种 1.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基因完全连锁的比较产生配子:2种(AB、ab)自交后代表现型:2种性状分离比￿3∶1基因型:2种(AaBb、aabb)测交后代表现型:2种性状分离比￿￿1∶1基因型:3种(AABB、￿￿￿AaBb、aabb)(2)基因的完全连锁 1.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基因完全连锁的比较产生配子:2种(Ab、aB)自交后代表现型:3种性状分离比￿1∶2∶1基因型:2种(Aabb、aaBb)测交后代表现型:2种性状分离比￿￿1∶1基因型:3种(AAbb、￿￿￿AaBb、aaBB)(2)基因的完全连锁 2.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的实质(1)细胞学基础精(卵)原细胞复制初级精(卵)母细胞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4个、2种,1∶14个、2种,1∶1①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2.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F1(YyRr)的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9∶3∶3∶11∶1∶1∶1F1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F1花粉鉴定类型比例1∶1∶1∶1￿￿单倍体育种所得个体类型比例1∶1∶1∶1 3、重组类型的内涵及常见错误(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①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6/16②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16 例题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将亲本和子一代豌豆的母本在开花前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处理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假说内容之一C.子一代植株所结种子的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D.孟德尔仅依据种子形状和子叶颜色这两种性状的杂交实验就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C 解析:子一代豌豆是自交,故子一代豌豆的母本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不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子一代植株所结种子属于子二代,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C正确;孟德尔对豌豆的多对相对性状均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选C 例题2.利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其中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现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B.子代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1/4C.子代中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占3/4D.让子代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D D 解析:亲本黄色圆粒豌豆(Y_R_)和绿色圆粒豌豆(yyR_)杂交,对其子代性状进行分析,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可推知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子代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黄色皱粒(Yyrr)占(1/2)×(1/4)=1/8,绿色皱粒(yyrr)占(1/2)×(1/4)=1/8,两者之和为1/4;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是杂合子,子代纯合子有yyRR和yyrr,其中yyRR占(1/2)×(1/4)=1/8,yyrr占(1/2)×(1/4)=1/8,两者之和为1/4,则子代杂合子占1-1/4=3/4;子代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YyRR和2/3YyRr,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两者杂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

      选D 例题3.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C C 解析:三对相对性状中可通过花粉进行鉴定的相对性状是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长形(D)和圆形(d),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需得到基因型为Aa或Dd的植株,A错误;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得到基因型为AaDd的植株,B错误;①×④→F1(AaTtdd),F1连续自交即可得到糯性抗病优良品种(aaTT),C正确;②×④→F1(AattDd),其产生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A(蓝色)∶a(棕色)=1∶1,D错误。

      选C 例题4.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①②③④隐性性状均为显性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Ⅱ、ⅢⅡⅡⅢ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A.①×② B.②×④￿￿C.②×③￿￿D.①×④B B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故选②×④或③×④ 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突破点1 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1)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2)方法题型分类解题规律示例种类问题配子类型(配子种类数)2n(n为等位基因对数)AaBbCCDd产生配子的种类数为23=8配子间结合方式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配子种类数的乘积AABbCc×aaBbCC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4×2=8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双亲杂交(已知双亲基因型),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等于各性状按分离定律所求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乘积AaBbCc×Aabbcc,基因型为3×2×2=12(种),表现型为2×2×2=8(种) 题型分类解题规律示例概率问题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比例按分离定律求出相应基因型(或表现型),然后利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的比例为1×(1/2)×(1/2)=1/4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比例按分离定律求出纯合子的概率,其乘积为纯合子出现的比例,杂合子的概率=1-纯合子的概率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比例为(1/2)×(1/2)×(1/2)=1/8(2)方法 [ [突破训练突破训练] ]例题5.已知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花的颜色受若干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如果是1对,则用A与a表示;如果是2对,则用A与a、B与b表示,以此类推)的控制。

      现用该植物中开红花的植株甲与开黄花的纯合植株乙杂交,F1都开黄花,F1自花传粉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的颜色至少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B.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其中纯合子有7种C.F2的红花植株中只有纯合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将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黄花植株占1/8C C 解析:由分析可知,花的颜色是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F2中基因型共有33=27(种),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共有23=8(种),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7-8=19(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7种,B正确;F2的红花植株中不是只有纯合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也有杂合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例如AaBbcc,C错误;由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Cc,能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3=8(种),其中只有ABC为黄色,占1/8,D正确 例题6.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果对多室果为显性,长蔓对短蔓为显性,三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和F2,则在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及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A.9/64、1/9 B.9/64、1/64￿￿C.3/64、1/3￿￿￿￿D.3/64、1/64A A解析:设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C、c表示,亲代为AABBcc与aabbCC,F1为AaBbCc,F2中A_∶aa=3∶1,B_∶bb=3∶1,C_∶cc=3∶1,所以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是3/4×1/4×3/4=9/64纯合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是1/4×1/4×1/4=1/64￿￿,则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64￿￿÷9/64=1/9。

      选A 突破点2 “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的基因型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1)利用基因式法推测亲本的基因型①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写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式,如基因式可表示为A_B_、A_bb②根据基因式推出基因型(此方法只适用于亲本和子代表现型已知且显隐性关系已知时) 突破点2 “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的基因型(2)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规律: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①9∶3∶3∶1⇒⇒(3∶1)(3∶1)⇒⇒(Aa×Aa)(Bb×Bb);②1∶1∶1∶1⇒⇒(1∶1)(1∶1)⇒⇒(Aa×aa)(Bb×bb);③3∶3∶1∶1⇒⇒(3∶1)(1∶1)⇒⇒(Aa×Aa)(Bb×bb);④3∶1⇒⇒(3∶1)×1⇒⇒(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 例题7.某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即A_B_C_…)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突破训练突破训练] ]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P甲×乙乙×丙乙×丁甲×丙甲×丁丙×丁F1白色红色红色白色红色白色F2白色红色81∶白色175红色27∶白色37白色红色81∶白色175白色 A.组二F1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B.组五F1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C.组二和组五的F1基因型可能相同D.这一对相对性状最多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D解析:组二和组五中F1自交,F2的分离比为红∶白=81∶175,即红花占81/(81+175)=(3/4)4,由此可推测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组二、组五中F1至少含四对等位基因,当该对性状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组二、组五中F1的基因型都为AaBbCcDd;当该对性状受五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组五中F1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A、B、C正确。

      选D 例题8.玉米子粒的颜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_B_C_的子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为无色现以一株有色子粒玉米植株X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植株X的基因型为父本母本F1有色子粒无色子粒有色子粒玉米植株XAAbbcc50%50%aaBBcc50%50%aabbCC25%75%A.AaBbCc  B.AABbCc￿￿￿￿C.AaBBCc￿￿D.AaBbCCD D 解析:①根据有色子粒植株(A_B_C_)×AAbbcc→50%有色子粒(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基因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子粒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②根据有色子粒植株(A_B_C_)×aaBBcc→50%有色子粒(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基因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③根据有色子粒植株(A_B_C_)×aabbCC→25%有色子粒(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两对基因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一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

      根据上面三个过程的结果可以推知该有色子粒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 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突破点3 自交与自由交配下的推断与相关比例计算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得子一代,子一代再自交得子二代,若子二代中黄色圆粒豌豆个体和绿色圆粒豌豆个体分别进行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性状表现比例分别如下表所示交配类型表现型比例Y_R_(黄圆)自交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5∶5∶5∶1测交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4∶2∶2∶1自由交配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64∶8∶8∶1yyR_(绿圆)自交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测交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自由交配绿色圆粒∶绿色皱粒8∶1 [ [突破训练突破训练] ]例题9.某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抗病和易染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以红花抗病和白花易感病植株为亲本杂交,F1均为红花抗病,F1自交产生F2,拔除F2中的全部白花易感病植株,让剩余的植株自交产生F3,F3中的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A.1/2￿￿B.1/3￿￿C.3/8￿￿D.1/6B B解析:以红花抗病植株和白花易感病植株为亲本杂交(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F1均为红花抗病,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1自交产生的F2AABB∶2AABb∶AAbb∶2AaBB∶4AaBb∶2Aabb∶aaBB∶2aaBb∶aabb。

      去除aabb后,AA占4/15,Aa占8/15,aa占3/15,自交后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8/15)×(1/4)+3/15=1/3 例题10.雕鸮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F1绿色无纹雕鸮相互交配后,F2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B.F1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C.F2黄色无纹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为1/8D.F2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1∶1∶1∶1C C 解析:分析可知,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绿色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则F2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B正确;让F2中黄色无纹个体(1aaBB、2aaBb)随机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aabb)的概率为(2/3)×(2/3)×(1/4)=1/9,C错误;让F2中某绿色无纹个体(AaBB或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aabb)杂交,F2中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是1∶1或1∶1∶1∶1,D正确。

      选C 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突破点4 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计算患遗传病的概率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下表:序号类型计算公式已知患甲病的概率为m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m患乙病的概率为n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n①同时患两病的概率m·n②只患甲病的概率m·(1-n)③只患乙病的概率n·(1-m)④不患病的概率(1-m)(1-n)拓展求解患病的概率①+②+③或1-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②+③或1-(①+④) 以上各种情况可概括为下图: [ [突破训练突破训练] ]例题11.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的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 B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解析:该遗传病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Ⅰ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正常Ⅱ2一定有B基因却患病,可知当同时具有A和B两种显性基因时,个体才不会患病而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可确定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所以Ⅰ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Ⅲ1和Ⅲ2的基因型均为AaBb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正常(A-B-)的概率是9/16,患病的概率应为7/16 例题12.一个正常的女性与一个并指(Bb)的男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患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求再生一个孩子:(1)只患并指的概率是(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解析:假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用A、a表示,由题意知,第1个孩子的基因型应为aabb,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妇:Aabb,夫:AaBb依据该夫妇的基因型可知,孩子中患并指的概率应为1/2(非并指概率应为1/2),患白化病的概率应为1/4(非白化病概率应为3/4),则:(1)再生一个只患并指孩子的概率:并指概率×非白化病概率=(1/2)×(3/4)=3/82)只患白化病的概率:白化病概率×非并指概率=(1/4)×(1/2)=1/83)生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男孩出生率×白化病概率×并指概率=(1/2)×(1/4)×(1/2)=1/163/81/81/16 例题12.一个正常的女性与一个并指(Bb)的男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患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求再生一个孩子:(4)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5)患病的概率是解析:(4)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并指概率×非白化病概率+白化病概率×非并指概率=(1/2)×(3/4)+(1/4)×(1/2)=1/2。

      5)后代中患病的概率:1-全正常(非并指、非白化病)=1-(1/2)×(3/4)=5/81/25/8 考点三 特殊分离比一、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和”为16特殊分离比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F1测交后代比例 9∶7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1∶39∶3∶4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1∶2 考点三 特殊分离比一、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和”为16特殊分离比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F1测交后代比例 9∶6∶1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2∶1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3∶1 考点三 特殊分离比一、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和”为16特殊分离比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F1测交后代比例 12∶3∶1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2∶1∶11∶4∶6∶4∶1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1∶2∶1 考点三 特殊分离比一、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和”为16特殊分离比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F1测交后代比例 13∶3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3∶1 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题解题步骤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一看比￿￿二分析￿￿三定因￿￿四推测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 [突破训练]例题13.鲜食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C.F1的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紫色甜粒纯合个体D.F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4/49C C 解析:F2紫色和白色的性状分离比为9∶7,甜和非甜性状的分离比为3∶1,说明紫色性状和白色性状是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记为A、a和B、b)控制的,A_B_表现紫色性状,其余基因型(A_bb、aaB_、aabb)都表现白色性状;甜和非甜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记为C、c)控制的,显性性状是非甜。

      F1的基因型为AaBbCc由分析可知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亲本可以是紫色甜(AABBcc)和白色非甜(aabbCC),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Cc,B错误;F1的花粉有8种,存在ABc类型,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可获得紫色甜粒纯合(AABBcc)个体,C正确;F2中的白色籽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1∶1∶2∶2,能够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2∶2∶3,所以紫色后代的概率为Ab(精)×aB(卵)=2/7×2/7和Ab(卵)×aB(精)=2/7×2/7的和,为8/49,D错误 例题14.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C.同一花色的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C C 解析:由题意知,该植物花色的性状是数量性状,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是1∶4∶6∶4∶1,是16种组合,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是AaBb,四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和AaBB、AaBb和AAbb与aaBB、Aabb和aaBb,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

      由分析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有可能是AAbb和aaBB,B正确由分析可知,同一花色的基因型最多是3种,C错误F1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AaBb表现一种性状,Aabb和aaBb是一种性状,aabb是一种性状,共有3种表现型,D正确 二、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和”小于16特殊分离比考点三 特殊分离比序号原因后代比例1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自交子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子代AaBb∶Aabb∶aaBb∶aabb=1∶1∶1∶12隐性纯合致死(自交情况)自交子代出现(单隐性致死)A_B_∶A_bb∶aaB_=9∶3∶3自交子代出现(单隐性致死)A_B_∶A_bb或A_B_∶aaB_=9∶1 解答致死类问题的方法技巧(1)从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角度分析,如:6∶3∶2∶1⇒⇒(2∶1)(3∶1)⇒⇒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4∶2∶2∶1⇒⇒(2∶1)(2∶1)⇒⇒两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2)从F2每种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分析,如BB致死: [突破训练]例题15.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测交类型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F1乙1222乙F11111A.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D 解析:正常情况下,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应该是1∶1∶1∶1,而作为父本的F1测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1∶2∶2∶2,说明父本F1产生的AB花粉有50%不能完成受精作用,A正确;F1自交后代(F2)中有9种基因型,B正确;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单倍体植株,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正反交均有四种表现型,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选D 例题16.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4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4种D.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C C 解析: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后代出现灰身残翅果蝇,说明黑身相对于灰身为显性性状,长翅相对于残翅为显性性状,A正确;若F1的基因型为AaBb,依据题干“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则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即AABB(1)、AABb(2)、AAbb(1),因而后代表现型比例为6∶2∶3∶1,其相互交配后代中致死个体占1/4,B正确,C错误;由于AA致死,所以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D正确。

      选C 考点四 个体基因型的实验探究与遗传定律的实验验证1.鉴定个体基因型的方法(1)自交法:对于植物来说,鉴定个体基因型的最好方法是让该植物个体自交,通过观察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推理出待测亲本的基因型(2)测交法:如果能找到纯合的隐性个体,由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即可推知待测亲本的基因组成3)杂交法:在特定的解题背景下,若生物自交或测交不能达到预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待测个体与某一已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通过观察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推理出待测亲本的基因型 2.遗传定律的验证方法验证方法结￿￿￿￿￿￿论自交法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法若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粉 2.遗传定律的验证方法验证方法结￿￿￿￿￿￿￿￿￿￿￿￿论鉴定法若有两种花粉,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2021全国乙卷￿￿)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

      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研考题研考题·感悟考情感悟考情]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目彼此之间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解析: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比为(1:1)n=1:1:1:1……(共2n个1),即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错误;故选BB B 2、(2020浙江卷)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A.21/32￿￿￿B.9/16￿￿￿￿C.3/8￿￿￿￿￿￿D.3/4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ⅠF1×甲有(199),无(602)ⅡF1×乙有(101),无(699)ⅢF1×丙无(795)A A 3.(2019·高考全国卷Ⅱ)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

      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绿色aabbaabb解析:(1)根据实验①②很容易判断甘蓝的绿叶是隐性性状,紫叶是显性性状由题干可知,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结合实验①可判断出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AaBbAaBb4解析:(2)根据实验②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可推知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子代中有4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解析:(3)若丙植株与甲植株(aabb)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可推出紫叶丙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有一种配子是ab,进而推出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若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紫叶,说明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只能含一个隐性基因或全是显性基因,可利用分离定律列出丙植株可能的基因型,符合要求的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若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该子代自交后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这是自由组合定律9∶3∶3∶1性状分离比的变形,推出子代紫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此推出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4.(2018·高考全国卷Ⅰ)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 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解析:(1)由于无眼和有眼性状的显隐性无法判断,所以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无眼雌性个体和有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都有可能出现有眼雌性∶有眼雄性∶无眼雌性∶无眼雄性=1∶1∶1∶1那么通过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无法判断控制果蝇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的位置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子代雄性个体中同时出现了无眼和有眼两种性状,说明亲代雌性果蝇为杂合体,杂合体表现出的无眼性状为显性性状 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解析:(2)若控制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无眼∶有眼=1∶1,则说明亲本为显性杂合体和隐性纯合体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子代两种性状中,一种为显性杂合体,一种为隐性纯合体,所以可选择均为无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8隐性 解析:(3)由题意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将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为杂合体(假设基因型为AaBbDd),F1相互交配后,F2有2×2×2=8种表现型根据表格中的性状分离比9∶3∶3∶1可知,黑檀体性状为隐性,长翅性状为显性,若子代黑檀体(1/4)长翅(3/4)无眼(?)的概率为3/64,则无眼的概率为1/4,无眼性状为隐性 5.(2018·高考全国卷Ⅱ)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

      实验数据如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红二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解析:(1)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F2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

      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_______￿￿￿￿￿￿￿￿￿￿￿￿￿￿￿￿￿￿￿￿的比例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1∶1∶1∶1解析:(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1∶1∶1∶1的比例 6、(2020新课标Ⅱ卷)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板叶、紫叶、抗病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AaBbdd 7、(2020山东卷)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甲雌雄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是AAtsts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位于￿￿￿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1/21/6 8.￿(2021全国甲卷)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实验亲本F1F2①甲×乙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②丙×丁缺刻叶齿皮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F1分别统计,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说明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缺刻叶和齿皮解析:(1)实验①中F1表现为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分别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说明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根据实验②,F1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齿皮对网皮为显性; 回答下列问题:(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__________。

      甲和乙解析:(2)根据已知条件,甲乙丙丁的基因型不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实验①杂交的F1结果类似于测交,实验②的F2出现9∶3∶3∶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综合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甲和乙; 回答下列问题:(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1/4￿￿解析:(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基因型为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所有纯合体占的比例为1/4;(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果皮F2中齿皮∶网皮=48∶16=3∶1,说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解析:(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45∶15∶3∶1,分别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全缘叶=60∶4=15∶1,可推知叶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齿皮∶网皮=48∶16=3∶1,可推知果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9、(2020新课标Ⅰ卷)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10.(2017·高考全国卷Ⅲ)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THE ENDTHE END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