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美学分析.docx
6页《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美学分析 电影《山楂树之恋》通过干净的画面和精巧的构图,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东方美学意境该片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一段唯美、纯洁的爱情故事,那个时代的爱情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干净纯洁的,特殊的时期为影片的美学表达增色不少该片处处体现着东方特有的美学意境首先,角色的选取对意境的体现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三”干净纯洁的笑容,静秋羞涩纯洁的外表、羞涩的内心,两个人之间唯美纯洁的恋情净化、升华了观众的心灵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那个时代的爱情给人的印象就是纯洁的,从《英雄》中我们可以知道,张艺谋自身对于中国特有的美学意境有深入的研究,在该片中也不例外缓缓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卵石匀称干净,“老三”和静秋衣着干净朴素走在河边,张艺谋用干净的画面和唯美的构图诉说着一段纯洁的爱情,这着实让我心动 一部影片的好与坏在于故事讲述的好坏,《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讲述得凄美浪漫凄美的故事情节配上单纯的角色、朴素的道具、干净的构图,使得故事愈显得悲越悲就会显得越美,给人留下的印象越深,无法忘记故事讲述没有大的冲突,同样干净朴素,犹如河水缓缓流淌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往往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尾,所以,结尾对观众来说已经不显得那么神秘。
可当看到电影结尾的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就因为它唯美、纯洁、朴素,打动了我们的内心,理想的爱情现实的结尾让人心痛、无奈 张艺谋导演为了塑造这部美丽的爱情电影,运用了大量的电影美学艺术手法纯粹”“简单”“悲剧”,正是这部美丽的爱情电影里面所表现的美 一、电影美学分析之“纯”美 两小时的电影,画面中一直是很淡的颜色,淡到几乎成了黑白老谋子就用这样一种接近黑白的色调,把我们带入那个纯洁的年代,去感受了一场纯净的爱情只是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静秋穿着鲜红的衣服来跟“老三”诀别,才让观众看到了一些鲜艳从故事的逻辑上讲这是静秋为了还“老三”一个心愿,从导演的情感上讲,他是想让一个纯得不能再纯的爱情在此刻得到升华、得到所有观众发自内心的共鸣导演本身对故事的感同,加之作者本身的原味,使电影与小说同样表达出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纯 一是纯朴质朴历来是我国美学界追求的一种传统的理念从原始社会鱼身网纹盆到儒家仁义之道,都是一种纯朴的美学思想质朴的美是一种自然的、天成的,没有污染、没有刻意的雕琢张艺谋导演在《山楂树之恋》中,彻底改变了他过去在影片《十面埋伏》《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追求的大场面和唯美风格,从对20世纪70年代历史的负责的角度,真实还原那个年代纯朴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的一条河、一棵树、一条路、一件旧毛衣,在电影中完全是一种最朴素的表达这样的一种真实,在现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有些可笑,但通过电影的感染会使我们对乡村、对那个年代、对我们的父辈产生一种淡淡的感动而这种感动,是对一朵小花儿的喜爱,对一段父辈往事的回味 二是纯洁《山楂树之恋》将爱情的纯净演绎成大自然中最普通的一条河流,那条小河清澈地流淌,河底的卵石匀称干净,一位姑娘洁白的脚丫在河中趟着水――凉爽我们只看到这部分,没有姑娘的全貌,那位姑娘长得什么样令人遐想,让你想象另外的一种美丽这种美丽的纯洁,如无瑕之玉当然我所说的纯洁是指爱情,这是小说、影片的主题我们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和影片中看到爱情主题,因权势、因金钱、因伦理、因疾病的爱情,爱情是吸人眼球的东西,甚至在武侠片中都不会缺少这样的元素但在《山楂树之恋》中,我们看到的爱情,有人说那是一种人性的压抑,我想凡是存在的都是一种美,而这部影片中的爱情不可匹敌,带着羞涩、带着真诚、带着纯净,就像山间的那条清浅的河流,透明、清澈、舒适 三是纯情纯情应该是纯洁的感情《山楂树之恋》中表现的不单单是男女间的爱情静秋与“老三”之间的爱情是完美的主线,他们的爱情不同于农村男女间娶妻生子的婚姻,不同于世俗的家庭构建,不同于现代社会情感的诠释,仿佛隔着一层浅浅的晨雾或轻纱,年轻而纯真的爱情。
还有对父母的情感,对兄妹的关爱,对身边人的理解与支持所有的这些情感都源于对苦难生活的抗争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二、电影美学分析之“简单”之美 整部影片既简单又纯粹干净表现出了70年代人们面对爱情时的纯朴与纯真,极具情感穿透力展示出了在那个年代里人性的最本真的丰富性与质朴性电影的一头连接着两个人的感情,另一头连接着时代,虽然那个年代对于现在似有还无,但通过导演的镜头,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过去主人公静秋和“老三”是那个年代里极其普通的人物,如同千千万人一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村,两人不期而遇,好像就是前世修得的缘分,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依然仿佛如前世早已定下约定,今生无论如何也会相遇因为时代原因,所以他们的这段感情如清水般纯净:只是在心底默默地关注着对方,寻觅的不是感官的刺激,也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灵魂的融合 静秋与“老三”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海誓山盟,而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点滴关怀老三”暗暗地给静秋家里买一些核桃、冰糖、山楂果;或者就是默默地躲到围墙后面,关注着静秋的生活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恰恰表达出张艺谋对那个年代的纯真的情感的向往,同时也对当今社会的纯粹的爱情的存在提出了提问。
在静秋与“老三”的心中,彼此都有着厮守终生的坚定信念坚定爱情不是游戏,不是玩物,更不是谎言,而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灵魂的融合而他们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源于那个年代人们群体性的干净、纯真、质朴而这样的干净、纯真、质朴最根本的在于人们没有过多的杂念,人的简单 影片通过舒缓的节奏,简单却打动人心的音乐以及质朴的画面,展现出了一种唯美的电影质感节奏并未如同戏剧那样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只是在“老三”载着静秋骑车时的那段场景稍有加快,而此部影片更多的如同一杯温润而清新的茶,让人静静地品尝,淡淡回味在这样缓缓的节奏中,音乐出现的次数也并不多,但仅有的出现的几次,却是点睛之笔,为影片淡淡的感觉又增添了一层轻纱镜头的选择与处理并未像张艺谋之前的几部影片那样讲求宏大,而是回归到张艺谋最初几部影片时的细腻和朴实大多是自然的花草以及树叶后的点点阳光和潺潺的碧波而这样的一种细腻与朴实,正是最真实的美而这种唯美,则恰好体现出了那个年代人性、人情的纯真,纯朴与朴实因此,整部影片舒缓的节奏、简单的音乐和细腻朴实的画面所表达出来的纯真、纯朴、朴实、清新、自然和返璞归真的主题,恰恰是张艺谋作为一名艺术家对于民族人性、灵魂性的关注与反思。
然而,反思的代价便是直面残酷,回味着唯美的主题,当今社会的纯真、纯朴,人性和人情的缺失越发叫人心痛这样的艺术般的情操,当面对商品经济的强力诱惑与欲望的不断繁殖时,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这种纯真、纯朴和质朴在这个信仰缺失、人清冷漠、喧嚣浮躁的时代,只能让人为之叹息从观众来说,也能折射出当下人们的可怜,只能在电影院里短短的两个小时左右将自己置身于那纯真、纯朴和质朴之中,甚至还不是所有观众都是如此,有些仍然无动于衷如此境地,人性与人情将会被侵蚀与漠视到何种程度?而我们又该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将那个年代普遍的爱情抽离出来,成为珍贵的爱情呈现于这个时代让观众在记忆与遗忘之间,进行自我反思,达成自我审视,回归简单纯粹的爱情世界 三、电影美学分析之“悲剧”之美 悲剧,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种类,也是导演在塑造电影艺术之美、提高电影艺术性和情节性时惯用的表达手法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是对好人的模仿,喜剧是对坏人的模仿他认为悲剧集中崇高的美,有一定的情节,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悲剧是对人的恐惧及怜悯,在积极方面起到“陶冶”作用黑格尔认为悲剧是矛盾冲突的必然性,正义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是永恒的胜利。
《山楂树之恋》以悲剧的爱情作为结局,塑造了一个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山楂树之恋》全篇以“老三”和静秋的感情为基调,以山楂花为线索,讲述了老三和静秋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离的四部曲影片又以“文革”为背景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德少平和晓霞,同样时代中的同样悲剧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那些现实承诺都散去了,故事以悲剧收尾,我早已知道“老三”的死,但是看到“老三”带着那刻骨铭心的爱与静秋无助的呼唤离开了,我心中不禁被撼动中国的结局都喜欢大团圆,我认为,悲剧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它能带来更强烈的震撼感 “文革”的背景加重了故事的时代色彩,那样沉重,那样的包袱,我们也许无法体会静秋的感受但那种艰辛与奋斗是现在所不能及的,而“老三”在“文革”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仅感动了静秋,也感动了我们生命纵无法延续,爱情却随山楂花一样依旧年年鲜红,那树下,埋着“我最爱的人”,这爱已超越了生命的存在,是一生的珍藏与财富山楂花下,君寄相思意,山楂花下,为君续残篇 “老三”曾说:“你所说的话,理解的我要执行,不理解的我要执行,所以你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因为我都信以为真一生遇君,三生相思。
老三愿等你一年零一个月,愿等你到二十五岁,可是他却永别了 临别时,他仍在隐瞒自己生病的现状,静秋四处打探无果生死已定冥冥意,哪随伊人变春秋老三”用一生的余阴庇护了静秋的18岁,用自己的能力让静秋从不孤独,那纯纯的爱、浓浓的意最终寄于山楂花中,寄于内心深处 正是这样的悲剧,才成就了它的美,才深深打动了观众通过悲剧的爱情故事和悲剧的结局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永恒的伟大的爱情主题,这样的悲剧呈现出来的才是埋藏于人性深处的美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描述,《山楂树之恋》作为一部独特的美学作品,它以独一无二的爱情故事向观众展示了爱情的美丽,“纯粹”“简单”“悲剧”这些美丽的元素是导演塑造这部作品,展示美丽的表达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全文完-。
